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应该是孩子们的《圣经》。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有一份叫《北新周刊》的杂志,发表了关于《爱的教育》的评论文章说:“他们读了这本书,至少他们的脾气要好上十倍!他一定不会再使母亲不快活,他更要和气的对待同学……总而言之,要比上三年公民课所得的效果好得多多。”
这本书原名《考莱》,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夏丏miǎn尊先生翻译时改成了《爱的教育》,并且说“自己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
《爱的教育》通过小学生恩利柯的日记,用最简单的故事,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生活之爱,劳动之爱,亲人之爱,祖国之爱,自然之爱。
出生于1846年的德·阿米琪斯是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因为《爱的教育》赢得了世界性赞誉。他少年时酷爱读书和写作,15岁进入了摩德纳军事学校,从此开始了他精彩的军旅生涯,参加过意大利的复兴统一战役,担任过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他游历过亚、欧、美诸多国家,见闻和经历丰富。退役之后定居在都灵,从事文学创作。
都灵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业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美术馆、教堂、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名胜。《爱的教育》于1886年出版,就是以都灵为背景而创作的,成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全书一共100篇日记,德·阿米琪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视角,记录了一学年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真挚纯真、善良温柔的笔触描写他熟悉的卖菜的妇女、卖柴的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加上他对孩子心理的洞察,把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一次次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
如果说,饮食、睡眠、衣着等物质的存在是“生命的面包”的话,那么怀念、爱、思考等精神的东西“都是生命的葡萄酒”。“葡萄酒常比面包更重要。”如此的生活情趣,不仅会感染儿童,连上了些年纪的人也常常被他感动。
“职业上有等级,能使自己喜悦而对人有益的职业,等级最高”;“农民又与宇宙间最伟大的东西为友:与太阳光为友,与天空中波动的风为友,与倾盆的大雨为友,与密密的春雨为友,与孕育一切的大地为友。”劳动的光荣和神圣,简直被他说绝了。
在相当于中国清明节的“万灵节”,妈妈要求孩子,“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那许多逝去的人”。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它拒绝了空泛和虚伪。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行。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能给人类带来有益的启迪:大森林里,树木都重合生长着,密得连人都不能进去,可是却仍能一一开花结实,绝不会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互相冲突残杀的事。植物界共生共荣的规律,他叙述得是如此亲切自然。
再看那些同龄人的故事,比如恩利柯的好朋友卡罗纳,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非常爱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罗伯弟。
小抄写员朱利奥的父亲一度“误解”朱利奥,认为他表现不佳,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对儿子有点失望,但总是耐心地与朱利奥沟通,最后得知真实情况时,对儿子表达了真诚的歉意和满满的关爱,这样的一种父子沟通方式,既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也告诉我们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解决问题、消除矛盾、表达关爱的最重要的方式。
……
《爱的教育》告诉我们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而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非常不同。
夏丏尊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1922年开始翻译《爱的教育》,原因是他感觉到“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读了《爱的教育》,你就能理解他的意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