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有个家长跟我请教孩子的学习问题,说孩子四年级,开始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四年级的作业开始增多,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兴趣班学习占用很多时间,孩子感觉压力很大。
而作为家长,他也有了很多的焦虑,他想让孩子学得更好,说轻了孩子不听,说重了孩子叛逆。最近一次孩子考得不好,他急了眼就跟孩子对抗起来,这一对抗孩子的抵触情绪就更高了,即使迫于他的压力完成了学习任务,效率不高,也没什么学习的乐趣。
为了孩子好,和孩子感觉好,到底该如何兼顾?
我们是顺从孩子让他们放松,即使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还是强迫他们专注学习,即使他们并不那么开心?家长参与的分寸到底在哪里呢?
这让我想起闺蜜给我讲的经历。
那时她面临高中升学,以她的分数几所学校可以任她选择,可是她却决定不下。她只好求助于父母。
父母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帮她分析了一下几所学校的利弊,最后说:“决定还是你自己做吧,可别到时候自己待得不习惯回过头来怪我们。”
闺蜜说那时候那心里感觉怪怪的,好像自己的父母在乎的根本不是自己以后会不会过得好,而是过不好了会不会担责任。这样撇清责任的态度真的就是民主自由的爱吗?
在闺蜜心里一直有这个阴影,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似乎很害怕为她的失败或不幸担责任,所以很多时候都不会过多干预,想学习了多学点,不想学了少学点,她看上去无拘无束,可是却似乎悠悠荡荡摸不着边际,有种难言的不安全感。
生活中这两类父母都很常见,有的干涉过多让孩子想要逃脱,有的干预过少让孩子倍受冷落,我们作为生他养他爱他的父母,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明明都是小心翼翼,可一个不小心总会偏离中心,摔得狼狈不堪。
二
我们纠结于让孩子更出色,还是让孩子更自由,苦恼于让孩子勤奋刻苦,还是让孩子轻松愉快,困惑于教育和幸福能否兼顾,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毫无疑问,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影响一定是巨大而深远的,而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也有自身的免疫和自愈系统,再加上各种环境的磨合与介入,孩子先天的性格与特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看似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也会给某些孩子带来伤害。
之前,我看过一则消息,说某某清华才女特别感激父母当时严格逼迫自己学习才艺,才让她后来拥有了精彩的人生,获得了成功;
可很快,我又听说某钢琴家之子在父母的逼迫下弹钢琴,拿到了最高级别的荣誉后,与父母决裂,再也没有弹过一次琴。
你能分清前者父母的严厉与后者父母的严厉有什么区别吗?很难。
但区别肯定是有。
那就是是否用心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情况以及孩子的价值观。
所有的教育问题,其实追根到底都是价值观问题。
前者的父母严格对待孩子时一定没有忘记表达爱。如果发现女儿对才艺没什么兴趣,或许也就不会严格要求了,或许他们从某些蛛丝马迹判断出孩子的特长和追求才下定决心让孩子学好才艺。显然,他们在严格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爱也感受到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之处,所以孩子理解他们的严厉。
而后者的父母在严格对待孩子时一定没有对孩子太过重视。再也不弹琴这种极端的做法之前,孩子一定出现过其他大大小小的反抗,他有更喜欢的事情,而这些或许都被家长们权衡之后选择了屏蔽,显然,他们认为孩子取得弹钢琴的至高奖项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他们的爱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因而,孩子并不感激他们的严厉。
让孩子理解你的教育方式,理解你做出权衡的原因,是价值观建立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方式发挥效果的根本。这需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的大智慧。
三
很多父母都觉得现在教育孩子太难了。
市面上那么多育儿书,听哪个专家的好呢?社会上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不计其数,全都做到太不现实了!
我们刚想让孩子放松下,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说孩子不努力以后等着过苦日子吧!
我们吓得只好拉着他跌跌撞撞往前跑,可马上又有人指责说没有乐趣的努力是违背天性的,这样的孩子成功了也不会幸福!
更可怕的是,好多人辛辛苦苦战战兢兢一辈子换来孩子的埋怨、疏离,甚至愤恨,这简直做家长最恐惧的未来。
老家一个邻居最近跟我哭诉刚结婚的儿子,她穷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张罗给儿子结婚,但是没有办法买房买车,只是给凑齐了几万块钱,已然耗尽了她全部的积蓄。
可他儿子却诘问她:你看看人家,谁家不是给儿子买房买车啊?!
她心里无限悲伤,有苦说不出。
因为做邻居多年,关系也不错,我是比较了解他们家的。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我和他儿子一起读书,她经常会拿他儿子跟别人比,你看看人家考的多好,人家多懂事,人家多厉害之类,这种话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彼时,那个小小的男孩只会冷漠地听着。
而如今,同样的句式出现在了长大的男孩口中,而她成了无法反驳的那一个。
歪曲的价值观会代代相传,把教育引入歧途。破裂的亲子关系,更让教育走向死胡同。
四
到底如何做家长?我想最重要的是在爱的前提下学会兼顾与权衡。在教育孩子时,兼顾价值观的建立,兼顾亲子关系的培养,兼顾爱的表达;在某些目标难以兼顾时,智慧地进行权衡,并取得理解,如果孩子不理解,那么要做出更好的权衡。
听上去似乎很空,但实际上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在教育和爱面前,家长要牢记把爱放在第一位。就像林文采《心理营养》中提到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很多人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能否让孩子感受到,并不只是你口头说说就可以的。你们之间留下了多少快乐的时光,你在处理问题时是否让孩子感到自信,你在不得不坚持原则时,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如果没有,那么爱就得不到充分的传达。就像闺蜜选择高中时,如果她的父母告诉她:不管你如何选择,爸爸妈妈都会一如既往支持你,帮助你。那么她的安全感、她的底气就不会丢失。
其次,能够兼顾和权衡,取决于家长是否善于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孩子不肯配合你时,你试过P.E.T.理念提倡的没有输家的方式吗?当孩子达不到你的目标,你就心急如焚时,你还记得什么是“无条件养育”吗?当你看着孩子的种种不可接纳的行为,你想过那是特定年龄段孩子的必经之路吗?当孩子的习惯难以培养时,你试过正面管教吗?学习多种教养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保证你在孩子的各种问题面前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智慧。爱与博学,就像鸡汤和干货,那必须是绝配。
再次,你的综合能力、全部素质,决定了你是否会兼顾和权衡。你对现实的判断是否准确,你的人生境界与追求,你的价值体系与个人成就,你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的思想和人格,都能够在教育孩子中体现出来。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够在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不至于简单粗暴,不至于暴跳如雷。智慧的家长,会在权衡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也更容易获得孩子的接纳。
另外,我们还要多给自己长点脑子,善于甄别各种教育方式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更懂爱,更懂自己,更懂孩子,以及更懂这个多元的世界。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这世间最纯的善意与温暖,也要交给他们足以对抗困难与磨难的勇气与力量。面对竞争与压力,不惶恐不畏惧;面对精彩生活,尽情享受而无顾虑;努力时,用心专注,积极进取;失败时,淡然平和,不怨不怒。
我始终觉得,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孩子彼此享受爱与美好,并能够共同成长。
愿我们都能如此。
不求打赏,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或转发,感谢您的阅读~~
网友评论
这里斑斑bam,
你可以叫我斑小姐,
一个刚刚上路的新手,
一个热衷于生活感受和心情随笔的小迷妹,
同道中人,
互关可好?
爱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