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棒棒糖小菊子
推荐理由: “老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一个实习老师就能意识到这点,多么难能可贵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72354/3412def756f7949e.jpg)
这个问题源于一次上课前一位学生的“灵魂拷问”:“梁老师,我们班和一班你觉得哪个班更优秀?”,问题一出,全班38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向了我,当时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这个答案不言而喻吧,我可是你们班的实习班主任,肯定是你们班呀!”说我“护犊子”也好,敷衍应付也罢,这确实是我不至于“社死”的“标准答案”了。但我承认,很明显,我没有认真回答。因为我想,如果我说出我的真实想法,他们一定不相信,课堂肯定也会炸开了锅,还不如先“奉承”两句,大家各自欢喜赶紧结束话题开始上课。
那我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
实习上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一班,一个十班,如果我告诉你学校是按班级“优秀”顺序排列的话,你自行脑补两个班的差距也就不难了。
刚到十班,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是梁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刘老和罗老一来就告诉我你们是平行班,但我不想知道这些,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只要你善良、上进、真诚,你就是我眼里最优秀的学生!我也希望,咱们能真心换真心。”事后有学生找到我,跟我说,他当时听到这些话很感动,眼眶都湿了,因为老师总说我们很差劲,总是盯着我们不好的地方。
其实她说的也是事实,在学校一些老师心目中,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得B优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考上重点高中的是最优秀的……如果我跟他说,最善良可爱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会嘲笑我“涉世未深”吧,没有来学校之前,我在大学的“象牙塔”憧憬教育的情怀,我从来没有把教育想得这么功利过,但来到教育一线,听了很多的故事,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确是成绩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很多时候都不是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是出类拔萃的考分和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通知书。
但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刘老——十班的班主任。他教给我的,不是“成绩论”,而是“品德习惯论”,他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就是修身,所以我们要抓娃娃的习惯和品德,其次才是成绩。”在刘老的“熏陶”下,我对十班的要求:品行比成绩更重要。当然,我知道我对这些学生“影响实在不大”,就说明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只是“不大”。什么影响呢?举两个例子吧。
十班有一个学生,姑且叫他小胖吧,我和他的故事并不曲折,不过就是在一个个普通的日子因为周记完成的比较好给了他一颗糖。(那次的周记我记得很清楚:38本,16本一模一样,其他的也大多是网上摘抄),只有小胖,一个人是认认真真写的,那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颗糖,告诉他:“你很优秀。”小小的一颗糖,短短的一句话,与我,没有任何损失,但他记在了心里,往后的每节课,他都会下来接我,帮我抱作业,那以后的作业也都比以往进步了不少。在每一件事情上自然而然地展现出细微甚至琐碎的善良,却感动了许多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72354/d458c8aced2cc34b.jpg)
还有一个学生,我称呼他李兄,他是我眼里的“问题学生”,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特别讨厌他。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欺负同学、脏话连篇……完全是一副小混混的模样,我对他实在是没有好感。但渐渐地我发现,他对我做的一切,无非是想要引起我的注意罢了。于是,对他,我采取“不理睬”政策,每次他有意无意的招惹我,我都只有冷冷地一句“好好说话,否则我们没办法交流”,于是,几个月相处下来,他用“请”、“谢谢”、“再见”代替了“喂”、“给我放好”、“滚”……
也许这就是刘老所说的爱的感化、善的引领吧。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实习这段日子,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天赋和老师没关系,但人生的走向却和老师有直接的关系,我在教他们的几个月里,给过他们关于真善美的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善良,保持纯洁。因此,我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其实,无论是一班还是十班,在我眼里,他们都不是天才孩子,但在我看来,只要善良、上进、真诚,都是我眼里最优秀的学生!
四个月的朝夕相处,这一次,不是应付,是真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72354/85f436c4ded10a5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