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一个普通的外国女孩名字,绿山墙,倒是一个好听的村庄名字。年少的时候不知道有这本书,现在才来读,我不确定会不会觉得情节天真、表达幼稚。
故事来源于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在她的记事本上记下的两句话:“一对年老的夫妻向孤儿院申请领养一个男孩。由于工作失误,孤儿院送来的是一个女孩。”她开始写小孤女来到一个本来不想要她的陌生家庭的故事。只是,她在书中把“一对夫妻”改成了“两个上了年纪的单身的兄妹”,理由是单身者脾气总是有点孤僻,很容易和那个想象力丰富、快言快语、红头发、一脸雀斑的小姑娘之间产生冲突,也容易使读者为小孤女的遭遇捏一把汗。
《绿山墙的安妮》吸引世界读者的最大原因是它描绘了最甜蜜的儿童生活。“甜蜜”是因为它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心灵感悟。安妮就像个小女巫,她从一个爱说话的小孤女,变成了一个开朗、聪颖的女子,她的行动、话语能轻易地走进别人的心里,改变许多人对生活的态度。
翻开书,看见那个扎着两条红色粗辫子的小姑娘在车站与收养她的马修先生见面。
很真实、普通的场景,没有一般童话中瑰丽浪漫的想象和气氛,冷清的车站,不安的两个人,面对完全陌生的对方,心里掀起的波澜,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十一岁的安妮,应该也像我当年那样敏感、不安了吧。
孤女安妮,父母很早就不在了。几年来,到过几户人家生活,干家务、当保姆,因为各种原因又回到孤儿院,衣着不合身,长相不出众。
想象一下,如果我是那时的安妮,当我知道我本来不会和马瑞拉两兄妹成为一家人,只是因为孤儿院工作的阴差阳错,把我送到年事已高的他们身边,虽然善良的马修没说什么就把我带回了家,但是马瑞拉的懊恼却是明明白白地对准了我,那我该怎么办?
小说第一章就把这个足以让十一岁的小姑娘尴尬、不知所措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我担心这又是一个像童年简·爱被关进黑屋子一样的沉郁故事。
但好在,虽然小小年纪就有令人同情的经历,但安妮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小孩儿,她没有认命,她清楚地告诉马瑞拉自己的经历和想留下来的愿望。而且她很幸运,她遇到了善良的马修、马瑞拉兄妹和好心的绿山墙的邻居,她用她的直率、纯真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就是因为她,绿山墙好似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给寂寞的乡村生活增添了种种生活乐趣。
她爱生活、爱自然、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爱心。
她对亲人,朋友,同学,师长,总以善良,纯洁,热忱的心相对。
她对知识和学习有一股狂热的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劲头。
她很少气馁,甚至在闯祸以后,在马瑞拉或者其他人教训自己的时候,还是乐观向上、渴望美好。
她有自尊心、责任感,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获得了奖学金,但为了照顾马瑞拉,她又放弃了学业。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爱、友情和责任的感人故事。
一章一章读下来,我时常会心微笑,我知道《绿山墙的安妮》为什么能打动我了。书里的每一章都写一段安妮生活中的小插曲,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清楚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真挚的情感。
尽管已经离少年时代很远了,但我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年少时候那种宝贵的天真情怀——包括巴不得赶紧脱离天真、赶快长大的盼望。
绿山墙的安妮流露出来的那种率直的天真,不扭扭捏捏的天真,让我发现天真意味着真实和勇气,是一种难得的美,会影响人的一生。
无论成年与否,与其整天无谓地说着“留恋天真”的话而毫无改变的愿望,不如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像安妮那样,乐观向上,真诚地关爱他人,用积极的心态微笑着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朝着我们美好的梦想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