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共赏河南教师读书会简友广场
【课例研讨】《小秧苗脱险记》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例研讨】《小秧苗脱险记》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作者: 刘嘉琪 | 来源:发表于2021-12-12 20:08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运用

          长垣 刘嘉琪

    于老师的《小秧苗脱险记》是三年级课文,属于中年级学段,《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五年级课文,属于高年级学段。

    两个不同的学段,在“字词句”的讲解与运用侧重点不同。

    于老师的《小秧苗脱险记》,我认为是活跃开放的课堂。

    在这一课中,时刻以“生”为主。

    1.学生自主认字。

    在课堂中,于老师问学生“哪些不用老师教,也不用看书上的拼音,就认识?”接着就是孩子们把认识的字说出来。在这一过程,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程度,避免“认识还要学”的重复局面。

    接着,孩子们说课本中、古诗中、日常生活中识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巩固拓展的时刻,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我教学中,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尽可能的避免重复的识字教学,因为一年级孩子识字量较少,我“总以为”孩子们都不认识,在课堂中就反复讲重复讲。其实仔细观察,一些孩子已经“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早已认识,老师的讲解又没有新花样,对于他们来说课堂就是枯燥的课堂。

    2.学生自主写拼音。

    在遇见不认识的字时,借助课后识字表标注拼音,这是一个好习惯。

    我所教授的是一年级,课本大多数标注拼音,但是我还是习惯性的让孩子用一个圆圈圈出二类字,用两个圆圈圈住一类字,以此来区分一类字还是二类字,在圈的过程中,孩子会注意的;在朗读的时候,也会着重注意被圈住的生字,加深印象。

    3.学生自主学词语

    词语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该如何给学生解释呢?于老师让学生读词语,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本方面避免了枯燥难理解的解释,也教会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4.师生实际演示

    现场显示的作用往往比教师的口语讲解更加贴切,“团团围住、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警觉……”这些词语通过演示,首先让学生自己演示体会词语的美妙,其次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词语。

    在小学中低阶段,注重字词,同时以“字词句”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乐学愿学,更容易接受本课的词语,更易于书写生字的间架结构,真正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字词讲解就出现的频率很低,因为中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的要求是有些不同。

    开篇以“平等和谐”的名字为话题入手,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提前体现高尔基和儿子的亲切与平等。

    从板书开始,注重写字书写的指导,虽然高年级阶段对字词的教学目标减少,但是不变的是字体的整洁与美观的要求。

    通过课文的朗读,逐渐过渡到生字,让学生书写重点词语,通过学生的书写展示,进行讲解学生的字体。因为孩子的个性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们的共性问题,因此,以学生的书写作为讲解要点,更能有针对性。

    让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在观察中感受汉字的优美,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在对照的过程中找出差距。

    因此,在本课中更为注重孩子的书写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落实书写的训练。

    综上,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于老师的课堂都体现学生的自觉活动,均是由于老师的引导产生的,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在日常的识字写字教学中,不同的学段运用不同的识字写字方法,让学生体会课堂的乐趣,感受汉字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例研讨】《小秧苗脱险记》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td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