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语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潮是逻辑实证主义。最初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是20世纪20年代以及30年代初,在莫里茨·石里克领导下,由一群在维也纳相遇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松散团体。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大多数实证主义者移民去了美国,在那里他们和追随者们一直对学院派哲学产生着强大的影响,直到大约60年代中期之后,这一哲学思潮开始解体。
逻辑实证主义者对自然科学、数学和逻辑高度重视。在20世纪初的几年里人们见证了激动人心的科学进步,特别是物理学领域的,这极其深刻地影响了实证主义者。实证主义者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哲学本身变得更为“科学”,以使哲学领域也出现类似的进步。就科学来说,对实证主义者影响特别深的是它表面上的客观性。实证主义者相信其他的领域更多地表现探究者的主观意见,而科学问题能够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方式解决。实验检验一类的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将理论直接和事实相比较,从而作出一个基于可靠信息的、无偏见的关于理论价值的评价。因此,对于实证主义者来说科学是一种范式性的理性活动,一条通向既存真理的最可靠的道路。
尽管实证主义者高度尊重科学,他们却很少关注科学史。事实上,实证主义者认为哲学家们从科学史的学习中获益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所谓“发现的语境”和“证明的语境”之间作出了严格的区分。
发现的语境指的是科学家获得一个特定理论的实际历史过程。辩护的语境则指理论已经存在时,科学家证明他的理论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检验理论,寻找相关证据,等等。实证主义者认为前者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的过程,不受精确规则的支配,而后者是一个客观的逻辑问题。他们主张,科学哲学家应该致力于研究后者。
发现和证明之间的严格区分,关于前者是“主观的”和“心理的”而后者则不是的信条,这两点解释了为何实证主义对科学哲学持如此非历史的态度。因为,科学思想变化和发展的真实历史过程完全源于发现的语境,而不是证明的语境。
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理论和观察性事实的区分。实证主义者认为,两个竞争的科学理论之间的争论能够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方法——将理论和“中立的”观察性事实直接比较,这种方法任何一方都能接受——来解决。实证主义者之间在如何准确描述这些中立的事实这一点上意见不一,但是他们都坚定地认为这些事实是存在着的。没有理论和观察性事实之间明晰的区分,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将变得折中,而实证主义者坚定地认为科学是理性的和客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