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
同样是做梦,为什么“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了这么久?

同样是做梦,为什么“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了这么久?

作者: 百里流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2:48 被阅读0次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看完对庄子的大致介绍,再来想一下“庄周梦蝶”的意思,会不会有一种对古代哲学的瞻仰之意,又或是怀疑这只是庄子闲来无事,做个梦闹着玩呢?

    显然,无论是那种臆想,都大小不了自己对这件看似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事件有点很是在意啊。那么,“庄周梦蝶”的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做梦千千万,一定要梦蝶的事情说出来,作为一个史实事件记录下来呢?

    那么,先来看看庄子本人怎么说的吧。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对于这件事的解释只是用了那个字:物化。

    “物化”这两个字,单纯是从其意思来看,有点不明所以。那么,又只能来求助原作者了。庄子认为,不同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为贯通在天地之间的只有一口气,万物都是气的凝聚,他们的性质相同,所以可以相互转化。物化共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梦化、生化和死化。

    而梦化就是“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所说的,人在梦境中变化为另外一种事物。庄周做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

    现在还是会有很多人问一个问题:我昨晚做梦梦到自己怎么怎么了,这是不是说明我将来会怎么怎么样啊?如果他梦到的是坏事,我们一般都会安慰她说,梦和现实是相反的,不要在意。如果他梦到的是好事,那就自然就是说几句好话。

    因此,不管是坏事还是好事,在我们大众看来,梦和是现实是独立开来的。就算梦境再怎么真实,那都是虚幻的。最多就是个人情绪和精神处于波动的时候梦境会受到情绪影响罢了。但是,在庄子看来,这是两种状态,而这两种状态都处在大自然的运动当中。而这个大自然就是道。道的终极就是归一。所以,梦与现实就想八卦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既然是相辅相成,庄周梦蝶的故事只是庄子所梦到的变成了蝴蝶而已么?那当然没有没有那么简单,其中蕴含了庄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叶朗讲,“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

    如此说来,这一庄周梦蝶的故事,隐含着庄子对于人处世间渺小而不知所终的现实感到一种无奈和悲痛。如果这么想,那仅仅只是理解了一半。

    虽然说庄子在这件事情中蕴含了自己的悲伤的情绪,但是作为一个哲学家的他,自然在精神境界上又有一种新的高度。

    庄子“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他从悲剧性宿命观转到了传统的“乐命知天”的乐观主义精神境界,这一点从物化的其他两点就可以看出。

    生化:生化是在生物活着的时候产生变化。《庄子·至乐》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支离叔和滑介叔一起到黄帝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去游览。忽然滑介叔左手手肘上长出了一个瘤,支离叔问:你厌恶它吗?滑介叔说:不,我怎么会厌恶它呢?生命就是外界元素暂时凑合在一起罢了,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现在变化降临在我身上,我为什么要厌恶呢?

    死化:庄子认为,生命是气的凝聚,死亡是气的消散。气消散后又会重新凝聚,就会变化成另外一种生物了。世间的生物就是这样生生死死循环轮回,永不停息,所以生并不值得高兴,死也不必哀伤。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庄子的乐观主义的道家齐物思想。在庄子看来,所谓的生死,虽然逃不出天地命运的掌控。但是,生死只是一个生命不同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在无穷的变化之中相互转换。生是人在不停地工作的状态,而死是人到了应该休息的时候。这就像生就像是身体上长了一个赘瘤,死就像是脓疮溃破了。所以不要因为生为人就高兴,也不要因为死亡而悲痛。

    ​根据不同人对死亡的理解,庄子又将人分为了三种。

    第一种人一心享受活着的快乐,对于死亡极度厌恶。甚至为了长生不老,企图违背自然规律。

    第二种人看透生死的意义,知道生死之间的转换,并且知道死亡是在所难免的。面对死亡,他们会坦然接受。

    第三种人是超脱于这两种状态之外的。这种状态的终极就是超越生死,不在被生死规则所制约,是自由的最大象征。

    很明显,庄子最想做的就是第三种人。但是,庄子也没有做到最后一种人的状态。不过,他一直在潜心的修炼,试图能够让自己沟通天与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样是做梦,为什么“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了这么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xg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