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心理访谈《逆子》深度解读(二)

作者: ff3b5c637158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7:37 被阅读33次

    原创: 姚一敏内家心理学2017-10-14          内家心理学  |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学

    最近随着一批孩子失学在家的痛苦妈妈过来求助!甚至听说这样的妈妈组成了几百人大群在互相地支持着并苦苦支撑着后面的那个风雨摇曳的家,一敏老师内心异常沉重,为此一敏老师专门借点评心理访谈节目《逆子》来让更多这样的家庭看清楚后面那个真正的根源,希望从而让更多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哪些傻行为让孩子变成今天的熊模样的!

                                                                                                                                            小玲 导读

    央视心理访谈《逆子》深度解读(一)

    ——每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个傻妈妈和甩手爸爸(1)


    (泽清的日记,妈妈表示不理解)


    老师:你看,“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2012年10月几号,这是耻辱,东方不败就这样被打破了,你既选择重回……,就不能再睡了,黑社会不是好对付的”。所以你看,这里面透露出的信息是什么?“永远不能忘记,这是耻辱,东方不败被打破了。”这其实都是小孩子的语言,小孩子需要东方不败啊,我很厉害啊,在这个小孩心目中他会认为自己无比的强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别男孩,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会觉得自己无比的强大,明白吗?其实这就是青少年的特质啊!

     他会就觉得自己非常的厉害,就像那个建平的孩子也是一样,他天天待在家里上网,看各种国内外的网站,然后他就觉得他了解很多很多东西,他从网络上看到的东西,他会认为那个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甚至这么说吧,曾经还有一个孩子在我面前侃侃而谈心理学,而我问他从哪里知道的,他说他是看了什么、什么书(某小说)里面讲的,他会认为那个就是心理咨询,然后他会认为这些书、这些信息都是他妈妈不知道的,然后他妈妈也会觉得,哦,现在孩子可真比我厉害多了!

     而这恰恰是在喂食这个孩子心中那种幻觉,也坐实了孩子看不起父母的理由。所以我们要看明白他们的这种强大是虚幻的,但是很多时候傻妈妈们是根本分不清的。

    老师:这些都是孩子,外表长大了就叫“巨婴”,我跟你讲,很多人就算在十八岁,十九岁甚至更大他还是个孩子,他内心会有很多幻觉,他在那些幻象里面他会认为自己很强大,所以,一定要识破他的这个强大!

    楚莉:老师,那要不要打破?

    老师:不要去打破他,看明白,理解就好!说难听点叫幻觉,叫狂妄,叫自以为是,但说好听一点,叫青春,叫冲动,叫梦幻,或者梦想也行!

    学生:嗯

    老师:其实我们只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丢在社会上,把他丢在人群当中,他这个幻象自然有人来打破,因为他会发现,这个社会不是他以为的那样,他根本就搞不定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伴侣,他会发现他根本搞不定身边的事。

     老师:有没有看到,“春天可以再来,树木可以再生,可是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你好好珍惜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看起来这都是咬牙切齿地说话,看起来好像很珍惜。

    学生:嗯

    老师:但实际上呢?天天在睡大头觉。

    老师:“奇谈好难理解,”其实这不是奇谈,哪个少年没有过这样?只是你忘记了,你曾经有过罢了!所以不要去贬低他,而很多妈妈做错的就是去贬低孩子的能力。

    老师:嗯,其实这就是泽清的感受,父母不重视我。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焦点放在自己夫妻的问题上,所以两个人某种程度都在借助泽清来逃避婚姻的不幸福,所以现在孩子问题越来越多,婚姻的不幸福的焦点也随着呈现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孩子的退学在家,其实是所有问题的总爆发而已。


    (爸爸回答主持人问题)

    老师:从这句话就听的出来,“我(泽请爸爸)希望他妈来跟他沟通,他回避了自己的责任,其实这就是个甩手爸爸。

    学生:嗯

    老师:他回避了自己的责任,这么说吧,确实妈妈应该更细腻一点,这确实是,但是父亲要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父亲不需要跟孩子非常细腻地沟通,但权威、规矩、奖惩!男人跟男人之间会有男人的交往模式,男人的交往模式真的有时就是经常拍拍肩膀、互相锤一下、撞一下,问题就没了,男人跟男人之间可以不需要那么细腻,但是男人跟男人之间也得有交流。其实我回想起我爸跟我,哪里跟我谈什么心理,哪里跟我谈什么学校的困扰,他懒得听我说,他就说:儿子你自己克服吧!有什么需要跟爸爸说!

    (大家笑)

    老师:哦!好吧,就这样,就这么简单。男人跟男人不需要太精细的交流,所以,女人们,你们不要用你们女人的思维要求男人,千万别,但是男人要跟男人一起去玩,比如一起去踢足球,一起去跑步,一起打闹、翻滚。这些都挺好的,或者爸爸把孩子揍一顿,胖揍一顿,我跟你讲,这些都是交流,但他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比如说他看到泽清这样,他其实可以过来跟泽清讲:哎!不能这样对妈妈啊!他是我的女人!

    学生:嗯

    老师:一句话比什么都管用!对吧?“我的女人,我都舍不得打你打她?你想死啊!”,这样一句话就管用了,“我们两个都是男人,一起来照顾妈妈”,够了!

     老师:泽清将近一年都没刷牙,这父母对孩子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一点点作为长辈的权威都没有。

    老师:有没有发现?他(泽清爸爸)自己都发现孩子跟他交流更顺畅一点,因为男孩子到这个年纪,要父亲做主导,孩子在15岁,就是青春期,青春期要父亲来。因为我就回想起我自己在原生家庭里面,我自己进入青春期之后,其实跟我妈妈都很少交流的。

    学生:嗯

    老师:但那个时候我愿意去体谅妈妈了,事情基本都是父亲做主导,父亲也不需要做太多,就是立规矩,严格,威慑住我就够了。而这个时候妈妈试图去管教孩子,我跟你讲,基本上是找死,因为你根本管不了!所以这个时候父亲要多做一点。

    所以你看,这个父亲的感觉也是对的,他跟孩子亲密一点,妈妈会嫉妒。其实妈妈为什么要嫉妒?因为妈妈的心理没有得到慰藉,所以两个男人走到一起她就不爽了,这也是事实,这并不代表是谁的错。

    老师:你看,主要是这个爸爸对整个家都不感兴趣了,所以要打随便你,要怎么样随便你,实际上是他对这个女人已经不感兴趣了,对这个女人根本不想维护了,某种程度上这个女人已经让他厌烦透顶,但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就算厌烦透顶他也不敢离开这段婚姻。

    学生:对啊

    老师:所以两夫妻的婚姻没有实质性的改善,或者这么说吧,爸爸对这个家庭的控制力、主导力,没有真正的出来,泽清的问题是无解的。而这个妈妈太聒噪了。

     老师:这个家庭要挽救,泽清要挽救,他爸爸的力量必须出来,某种程度上,他妈妈也要退回去,妈妈要看到爸爸,支持到爸爸,妈妈内心的恐慌也需要爸爸的慰籍,当然这个是要做家庭疗愈,做任何单方都很难真正有效,做单方会很辛苦,非常辛苦。


    (泽清讲述打妈妈时的心理感受)


    老师:你看,“我(泽清)要是心不软打得可能更狠”,你说这个孩子内心是隐藏着多少的愤怒啊!!

    Selina:他说这个的时候感觉理直气壮。

    老师:当然是理直气壮啊,他恨他妈妈已经恨得不得了了呀。

    老师:所以你看,因为他觉得他只能透过这样才能释放他心中的痛苦,此时此刻,他只能感觉到他自己的痛苦。

    学生:嗯

    老师:他是没办法体谅到妈妈的痛苦,虽然已经把他的妈妈打成这样。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如果孩子从小打你一次,你就反击他一次,反击到他痛,他就会知道妈妈是愤怒的,妈妈也是难受的,妈妈也是痛苦的,但这个孩子他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什么?因为妈妈从来没有让他感受到痛,妈妈都不懂的怎么维护自己,请问孩子怎么可能天生的就知道你的界限呢?怎么可能知道他已经造成你的痛苦了呢?(头脑知道的不算,记忆要生效,有时候是需要疼痛的)


    (泽清爸爸对妈妈的抱怨)

    老师:其实这个爸爸下意识也觉得妈妈很烦,如果他心中很爱这个妈妈的时候,早一巴掌盖过去了。

    学生:对

    老师:其实底下那句话是,儿子的这些他都能同理到,因为他也很难受,他也很想发泄,所以他跟儿子就想合谋起来,赶快把这个女人灭掉,这样我们的世界就清净了。

    老师:所以你看这个爸爸其实很坦诚。

    老师:他很坦诚,所以这个家是可以挽回的,他是愿意面对自己内心这些负面的、卑鄙的想法,他是愿意讲的。

     老师:其实他也是某种程度地鼓励儿子:儿子啊,只要别弄死你妈,其它的都可以。有没发现?

    老师:基本上每个吵架的家庭,每对不和的夫妻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是觉得是对方在指责我,对方总是在唠叨,牙膏怎么挤呀,菜怎么炒啊,盐放多了,水放少了,天天都是因为这些事情吵架,但是这些都是表象,根源是他们两夫妻之间那个最重要的互相支持不在了,根源是两个人愿意为对方让步,愿意为对方包容的东西不在了。

    所以这个根源不去看到,不去解决的话,你再试图表层上不要唠叨,不可能,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总得说话吧?只要一开口说话满肚子都是怨气,我肯定是什么东西都挑你的错,比如说从这个男的角度讲,我内心不爱你了,我内心烦你了,你说什么我都不爽,而不是你说什么我都会把他当作是爱的语言,不是语言的问题,不是沟通交流的问题,不是唠叨不唠叨的问题,而是他们两个彼此少了那份支撑,或者说某种程度上那种爱的基础都不在了,而这才是可怕的。

     楚莉:所以我们不能在这个表面上纠结。

    老师:一定不能在表面,但是他们自己还没看到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两夫妻现在只是看到是因为你不停地唠叨,所以我们婚姻才过成这样。

    楚莉:嗯

    老师:人往往都是这样,容易用表层的问题来回避实质性的问题,或者说人们不容易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唐斯:但是老师,那他们最开始结婚的时候是有爱的吧?然后那他们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这样子的呢?

    老师:结婚刚开始的爱是什么?大部分是冲动,是偏差错乱,是荷尔蒙作用!

    Selina:哦

    老师:不经过时间考验,不经过长期相处出来的爱基本都是虚幻的。

    老师:仔细看他们三个人。

    老师:听起来像是两个男人在控诉这个女人,表面上好像都是女人的错,所以等一下女人就很委屈。

    老师:她很渴求跟爸爸的交流,但爸爸把交流的门全部关上了,她很渴求交流,但她渴求交流什么?她又是个蠢女人,她不知道他爸爸要的交流是什么?所以她就变得唠叨与呱噪,爸爸用冷漠把心门全部关上,用置之不理来惩罚你,然后这个女人就很无助,所以你看,整场后面就这个女人到处转,到处转,因为这个女人被拒之门外了。

     老师:“他们两个多有本事,他们也不会听我的,”所以儿子跟爸爸站在一起,一起对付他妈妈,但是他们都在用无效的方式,妈妈说不听之后现在就不说了,都在用无效的方式。

    老师:基本上不用问肯定是夫妻关系是有问题的,也开始说到重点了。

    老师:这两个人都没有勇气把这婚姻结束掉。

    学生:嗯

    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能力把婚姻改善,这才是问题所在。

    学生:嗯

    老师:其实心里面早就知道找错了,但是不敢,所以一个人某种程度上敢于终止痛苦,他才有能力让自己幸福,当一个人不敢终止痛苦的时候,其实他也很难让自己幸福,所以他宁愿选择忍受,忍受痛苦。


    (爸爸和主持人对话时,妈妈的表情)

    老师:泽清的妈妈眼神一直有点怯生生的,有没发现?

    学生:嗯

    老师:她看人的眼神是有点怯生生的,所以她的张牙舞爪根本就是表象,内心是没有力量的。

    老师:这就对了,你看他妈妈呈现出来的都是委屈,也就是他妈妈有一肚子的委屈,而这个委屈没有被看见,这个委屈没有释放,所以那个格桑泽仁还是不错的,他能看到这些。

    老师:所以你看,他讲的这些话都挺正确的,都挺好。

    老师:把无意识的东西都呈现出来,所以他试图用家排的方式来呈现,其实你看,刚才我们透过观察这个家庭分析到这里,其实我们都不用家排去呈现,我们直接透过他每一句说话,或者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方式,我们照样可以把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明白吗?

    学生:嗯

    老师:所以其实很多人他没搞懂家排到底是干嘛?然后他不停地呈现,其实很多东西不必这样呈现,你只要细致地去观察,全部都可以观察出来,从他每一句话里面都可以追踪到蛛丝马迹。当然家排是个很好的工具,如果你不擅长观察,或者你观察不出来,用家排一排就呈现出来,但是往往问题在于如果这个家排师自己都不知道家排跟这个个案之间那种直接对应关系是什么的时候,这会是麻烦。

    (格桑泽仁做完家排之后的解读)

    老师:格桑泽仁对这个还是解释的挺好的。

    老师:妈妈刚才被同理到了,她的表情是她被同理到了。

    老师:他这些说的都是对的哦,会有一些思维的整合跟内心的触动,但也仅止于此。

    学生:嗯,一点点。

    老师:所以其实家排师要做的是让他的整合跟触动再强烈一点,再强烈一点。

    楚莉:老师,家排师能再强烈再强烈吗?还是我们需要再有另外的措施。

    老师:可以做到,但是也一样。

    楚莉:也只是....?

    老师:因为毕竟只是一次,这个家庭不可能有真正的转变,明白吗?

    楚莉:嗯

    老师:因为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不是说好像只有这一个问题,当然确实排列一次有时候会解决一两个问题,但这个家庭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

    (格桑泽仁:“爸爸感觉到了一些内容,内心是有触动的,实际上他自己把自己逃避到他的原生家庭去了,他担当其实是不够的”)

    老师:这些(格桑泽仁)都讲的挺好的。

    老师:他们收到的信息确实是这样的,儿子无意识当中排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这个家庭的表象确实是儿子跟妈妈会认为爸爸只把焦点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面,确实是,但这个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当然有很多重,一方面有可能是爸爸只关注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反过来说,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在自己现有的这个家庭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所以他只能从他的原生家庭里面得到一点点慰藉,所以他是靠这个来维持现有的家庭这种畸形的平衡,所以也对,但是不完全对。

     老师:所以他(爸爸)这个时候触动是什么?这个时候开始看到自己对这个家是有责任的,如果顺着这个点往深去做,会不一样。

    老师:所以他这个行为是有意义的,儿子以为他是跟爸爸站在一起的,但他下意识还是选择跟妈妈站一起。

    老师:都说对了(格桑泽仁:“儿子是想担当的”)

    (泽清爸爸:也不是说回归就能回归的)

    老师:(“也不是说回归就能回归的”)这句话是重点哦!

    老师:好了,所以你看他们,其实这些解读都是对的,爸爸觉得未必能改变啊,妈妈也心灰意冷啊,这些解读都是对的,所以家排用在这里很好,家排可以够直观呈现出来,还可以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因为什么?后面这个序位要往哪里走,也可以呈现出来,也是说其实我们的潜意识深处都知道自己终究要去向何方。所以它都能呈现出来,但关键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是不够的。

    还有,格桑泽仁在这里做,其实如果按一般家排师的做法,他会在同一场排列里面直接做到后面,但是在这个场里面他做不了,因为这个场不适合做,这个场很散,首先座位这样排,这个是演播厅,格桑泽仁在这里他不具备控制整场的能力,因为这个人(主持人)在聒噪,这两个人(观察员)也在聒噪,所以格桑泽仁在这里做的很聪明,呈现之后他就中断掉了,呈现之后他就不继续往下,他就先解读,所以这还是个老江湖,挺好的,明白吗?

    楚莉:老师,我一直想问,如果是您在这,您怎么做?

    老师:我不会用家排,主要我可以通过现场直观地观察到我想要的信息,家排就没必要了。

    楚莉:噢

    老师:所以格桑泽仁在这里,他也很谨慎,知道吗?他只敢轻轻地问,“你的感觉是什么?”,点到为止,因为让这些情景剧演员如果说多了,万一说偏了怎么办(所谓的偏是指不符合泽清一家的真实情况)?说偏了你就不可控了。所以格桑泽仁在这里其实他做的还是相当老到的,因为他做到这他就停下来,他就不往下做,先解释,因为自己解释是自己可控的,所以还是挺厉害。

    楚莉:啊!老师,就是又要可控,又要看到他们这个家庭的问题,这其实真的挺难的。

    老师:那当然。

    老师:所以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做,当然后面再说吧,下午把下半场再讲解给你们听。

    一敏,讲解于2017年8月督导小组课堂

    (王琳、小玲、丽丽整理)

    未完待续!(下半场涉及具体治疗方案,解读更精彩!)

    预约心理咨询或者了解督导小组

    请联系丽丽      电话:18674008676

    内家心理学习交流群:46950637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央视心理访谈《逆子》深度解读(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cm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