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条小尾巴,不管是在家,还是去哪里,都带着这条小尾巴,怎么甩也甩不掉。这条小尾巴是什么?当然是月月小宝贝啦!
月月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认人了。因为是妈妈带她,她最先认识了妈妈。也许妈妈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建立对妈妈的认知后,她的心中就剩下了妈妈。
每天每时每刻,她的视线都不能离开妈妈,只要一刻不见妈妈的身影,她便会哇哇哭起来。所以妈妈做家务要背着她,上个厕所要抱着她,吃饭的时候要瞄着她,去哪里都要随身带着她。
爸爸或是其他人,想抱她一下,马上就扁嘴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吓得爸爸和他人,马上把她塞回妈妈的怀抱。
月月对妈妈的粘黏程度,就如妈妈身上的肉,怎么也无法割舍,一割就疼,一分就痛。
妈妈以为月月长大一些,会有所改变。谁知一岁时,还是跟妈妈如影随形;两岁时,不见妈妈一会儿,还是会哇哇大哭;即便三岁上了幼儿园,回到家中,也无时不刻跟在妈妈的后面;四五岁时,妈妈出门必定跟着。妈妈去哪里她跟着去哪里,妈妈做什么她跟着做什么。
妈妈有时候想做点什么事情,故意躲开她的视线,谁知她像嗅觉灵敏的猫,一会儿就嗅到了妈妈的味道,扑到妈妈的身上,责怪妈妈为什么要躲着她。
妈妈周末想出趟门,让她在家跟着爸爸,她死活不肯,抱着妈妈的腿不让走。直到妈妈说不走了,她才肯放手。去一边玩了,眼睛还时不时瞟向妈妈,时刻注意着妈妈的动向,像个小小侦查员。看到她那副精灵的模样,妈妈打消了趁她不注意再出去的念头。
这条小尾巴,一直跟着妈妈。妈妈开始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缺乏独立性?赶紧找书来看,想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有什么解决的对策。
一看书才知,原来孩子爱黏人,是因为安全感需求来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是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
竟然书上这么说,妈妈也就不担心了。这个黏人跟缺乏独立性好像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孩子寸步不离,也确实让人很头痛呀,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孩子不那么黏人?
妈妈又火急火燎地翻开书,嘿,还确实找到了一些方法论。
书上说,首先要保护好孩子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比如:孩子是宝宝时,他不想让人抱,大人就不要抱他;他想自己吃饭时,就给他自己吃。大人要做的就是鼓励、指导和赞许。对照这一条,妈妈好像做得挺不错的,月月两岁时就自己吃饭、穿脱衣、穿脱鞋了。
第二是说,让孩子懂得父母是爱她的。这个还用说吗,妈妈无时不刻不爱着月月,随时满足她的需求,并每天陪伴着她玩耍。
第三是说,要用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渐渐分离。就是说,陪孩子玩他感兴趣的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再跟孩子说,自己要去忙了,就在他身边,让他自己先玩一会儿。对于这个,妈妈每天都会跟月月玩玩具呀,小游戏呀,但是只要妈妈一说离开一会儿,她马上就黏了上来。
第四是说,不要因为孩子黏人而处罚孩子。这是什么道理啊?妈妈想,没有哪个父母会因为这个而处罚孩子吧。当然,妈妈也不会对月月这样做,看到她可爱的小模样,爱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处罚她呢。
这些方法,妈妈在无意识中,早就已经做到,可是收效甚微呀,月月一样黏人。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孩子性情个性不同,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而今,月月已经六岁,上了小学,依然离不开妈妈,放学了,必定跟着。妈妈已经没有办法,就让她跟着吧,终究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会离开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