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姚一敏 内家心理学 2017-05-23
注:《镜子》是一部反应亲子问题的记录片,我们督导小组也组织了一场学习讨论。纪录片本身存在的意义不否定,我们更多的,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看,这些孩子,和其背后的家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片中心理机构的做法,哪些可取?哪些是有偏颇的?
全片共三集,本文是第一集的内容剖析,先看视频。(上网搜索“亲子纪录片《镜子》”即可观看完整视频。)
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大家有个小讨论,谈论看完记录片之后的感受。
Selina:从机构角度来讲的话,他在做引导、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够深入,核心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比如,一个场景是,一个爸爸,他的孩子不上学,要做一个背包客,那这样子,到底是行还是不行?结果,里面的老师说“我就是告诉你,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去探讨,把这个问题挖的更深入,就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孩子为什么就要做背包客?为何不想上学?他后面的原因,很多都没有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还不够深入。
它有的一些理念,我不是完全认同。比如说,心理咨询师说:“开车、做医生、做心理咨询师,都要考证,但是,做家长不需要学习,没有考证”,从我自己的经验出来,我不完全认同,因为之前,之前我学了那么多,也看了很多书啊,关于育儿方面,华德福、蒙台梭利等,华德福的书我都看完了啊,可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啊。你说要学习,我学了啊,你说学的对不对?我也学的华德福、蒙台梭利啊,都是最好的啊。但是,你看动物,小鹰长大的时候,老鹰该踹它一脚就踹,让它学会了飞翔,他没有去学习啊,他就是一种本能。
这个东西,我的理解就是,他们过多的强调用脑学习如何带孩子,而不是用心感受孩子。老师一直教我们致良知,那个良知不是妄心,所以说,不是过多的用脑,而是用心。
它里面,我还是有认同的观点,比如说,问题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问题家庭。
从孩子角度来讲,首先,这些孩子可不可以调?我现在是非常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调好的,在这里,我看到了X的变化,但怎么去调?我还是认同那个机构的观点,父母要调。
但父母怎么调?里面的泽清,父母后来去了中央电视台,如果他们的父母,愿意面对媒体、愿意面对大众,其实,他们是很愿意解决问题的,但事实上,他们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他孩子的问题,是不是真解决了?我是怀疑的。
小雪: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那些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心声没有被看到、没有被满足到。
以我的经历而言,当时我和我父母闹退学的时候,我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借口,但其实,从现在的角度回想起来,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开始自己也没发现到,家长也没发现到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当年,我跟他们说我在学校过的不开心的时候,他们能真正的跑到我学校里看看,看我到底怎么过的,并且能帮助解决我的问题的话,我就不会退学了。
老师:那真正的理由是什么?我觉得需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家庭,能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支持。比如说,我遇到各种问题,可能学校里被欺负啊,学习不顺啊,什么的,我希望这些我敢在父母面前去表达,能得到一些正向的回馈,他们能满足我的需求。
依娜:我看的很匆忙,想的可能没那么深。我觉得孩子的路,就只有一条,学习吗?他那个背包客,不想学习,就让他休学一年,他去背个够呗,吃够苦他就回来了,那么硬生生掰过来,大家都那么痛苦,你让他吃一下苦,切身体验一样,到时,他遇到困难了,他困惑了,你再去关心他,把他揪回来,效果不更好吗?苦吃够了,他才听的进啊,现在怎么听得进呢?如果他背包,就不回来上学了,那又怎么样呢?既然孩子都能在外面独立生活了,也不是只有读书这条路,他以后也能在社会上闯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嘛。就觉得父母心态也要调一下嘛,孩子想法肯定有问题,但你要知道他问题在哪,切中要害,你找不到要害的话,只能让他去摸索。
我最感触的那个,是要拿1万块那个。我最开始以为老师推荐给我们看,是说他里面的人做的很好,以学习的心态来看,但越看越受不了,特别是看到那个要给1万块的时候,整个感觉就是压的难受,你心理师这样做,会让小孩以后觉得父母的钱都是我的,价值观不对啊。
父母赚的钱是他自己的,他要不要给你,是自己的事,你要干什么,自己用双手去挣。心理师说:“父母有进步,孩子要10000块,给了8000,满足孩子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心理师太偏差了。父母辛苦赚的钱,他用1700买只宠物狗给女朋友,这些东西是不对的啊,完全不能这样子教。
老师:不错,你以为老师是很认同,让你们好好学,结果能看出不对劲的地方。
赵叶:当时看这个片子,就觉得机构的做法,其实很多细节都透露出,他们对孩子都是很简单、粗暴的,从孩子接过去的那些行为,可以说…是把孩子压过去的,这个细节就让我挺难受的。
因为平时我们做个案,都是要个案自愿的嘛,个案有面对意愿,他那样强制的把小孩带过去,小孩子受到的心理的冲击是很大的,像有个小孩,报了警,连警察也没办法,还是让他们带过去了,就这一个场景,就觉得,这个小孩会认为,他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后面,虽说配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们,说着很有道理的一些话,跟那些孩子的谈话,也问出来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没有去调。像我们平时做的,老师做的,更多的是去调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想法,他们有问出他们的思维和想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去调整这个孩子的思维和想法。
比如说,那个背包客,那个早恋、带女朋友回家的那两个孩子,背包客,回去后,依然是在父母的依附下背包,早恋的,也还是不信任父母。他们不信任父母的核心的东西,其实是没有出来的。甚至他回去,还是依然不让父母回家,让他父母住自己的门店。
他们这个机构,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在表层的问题打转。
我现在感觉是,单从一方面去调整他的思维,调整他的想法,让他把问题看得更全面,从一方面的改变,其实可以带动另一方的改变。每一层,你都看清楚后,你的思维自然而然就会不一样。先撇开父母问题不说,就算小孩,如果你调到位了,他能更全面的去看父母的这些行为,更加理性的去分析自己的这些行为,我并不是说父母不需要去理解孩子,并不是说这一块,现在说孩子在这里,如果你只能调孩子的话,如果真去做,是可以做的到的。
他们不管从做孩子,还是父母这一块调整,都是调的很片面的,都是在一方妥协、一方勒索的状况下。
老师:任何一方只要调到位,其实都会改变。好,我们今天下午要看完,先不讨论了,边看边讲解。
(以下文字部分,没特别注明的,均为一敏老师讲解)
(一个孩子抓狂、怒吼的画面)一开头看到这些孩子抓狂的画面,暴躁的画面,基本上就知道,孩子的愤怒无处可去,越暴躁的孩子,恰恰是他的愤怒无处可去,拳打出去没有回应,所以,他就会越暴躁。这几个孩子很可怜啊,哭、吼、挣扎成这样,一看就好可怜。这些父母,又无辜的要死,痛苦的要死。
“这些家长爱不爱孩子啊?爱啊,爱始终都在那里啊。”他们要追求的就是那个效果,拥抱、哭泣。这也是心理咨询常用的方式,他们只要这个。各种心理访谈节目,也喜欢以这个画面为结束。当然,以这个画面为结束,看起来很美好啊,化解了、和解了,包括咨询中很多都这样做啊。所以,你看,一个东西经过剪辑之后,其实那个东西已经不对劲了。
“这些家长爱不爱孩子啊?爱啊,爱始终都在那里啊。”这话听着很感动啊。
但这东西,你只要拉长时间,放在生活当中,很多谎言就会破灭。现在的心灵课程,很多都这样啊,老师站在台上跟下面的学生很感动的分享,“爱不来不去,你只要勇敢去爱就好了”,“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爱是一切问题的钥匙”,可恰恰问题是什么?
问题都是发生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而不是你以为的爱,你以为的爱往往已经不是了,问题恰恰在这里。而这个地方,这个视频从头到尾都没有讲过,问题都是发生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你知道的地方都不是问题,或者说,你知道的地方都是很容易被修正的,这个点没有做到,都是白搭,说的再有感染力又如何?
(上图是视频中孩子们在台上背诵“我是一面镜子”的画面)其实,说白了,这些孩子,好调吧?其实都好调。到最后,他们都愿意,只要你告诉他们这条路行的通,都愿意去做,他们都愿意相信,并且都愿意很真诚的去相信。
甚至这么说吧,孩子站在舞台上,他讲的一切都是真的,都是内心最真最善良的需求,可是,回去之后,又会变成一场幻象的破灭,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这种个案我接待过啊,跟着一起上课啊,上完课之后,前面一两个月觉得父母在演戏,后面戏演不下去了,孩子一定会试探你的底线,不停的试探你的底线,只要你是演的,只要你是假的,他一定会戳破你。孩子心理想:“果然,你又是这样”。
到后来,有些孩子最终要自杀,其实,是每一次在求助的过程当中,那个求助的心被破灭掉,因为都是无效、都是无效!导致后来父母再做什么,孩子再也不相信了。
其实,当时看到这部记录片的时候,心理很生气,这里面,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都是有求助意愿的,都想被帮助,包括那些父母,不管再对抗、再对抗,但是,他既然来了,花了钱了,都有面对意愿。这部记录片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机构的无能!很可怕的。
到后面,有些孩子,再也闭门不出了,甚至谁来也不相信了,导致后面的咨询师很难做。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样。所以,越被咨询师咨询过的个案,是最难做的个案,最难清理的个案,因为他们心是最绝望的。
看这一幕,每个孩子都很善良啊。不懂行的人,最后看结果是大团圆,但懂行的人,看了就知道不是这样的。
其实,你只要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你可以展现你的内心”,孩子都愿意的,孩子愿意这么去做,他会做,但是,做完之后,回应是不对的,或者没有回应,或者最后,没有结果,那才是可怕的。
这种训练机构,他真的都是这么做的,他就是这么调的,并且这已经是主流、现在比较高级的调法。典型的结业典礼都是这样的,包括教练技术。结业典礼,汇报演出,汇报给谁看?说难听点,汇报给谁看?给观众看,给机构自己看,好像成果已经达到了。但这个成果,是演绎出来的,用演绎的方式,来塑造一个很感动、大团圆的结局……这种产生广告效应是挺好的。人嘛,都是有表演欲的,再加上你经过表演之后,夸张出来的那种效果,那确实会很感人。
生活中最难的,就是每个细小的问题,你都要去解决;最难的,是细水长流,是你每天面对这些东西,每天都得解决。彼此知不知道要爱啊?要感动一下啊?当然知道,太容易了,这种汇报太容易了。但如果把这种汇报当真……
未完待续
预约心理咨询或者了解督导小组
请联系丽丽 电话:18674008676
内家心理学习交流群:4695063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