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今日,我踏上了去往京都的路。努力不在与母亲告别时流下眼泪,却一转头就泪流满面。曾经大吼着第二天就走,却在如今能拖一秒是一秒。那刻,我,后悔了,后悔与母亲生气,后悔不好好听她说的话,后悔嫌她日夜唠叨于是天天把自己锁在屋里。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这苦,也是含有满心的思家之苦。

在我回头看了数次时,发现母亲还没走,她见到我在看她,挥着手让我往里走,生怕我坐不上车。我心头似乎突然多了个沉甸甸的包袱,压的心闷。没一会儿,母亲进来寻我,她红着眼眶,嘱咐着我路上小心,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云云。这些简单的话,在家中早已说了不下百遍。我仔细地看着她,发现她鬂间又多了几根白丝。忽想起: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最终,我还是要走了,不敢回头,只默默的在心底说: 母亲,谢谢您,我走了,您终于不用天天生气了。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坐在车上,昏昏沉沉中,思绪远延。触到的,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权利至尊,仅是一个个平凡之人的亲情。那时的他们,不是万人之上的君王,不是学者才子,不是年过半百的长辈,只是深爱着父母的平凡人。
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的母亲生病时,他亲自为母亲煎药,试温,尝苦甜。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终是,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文景之治,正为他的证明。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传说为孔子弟子所编的《孝经》,表现了这些弟子的尊孝程度。仲由家境贫寒,只能吃野菜,为了让父母吃好,不惜远途步行百里买到米。自己做官吃到鱼肉时,总想给父母留着,虽然其父母早已不在。而如今,几人能做到: 不论吃什么,喝什么,不自觉的想到父母?
道家创始人之一老莱子,隐居树林的他早已两鬓花白,不过老母一百岁,也会常念八十儿。这时,他可以戏彩娱亲、扮童大哭。即使现在看来有些愚孝,但不让父母担心,这不是孝之基础么?
记得当年鲁迅作为用笔尖战斗的人,将《二十四孝图》抨击,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刻木事亲,涌泉跃鲤,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这些故事虽带有玄幻色彩,委实不可置信,但若从古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想处处讲: 孝,为人之首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愿: 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如今,纸上开出了几朵墨花。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即使是世间最凝炼的字句,也无法真正表达出父母对子女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