当我坐到电影院时,我没想到我会哭;
当杂乱的镜头里,男主角表现出百无聊赖时,我依然没想到我会哭;
当全村人给他出主意如何才能生儿子时,我更没想到我会哭;
当一个又一个孩子降生,在他极度期待中,产婆一次又一次面无表情地说“是个女孩”时,我还是没想到我会哭;
当一次意外,让他发现了女儿的天赋,眼睛里的光芒迅速被点燃时,我哭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哭到了剧终。
梦想的破灭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他显得格格不入。这个前国家摔跤冠军,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放弃为国增光的梦想,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是的,大家的日子都是这样过的,做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结婚,生孩子,把孩子抚养长大,让孩子再做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结婚,生孩子,就这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曾经的全国冠军,那也只是曾经,眼下最重要的,是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把自己的身影淹没在人群里,梦想之火却一直不肯熄灭。此时的他,身在村庄,心却在遥远的摔跤场上。
支撑着梦想的,是即将降生的孩子:生个儿子,让他替我实现梦想。
原来,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命运有意捉弄他,即使全村人都在给他出主意,他一个个满含期待迎来的,都是女儿。
女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梦想的彻底破灭,就这样吧,认命吧,再也没有改变的可能。当他把满墙的荣誉一件件摘下来收进箱子里,即使有多不情愿,他也必须与过去做一个彻底的告别:从此,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从此,他只能拥有平庸的生活。
女儿,更意味着,她们将拥有更平庸的人生。
在印度,女孩养到14岁就必须嫁出去,将一生消磨于锅台灶台之中。一直以来,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都很低。在过去的30年中印度有将近1200万个女胎被流产;女性的遭受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印度甚至被获封为“强奸之国”。
这就是曾经有着雄心壮志的马哈维亚所面临的环境以及未来。
梦想终将被现实打败,再尖锐的棱角都会被现实磨平。谁不曾有过让生命肆意飞扬的梦想?谁又能将梦想坚持到最后?
发现女儿的天赋
他并不是个重男轻女的人,面对妻子未能给他生儿子的自责,他总是给予安慰:这不是你的错。
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充沛的精力无处安放,但他并没有将它们用不正当的渠道发泄出来。他做得一个丈夫和父亲该做的一切,只是他的眼睛里没有了光芒。
奇迹来得很突然!
那一天,女儿同学的家长,把两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男孩领到家里来投诉:你家女儿把我家儿子给打了!
哪个家长能避免这样的纠纷?要么打人要么被打,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孩子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家长处理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护犊子,“都是你家孩子的错,我家孩子是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打人”;一种是主动赔礼道歉,该给医药费给医药费。
马哈维亚却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内心熄灭的火苗重新燃烧起来。他看了看两个女儿,猛然醒悟:谁说只有儿子才能学摔跤?女儿是天生的摔跤手!
我就是在这里被戳中泪点的:这个一直在颓废中消磨时光的男人,眼里突然射出两股坚毅的光芒。就在这一刻,整个世界都黯淡下去,只有他眼里的光,以及全身每一个细胞复活所带来的力量。
谁说女儿必须14岁嫁人?谁说女儿此生只能围着锅台灶台转?
发现了天赋,就该去激活和引导,让她们的天赋充分发挥出来,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此刻开始,马哈维亚准备改写自己的人生,准备改写女儿的人生。但清楚地知道,他接下来要做的,是与全世界为敌。
从赋予到激活
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包括妻子和女儿。
女孩子嘛,该上学时上学,到了出嫁的年龄,给她们找一个好男孩嫁出去就行了,大家不都是这样吗?
他不仅固执,而且突然变成了一个不容人说不的霸道男人。他不说废话,发出的指令都是简短的词组,却铿锵有力,让人无法拒绝。
他给女儿穿上男孩才能穿的短打衣服,剪掉她们的长发,让她们置身于嘲笑与讥讽中。
他在菜地里开辟出一个训练场,命令女儿早上五点起床接受高强度的训练。
对他的霸权,女儿是抗拒的,于是他们展开了与父亲的智斗,一度把父亲置于无奈的境地。
在妈妈的支持下,女儿们换上漂亮的女装去参加婚礼,在歌舞中释放快乐,却被闻讯而来的爸爸狠狠地甩了一个耳光。
女儿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如此霸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别的女孩那样享受属于女孩的快乐与美丽?
直到那天的新娘哭着告诉她们:你们有一个多么爱你们的爸爸!
女儿内心的欲望被激活了,从此,她们不再是需要爸爸逼着训练的孩子,而是懂得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有着自主意识的人。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马哈维亚用自己这朵云,推动了女儿这两朵云,用自己这棵树,摇动了女儿这两棵树,用自己这个灵魂,唤醒了两个女儿的灵魂。
马哈维亚不仅仅是个优秀的摔跤教练,更是天生的教育家。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两个女孩对打,即使赢了彼此,也很难突破,因为看不到外面的山有多高。如何才能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在马哈维亚眼里,从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把比女儿大的侄子拉进来当陪练。
不得不说,这个男人不仅有梦想、有毅力,更有远见卓识,懂得不能满足于在自己的小地盘自嗨,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大世界、大潮流,才能更好的前行。
在女儿把侄女摔翻在地之后,他清楚地知道,女儿该走出去了。于是,有了女儿人生中的第一场比赛。
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比赛,在女孩必须包裹严实的印度,马哈维亚居然让女儿穿着短打装和男孩扭打在一起。
女儿输了,但赢得了喝彩和一笔丰厚的奖赏,更赢得了世俗观念向文明的一点点迈进。
只要是对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与世俗对抗又如何?世俗不是怕你的对抗,而是怕你不敢对抗或刚刚开始就败下阵来。
用爱抵制外面的诱惑
大女儿吉塔拿回了全国冠军的奖牌,意味着她将进入国家队接受专业训练。从小在爸爸的教育下长大,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吉塔没想到,这一去,将让她的人生接受新的考验。
教练并不看好女子摔跤,因为印度历史上女子摔跤还没有得到过金牌。但他又极度自恋,要求学员忘记以前的技巧,只能接受他的方法。
同时,这里的训练并不严格,爸爸曾经给予的禁令在这里都不被禁止。展现在吉塔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自由追逐享受。
马哈维亚的人生迎来了最残酷的挑战:女儿否定了他的一切,指责他的训练方法过时,言语间有了些微轻蔑。
哪个父母能逃得开这样的阶段?孩子大了,接触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从而否定父母,并与父母开始对抗。这就是所谓的叛逆。
在田间的那个训练场上,吉塔当面指责父亲的训练方式过时,马哈维亚接受女儿的挑战,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被女儿狠狠地摔在了泥地里。
一个霸权惯了的男人,能否接受这个现实?他默默地接受了,放任女儿继续跑偏,同时集中精力,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训练二女儿巴比塔。
吉塔在赛场上连续失利,教练依然只有嘲讽,这位曾经三届蝉联的全国冠军开始变得不自信。同样来到国家队的妹妹告诉她:爸爸一直相信你能行!
你做错了,爸爸不怪你;你跑偏了,爸爸不怪你;你失败了,爸爸不怪你;你受伤了,爸爸只想告诉你:爸爸爱你!
爱的力量,无坚不摧!
爸爸对女儿的爱,从来不表露在言语中,他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不善于表达情感,但他用强大的内心告诉女儿:爸爸的爱,一直都在!
当初,第一次把女儿们带到那个田间的训练场时,他说:你要敬畏大地,只有敬畏它,它给你的,比你想要的更多。
从此,每次女儿上赛场,都要先亲吻大地。大地给了女儿无穷的力量,这个力量有一个名字,叫“沉稳”。
还有什么能比大地更沉稳?还有什么能比父母的爱更深沉?
有了大地的沉稳,有了父母深沉的爱,就能去除浮躁,安心地做自己。这对一个竞技的运动员很重要,对每一个在竞争中生存的很重要。
爱,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越是孩子遇到挫折遇到诱惑时,越需要父母无言但深沉的爱。
成功的定义是使命
拿到全国冠军,是否就该止步?对于一个女性没有地位的国度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能不能停下来歇一歇?
马哈维亚说:不能!
因为,从吉塔代表国家队征战世界的那一刻起,她的名字不再叫吉塔,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印度女孩!
教练的期望很低,能拿奖牌就行,这是全世界对印度女孩的定位。马哈维亚不同意这个看法和做法,他坚定地告诉女孩:一定要赢得金牌!
孩子,你不是为自己而战,你是为全人类被歧视的女性而战。你的成功,将改变全人类女性的命运!
这不是赛前的压力,这不是爸爸赋予的责任,这是上天赋予你的使命。如果上天不赋予你使命,为什么要赋予你天赋?
所谓天赋,就是上天赋予的特殊能力,给了你这个能力,你就要用它完成你的使命。
这不是吉塔的使命,这是所有被赋予特殊能力的人的使命。
谁被赋予了特殊能力?所有人!
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被赋予特殊能力的人,只是,多数人的天赋没被发现,没被激活,最终沦于庸碌。
为帮助女儿赢得这场意义深远的比赛,马哈维亚像很多陪读父母一样,在女儿学校附近租了房,给女儿强化训练,把她从教练的错误方法中拯救出来。
当然,挫折无处不在,小肚鸡肠的教练不顾一切地阻止这一切,女儿面临被学校开除。
这个霸道了一辈子的汉子,在那一刻变得柔情似水,向校领导倾诉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期望与爱,从而打动了校领导,让女儿的梦想之路得以延续。
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男人的能屈能伸,我只是在他的所有表现中,看到了爱:强硬是爱,霸道是爱,激励是爱,求情是爱,眼泪更是爱。
赛场上,他坐在观众席上向女儿发号施令,总与教练的命令相背离,终于惹怒了教练。教练用卑鄙的手段把他关了起来,让他无法参加女儿最关键的一场冠军争夺赛。
这是一个极其强劲的对手,不但气势上压倒她,体重上也占有绝对优势,在心理上更是藐视她。吉塔一次次处于下风,一次次被重重摔在地上。她一次次用目光向爸爸求助,但爸爸的位置上一直是空着的:在女儿最重要的时刻,爸爸缺席了!
父母能不能做到永不缺席?不能!每一个父母都不能!
在最后的20几秒,吉塔耳边响起的爸爸曾经说过的话:爸爸不能总能来救你,你要靠自己,要相信自己!
一记漂亮的5分摔,吉塔反败为胜,赢了自己,赢了全世界!
再强大的父母也终有离开孩子的那一天,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
龙应台有段话广为流传: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终有长大的一天,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他长大之后,得体地退出。他的人生,他得学会自己去走;他的挫折,他得学会自己去面对。
被困在小屋的马哈维亚唯有对女儿默默祈祷,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他再次落下了男儿泪。
他用尽父亲的柔情,把女儿拥进怀里,说出了10年前就想说的话:你们是我的骄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与其说《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励志片,不如说它是家教的成功典范。
爱与坚持,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番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叫Mahavir,他想让儿子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却和老婆一连生了4个女儿。
大姐Geeta Phogat,1988年12月15日出生,2010年获得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的女摔跤手。
二姐Babita Kumari,1989年11月20日出生,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
三妹Ritu Phogat1994年出生,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在印度的社会背景下,Phogat家女儿获得的金牌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女性不再是柔弱的被施暴的对象,她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争取到男人都望尘莫及的荣誉。
女儿当自强,女儿可自强,只要发现并激活她们的天赋,她们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泱泱大中华的子孙,有什么理由说我们做不到?有什么理由说我们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有什么理由说我们无法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