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文章推首专题每天写1000字美食
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作者: 老刘二频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00:21 被阅读128次

  《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若干年前,一位江南的王姓女记者,来民勤采访生态,受到政府的热情接待。不想这位记者回去之后,却弄出一篇《穷吃,吃穷》来,让民勤在国内的媒体上,大大露了一把脸。这位女记者,她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每次吃饭,餐桌上总有一大盆“连皮带骨”的羊肉。而吃的人,总是“鬼子进村般的吃法”。老刘以为,她肯定是被这个“连皮带骨”和“鬼子进村般的吃法”给吓住了,结果弄出了一篇足以让她扬名的反串文字,却错过了品尝民勤羊肉的最佳机会。如果她真知道了民勤羊肉有诸多的来历,也许她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另外的一种风格了。

  关于羊肉,在古代史书和医书中都有记载。唐代的孙思貌,在自家的学术论文大成《千金方》里说,羊肉可以大补气血,温中祛寒,养正祛邪,就差没说羊肉可比人参了。而稍迟一些的孟诜,《食疗本草》中对羊肉、羊肚、羊肝、羊心、羊骨等的食疗作用分别进行了简述。元朝的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对羊肉的药用价值及饮食方式作了介绍。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岗疾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在他参定的《食物本草》中,介绍了羊的产地、品质以及食疗作用和饮食宜忌,并且记载了羊肉食疗方法的26种,这中间,首先提到的,就是潴野泽。过去有羊肾“主补肾气虚弱,益精髓。”羊肝“味苦、寒,主补肝治肝风虚热。”羊心“主补心过忧患膈气。”羊肺“主补肺,止咳嗽,去风邪。”的说法,这些,都反映出了古代人食用羊肉的目的,即祛病健身。而所有这些记载,又不无与潴野羊肉有关。

  在一本叫《奇门遁甲》的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誉叹曰:风为号令力政者也。土去而后在也。天下岂有风姓后姓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也。马牛数万群,牧民为善者也。天下且有姓力名牧者也。”《史记·五帝本记》对《奇门遁甲》“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语的诠释是:“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说的是黄帝在大泽找到名叫力牧的人,由他担任在大风暴中的牧羊重任。黄帝找到力牧牧羊,中国就开始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养羊产业。这个大泽是什么地方,就是当时的潴野泽。

  《诗经》中,也有写潴野羊肉的篇幅。它的篇名叫《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翻译成白话,大概是这样子: 谁说你家羊儿少,一群就是三百条。 谁说你家没有牛,七尺黄牛九十头。 你的羊儿都来了,羊儿犄角挨犄角。 你的牛儿都来了,牛儿们把耳朵摇。 这样的情景,让人不能不想到《牧羊曲》里边的句子:“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潴野泽到了汉朝,易名休屠泽,亦称北海,苏武牧羊,就在此地。苏武是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的,抵匈奴境后不久,即逢匈奴内乱。苏武手下的副中郎将张胜背着苏武,同谋反者私通,事败后苏武无端受牵连遭单于拘留。苏武因此事屈节辱命,遂引佩刀自刺,但被救未遂。单于壮其节,一心收降苏武。先是以死相胁,举剑欲刺,苏武不为所动;继又令叛徒卫律劝降,许以富贵,遭苏武痛斥;后又置苏武于大窖中,不给饮食,苏武以雪和旃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单于计穷,便软禁苏武于北海无人处,使牧公羊,告以要待公羊产羔始能归。苏武在北海手持汉节牧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在苦度时日中不忘祖国。单于仍不死心,最后又令另一个变节者李陵再次劝降,李以“人生如朝露,何以自苦如此”等话语动摇其志,仍遭苏武断然拒绝。苏武遭拘匈奴19载,出使时中年强壮,及归汉时已鬓发尽白。这些记载,并不细致,苏武的在北海的食物,其实并非如此。

  真实的情况是,北海,荒无人烟,粮食缺乏,苏武只能食羊肉充饥,并把羊骨砸碎熬成汤饮用,身体虚弱的苏武逐渐强壮起来。公元前八十一年,在汉朝的强烈要求下,单于才被迫将在北海放羊19年的苏武放回汉朝。苏武归汉后,依然保持着吃羊肉喝羊骨汤的饮食习惯,直至80余岁而终。人生70古来稀,汉宣帝听说苏武高寿可能与吃羊肉喝羊骨汤的饮食习惯有关,遂派御医深入研究,并在熬汤时加入牦牛骨、鳖甲骨、鹿骨等原料,从此,御膳中又多了一道强筋壮骨、延年益寿的“苏武补元汤”。汉宣帝初服“补元汤”,招来群臣品尝,有人在苏武家吃过羊肉,奏称要做此汤,非北海羊肉莫属。宣帝吃过北海羊肉之后,颁旨钦定,此汤只做北海羊肉,供皇帝专用。

  原来,苏武牧羊,匈奴给的是公羊,公羊自然是不能产子的。单于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在北海的沙漠中,有一种野羊,俗称黄羊。这种羊,以沙葱和酸胖为主食,还常啃食锁阳苁蓉等物,体格健壮,奔跑如飞,它们和苏武放牧的公羊一经杂交,繁殖极快。而这类羊的肉质,也绝非一般羊肉可比。汉宣帝钦定羊肉,各地献羊者络绎不绝,但朝廷只取北海羊肉。那时节,交通不便,献羊者不能以肉上贡,只能从北海赶着羊只,千里迢迢,向朝廷进发。或者将进献之羊装车,一路上小心伺候。之后,苏武牧羊的地方,被定为皇家牧场,专向朝廷提供肉羊。北海羊肉,再一次得到了全国性的宣传与推广,更是名噪天下了。

  古代西域葡萄酒,美名天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司马迁在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唐太宗从西域引入葡萄,《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 唐朝时,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刘禹锡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白居易,李白等都有吟葡萄酒的诗。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这就是西域葡萄美酒固然令人向往,但非羊肉相佐,不能喝出味道。而这羊肉,自然非休屠泽莫属了。可以说,西域葡萄酒的美名,其实是休屠羊肉成就的。

  羊在最早时的烹法,除了炮、炙就是为羹。唐以后,羊肉的吃法越来越多。至明末请初,发展有“全羊席”。 “全羊席”原来是伊斯兰的“圣席”,是伊斯兰的最上宴席,席面设茶而不设酒。这种“全羊席”分早、中、晚三席,每席都是先上茶点,然后上饭点、菜肴,每席27个菜,最后上汤。后来发展到宫廷,宫廷中的“全羊席”,是在“圣席”的基础上,仿“满汉全席”的格局。宫廷“全羊席”最多为72道菜,除必备四干、四鲜果外,席首要摆羊头,头面朝外,以示开席。席尾要以同样的方法摆放羊尾,以示终席。 “全羊席”,要求根据羊体头、脖、颈、上脑、肋条、外脊、磨挡、里脊、三岔、内腱子、腰窝、腱子、胸口、尾部等13个部位及内脏分档取料,用各种方法烹饪,必须“无往而不见羊”,而且要“味各不同”,用羊而每道菜都不见羊,而且菜名也不准露羊,如羊耳的耳梢称“顺风旗”,羊眼叫“凤眼珍珠”,排骨叫“文臣虎板”等。而这种“全羊席”,最珍贵的,就是北海之羊。

  涮羊肉,最早也开始于休屠泽。从考古资料看,内蒙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的辽早期壁画,描述了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3个契丹人围火锅而坐。有的正用筷子在锅中涮羊肉,火锅前的方桌上,有盛着羊肉的铁桶和盛着配料的盘子。这是目前所知描绘涮羊肉的最早资料。而这些壁画的背景,就是水草丰茂的休屠泽。比辽壁画时间稍晚一些的南宋人林洪,在所著《山家清供》中也涉及到涮羊肉。他原本是对所吃涮兔肉极为赞美,不仅详细记载兔肉的涮法、调料的种类,还写诗加以形容,诗曰:“浪涌晴江雪,风翻照彩霞。”这是由于兔肉片在热汤中的色泽如晚霞一般,故有此诗句。林洪也因此将涮兔肉命名为“拨霞供”。还需注意的是,他在讲完涮兔肉后又说“猪、羊皆可”,这便成为涮羊肉的最早文字记载了。按照林洪的记载,当时是把肉切成薄片后,先用酒、酱、辣椒浸泡,使肉入味,然后才在沸水中烫熟,这同今天的涮法还有些不一样。自然了,他也忘不了这个曾经是皇家牧场的休屠泽。

  休屠泽到了明清,演变为镇番。 镇番羊肉在北京,也颇为著名。有人撰文,说以前立秋后,老北京除涮羊肉外,好吃烤肉,烤肉的去处,有“南宛北季”。南边在宣武门内的“烤肉宛”,北边是什刹海后海东头的“烤肉季”。吃烤肉只用西口羊后腿和上脑两个地方的肉,切成的肉片,要求宽2至3厘米,长7至10厘米,厚度要半透明。烤肉铺子,在一张大圆桌上放一口大铁锅,锅沿放一铁圈,上面放铁条炙子。铁圈留一火口,以便投入木柴。木柴选用松塔、松柴与柏木。烤肉时,肉片用作料搅拌后,放在炙子上,可自己拿六、七十公分长的筷子,待肉片烤至金黄便夹出蘸食。蘸食的作料有卤虾油、高酱油、大蒜末、辣椒油等。大锅旁,一般可围十数人。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有诗曰:“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这烤肉,烤的就是镇番;这烧刀,喝的却是东北。

  民勤羊肉进入北京,其实与马合盛有关。马合盛,祖籍山西,后移居陕西开始茶叶经营,在陕西逐步积累下了资本,家族经营逐渐壮大。明代中期,在陕西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加工茯砖茶。明末清初,又以秦商身份进入了甘肃,在兰州东柜设立了总栈。马合盛茶号,在清朝中叶最为兴旺,号称百万家资,仅运茶的白骆驼就有300余峰。庚子年间,慈禧逃往陕西,因贡奉“百峰骆驼”茶,并给朝廷捐献10万两白银,得到西太后赞赏,清王朝授以“护国员外郎诰封资政大夫官衔”。马合盛茶号以经营湖南黑茶加工的茯砖茶为主,据记载,他加工茯茶叶多、梗少、味美,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少数民族非常喜好,其茯茶每块5市斤,上印“大引商人马合盛”字样。据说,马合盛茶号商风较好,与少数民族部落上层关系融洽,一些小的民族纠纷就连政府,也往往委托茶号出面化解。马合盛的发达,与他选择的最佳茶运工具有关。这个工具,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当年,马合盛研究史料,到镇番考查,他独具慧眼,相中了水草丰茂的休屠皇家牧场,让他父亲专门在民勤放养骆驼,为他家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进而他垄断、操纵了河西走廊的茶叶专卖市场。商号陆续发展到北平、张家口、绥远、包头、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商埠。马合盛能与朝廷搭上关系,就在于他能千里迢迢、能把镇番羊羔源源不断地进贡到朝廷。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歌颂的,是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失地的伟大功绩。作者杨昌浚,他曾是左宗棠湘军中的一员得力大将,他把唐代诗人王之焕的《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彻底改写了。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下,他率军抵抗外敌,收复新疆,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也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左总棠是何等人物,他出入朝廷,自然知道镇番羊肉的美名,现在统率大军,要去新疆,怎能轻易放过。他从兰州起兵,就特地找了一位镇番的刘姓驼户做向导。在凉州吃镇番羊肉,心境自是不同。他不由得连声叫好:“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哪里能比得上镇番的羊肉!”后来左公班师回朝,特意在凉州多停留了几天,就是为了一饱口福。也许,也许当时的左公,若不是军务在身,恐怕是要亲到镇番的心思都有了。

  一部民勤羊肉史,说开了,也就是一本中华羊文化。可惜那位王姓记者,她不能深入进去,连个擦边球也没打着。老刘弄这篇文字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要吃羊肉,到民勤去。因为在那里,你吃到的,不仅是一道人生中的美味;你感受到的,将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相关文章

  • 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文/刘新吾摄影/刘新吾 若干年前,一位江南的王姓女记者,来民勤采访生态,受到政府...

  • 2020-05-05

    民勤 | 古时苏武牧羊处 今日四溢羊肉香 | 讲真?https://m.toutiaocdn.com/group/...

  • 当更好的妈妈,打卡第一天:羊肉风波

    晚餐时间到,三岁的姐姐洗手坐罢,举起筷子,却突然开嚎:为什么没有羊肉?没有羊肉汤?没有羊肉我什么都不要吃!哇呜呜…...

  • 一个南方志愿者口中的民勤羊肉

    羊肉,自然是中天的好,民勤中天羊肉好吃,其它地方自然无法比。如果给你两块草地放羊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

  • 吃羊肉串

    儿子吵了好几天要吃羊肉串,本想着带他去尝尝去年开的新疆羊肉串的,但是朋友说那间味道不好吃。 前几天阿丽请大家去另一...

  • 民勤、民勤(组诗

    民勤、民勤(组诗) 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 像搂孩子一样把民勤搂在怀里 只可惜它干涩的乳头 挤不出一滴奶水 粗粝的风...

  • 立冬吃羊肉

    不知道公公听谁说的,立冬要吃羊肉和红薯。 一大早他就叫婆婆去买羊肉,还说多买点。我赶紧制止,说:你们不吃就少买点,...

  • 冬天羊肉不如它, 一斤3块, 孩子常吃身体顶呱呱, 1周5次嫌不

    冬天到,人都说要吃羊肉。不过像我这样的穷酸孩子,像羊肉这么高贵的食材是吃不起了。不过幸好被我发现了一个完美的替代品...

  • 羊肉面

    (钟佳亦 四年级) 大人们都说,羊肉暖,冬天就要吃羊肉。今年,我们家旁边新开了一家羊肉馆,不论是羊肉汤,还是羊肉加...

  • 简单却满足的冬至

    冬至,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有的甚至说“冬至大过年”,要吃元宵,要吃水饺,要吃羊肉,要吃虾…… 原本想着早...

网友评论

  • af630aa64c87:民勤拉到兰州的羊肉有没有,有留个联系方式

本文标题:要吃羊肉,到民勤去!(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fm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