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手机跟模工程师这个职位也许你没有听说过,当然如果是行家那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了。我还是先来说说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吧,就是开发手机外壳模具(塑胶壳)成型,跟进从开发到量产的整个过程。对,就是做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有几年了,切深感受到做好一位手机跟模工程师是意味着什么。
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讲,产品能按照原计划上市,那没有什么比这一条更重要了。我们的工作就直接影响到这一点,在开发产品前要介入产品的结构,在模具上能不能实现,或者有没有更好的优化方案能让模具在量产过程中更顺畅,等等。站在本公司的角度上来讲,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也是任何公司的发展的一根标杆。而我们的工作能在这一点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比如,模具的修模方案是不是最优,因为解决方案有许多种,如果有经验的工程师会减少试错的次数,直接一针见血把问题搞定,那这个效率就提升了几倍。最后讲一讲站要自己的角度上这意味着什么,成功的搞定一个项目,如期完成计划,那种成就感是不能溢于言表的。过程中的各种挣扎,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吧。
作为一名工程师,要对得起工程两个字,我来讲一讲我跟手机模要注意哪些地方。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常用“随便”“可能”“差不多”这样的字眼,因为久而久之它们就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记忆,导致每次开口,它就会崩出来,你也意识不到,最后形成了习惯。这是不是很可怕了?一个丝就是一个丝,两个丝就是两个丝,精度的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证实它。在重大的决策上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例如,模具的缩水率不能放错,TP加胶不能加多,等等,这些如果错了会导致模具报废甚至降面重来的决策一定要慎重。那么工程师有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我来讲一讲,首先控管模具的精度(尺寸),我不管你的机床精度有多高,还是有多烂,我只要管控了模具数据这个不变的量,其它的变量都可以调整,那么,数据就是我们工程师的根,我们要在模具没有试模前把模具数据都测出来,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产品的表面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让我们在修模的过程中更好的平衡产品质量,该精的地方精,该粗的地方粗。手机的装配结构也是要掌握的,掌握了装机就知道如何管控模具上的重点尺寸,做到有针对性修尺寸了。
我在这个岗位上呆了这么久,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要注意些什么,这就是我写这篇干货的目的。手机塑胶外壳一般分为面壳,底壳,电池盖三部分。
面壳:1.TP尺寸要预留通常5条,TP加胶要慎重。2.钢片局部会变形,大肚子,注意钢片的强度,及行位是否有碰到钢片碰得太强。3.钢片与胶位分离,分离位下顶针,钢片加拉胶位。4.前模弹块注意封胶,角落易走批锋,碰穿位不可做在弹块上。5.注意前模的TP深度,放电完后测数。6.前模钢片易走批锋,定位点需增加,压住钢片。7.侧键孔位置注意工艺问题,有抛光和火花纹工艺的特别要注意。8.头部与尾部胶位不均,会产生收缩不均,重点注意放缩水。9.钢片是否有防呆,正反面不可以装进去。10.封胶面做到0.5以上。11.工艺面是否有做预留。12.小镶件用NAK80的材质来做。
底壳:1.所有字符面有抛光的要求的话,需首先抛光大面再去放电。2.外观纹路一次性放电出来。3.底壳有出音孔的,做真空镀工艺的不能做镶件,做原身留。4.螺丝孔粘模的,可改图,螺丝孔减胶做成齿轮状。5.所有减胶位置,如果能线割镶件的就不要烧焊。6.模仁上原则不能有薄钢,如果避不开,做镶件,多做几个备用件。
电池盖:1.外观面行位夹口在3条之内才能省模,多则放电接顺。2.注意外形,注意放缩水。3.所有厚薄胶位处要加大过渡。4.三边行位的产品易拖伤,要注意配模不能太强,保持平衡。5.前模有字符做高光的,必须先抛光大面再放电字符铜公,字符铜公测数,喷蓝丹在字符表面上,这样放电不易打出麻点。6.前模省光面,表面省光后检查是否有波浪纹。7.如果前模有纹路出素材,耳机孔先可不开,确定纹路OK后再开通。8.产品下顶针时注意外观面是否会有顶针印。9.前模拖伤,可在周圈加运水。10.电池盖表面有格子纹理,成形出来表面有白印,纹路蚀亮可以解决。11.水口拉模,可做水口顶针延迟顶出。12行位侧键镶件碰穿面,要做斜面,这样才不易铲伤。13.对于产品开裂位置可考虑加引流,截流。14.行位定位好,夹口问题就能解决好,还有一些夹口不稳定是行位变形造成的。
以上,就是我的干货日记,供你参考!我相信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之后,跟手机模应该可以胜任了吧。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第一点,就是日常的进度管理。你想啊,哪个公司没有项目进度Delay的了,那肯定会有,大客户那么多,哪一家都不能得罪。然而公司资源也是有限的,说白了,哪家的客户催得紧一点,那么他家的案子就快一点。也就是说资源分配是个零和游戏。之前我跟模具也是用的这种思维,觉得没有资源是我模具Delay的一个正常的借口,有了这个借口我就可以抵挡一切。然而,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我在这个错误的想法中生存了一段时间。直到某一天,我学习到了一个原理,第一性原性。第一性原理,讲的就是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把握这个初衷,不受其它一切事物的干扰,直到达到目的。当时看到这个原理我就知道我的思维要发生变化了。模具不是这样跟的,那就要转变成这样子来跟,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到了时间节点就得出来。之前的借口站不住脚了,没有资源那想办法弄资源,所有的资源都合理化利用了吗?所有的人员机台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吗?做到最好了吗?用这种思维做事真的能成。第二点,日常的工作方法。好的思维是让我们做对的事情,好的方法是让我们把事情做对,也同样重要。例如,我在出修模资料的时候,会尽量的用到并联的方法,如果产品有客改,产品又有批锋。那么我在下修模单的时候就要想到,钳工修批锋,肯定要烧焊补公,我客改的时候就一起给他们把铜公给补出来。这样节省了钳工再去补铜公的时间。并联就是我们小学学的统筹方法,工作中要习惯用。第三点,与客户的交流。客户喜欢与哪一种人合作,合作才爽。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我是有认真思考过的,我们有把人分成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掌控型的人才,强势,主动性强。另一种是共情性的人才,急客户之所急,非常理解客户的心情,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稍弱。很显然,客户喜欢掌控型人才会多一点,他要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帮他分析问题,帮他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他一起战斗,给他充分的信心。能承担责任,敢于和他说不,这样子的人客户是更放心把工作交给他的。
做工程师几年来,家人会经常有点小抱怨。钱没有挣到钱,还一天到晚干这个没时间做那个没有时间。讲起来还真是有种悲悯之情。是啊,你做工程师就得随时准备去解决问题,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这也是一种失去吧。那再来讲一讲收获,首先我同意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手艺人,何为手艺人,就是将自己的技能,经验,思维穿过自己的身体,最后投射到自己雕琢的产品上的人。当然我还在路上,在学习的路上。我有一位非常敬佩的上司(潘总),现在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有问题我会去请教他,他就是那种非常执着,有工匠精神的人。有一天下午我请教了他一个问题,直到第二天一大早上班,他跑来跟我讲,这个方案我昨晚想了一晚上,还是不全面,你再把这个地方改进一下会更好。我当时听完不由得感慨,比我优秀许多的人,比我更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了?
讲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给别人一点点收获。有没有就看个人吧,反正我是有收获,第一,把我之前的技术都复盘了一遍,更记得牢了。第二,把自己学到的概念再复核一遍,让我更清晰。一个人聪不聪明,最重要的是看他脑子里有没有清晰,正确,必要的概念,在清晰,正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搭建清晰,正确,必要的关联。听着有点拗口啊,不过是我学到的最有用的话,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