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微醺西柚
分享给各位友友,前辈老师们,也分享给自己!
最近,柚子更文总是私密,因为我进入死胡同,很苦恼,因此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状态。我提到过“日更前期困难”,我想现在也包含在这个状态里,我现在的状态——不敢写。
我开始涉及尝试其他领域的文章,更文几次后发现自己文笔不好,积累太少,自己对文章满意度很低,也担心把一篇文章给写毁。之前,我一直不敢动笔续写吉米·哈利《万物有灵且美》系列的书评,就是翻译把喜爱的经典给写毁,所以我一直拖延,写文犹豫不决,内心应当是“尘土飞扬”。
想了想,亮出《读书‖《撒哈拉的故事》:谱写“诗”的传奇》两位老师的建议,我粘贴一下:
这类文章,可以作为练笔之作,但我若推荐的话,是会推荐那些令人读过后,产生思考,或有温暖感的文章。上次推荐你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也是因为它言之有物,相比较而言,这篇逊色不少。
这篇文章更像是读后感,信笔由缰,想到哪写到哪——作为书评来说,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关联,对于读者要有相应的知识增量,或者凸显出有强烈情感共鸣之处,这些文章还有些欠缺,加油,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品。
是的,我承认我有一点颓败的心理。不过,我也在好好思考我要写什么,而不是我要混写乱写什么,我要怎么做?好像慢慢丧失读书写文的初心和乐趣了,我要怎么调整?为了别人的肯定而写?为了写而写?还是为了热度而写?都不是,为自己发声是一开始的初心,剑走偏锋了。
今天下午,我无意间翻到中学留下的一本读书笔记,一页一页翻过去,逐条逐条看,读书笔记的摘抄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的。看着很工整的笔迹,躁动不安的心一下子就静下来了,很神奇。
我不知道我当前的状态是怎样的?但我明显不在状态。林清玄的书中写过:生命的一切生长,都需要时间。我好像很迷茫,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我留言回复过一个姐姐:写着写着就明白了。没想到现在,我却着相了。突然想到佛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大概是愚钝的,很苦闷。
今晚,想了想,还是日更写文,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状态下的文是没有意义的。不过,让我很惊喜的一件事,似乎是我灵台有些清明,写着写着就写舒服了,多日的郁闷如潮水般宣泄而出。一开始的文题是《写作是一件长久的事》,我写到这里,想到上文林清玄的话,文题改成《写作是一颗生根发芽的种子》,心中的郁闷也差不多没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居易诗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辩,辨材须待七年期。写作应该也如倒油翁一般,和烧玉和辨材也是一样的,都需要在长久的时间去犯错,去积累。
为什么将写作比作一颗”种子“?我们去尝试涉及各个领域的过程就是一个扎根的过程,如同人生的主线会慢慢形成一个”圈“,而那些副线以及支线都是完善和补充这个”圈“。写作比作直根系的种子,扎根去一点点吸取养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扎根也是有主根和侧根之分,仅仅依靠主根是不行的,需要侧根的辅助。
写文的过程去积累,学习和思考就像种子生根时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过程,最终能形成一个复杂有效的供需输送系统。我们在擅长的领域上拓宽自己文章的深度,就像植物的主根去发育强壮自身一样,而那些侧根发散就像我们去积累,去学习中的过程,琐碎而庞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就像侧根向外向下伸展中遇到的困难。
你想过侧根的消耗损失是什么?那些是我们写作学习思考中遇到的挫折或者走的错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圈”会越来越完善,根系也会越来越庞大发达,所以说我将写作比成种子生根,就和人生成长是一样的。
至于种子发芽,抽枝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叶子吸收阳光转化自身所需。之后,树干长出茂盛的枝叶也供人遮风挡雨,遮荫散凉;长出的果实供人采摘充饥,丰收欢庆。虫蛀鸟啄,风吹雨打,都是种子成长中的磨练。
我在《写作就是大胆去写》写过:“你的文章里包含你的喜怒哀乐,有你的思想,它们是你的缩影。所以,你的文字应该是无羁的,压抑自己去写,读起来也是不通畅的,不舒服的”。
叶子供行人遮风挡雨,遮荫散凉,果实供人采摘充饥就是能够给读者带来的改变,系统整理归纳出来的文章就像一次开花结果的过程,去给予读者去参考一下我的观点价值,喜欢有所得极好,发现其中错误更好。不喜欢没所得,能“充饥”也罢。
是的,写作经历的喜怒哀乐,迷茫痛苦比作是一颗种子长成大树经历的种种磨难,其实扎根就是找到方向,去“明心”,扎根时遇到的各种阻碍就是内心落尘,不断“明心”,最终才能发育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性根系。所以啊,请耐心点,种子长成大树需要时间!对我而言,路就在脚下!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