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叙咏创作高峰时期
大约从十世纪第二个二十五年起,收录继叙咏的文集数目呈指数增长,这些文集的规模也显著扩大。根据这些原始资料,继叙咏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传统,主要的划分依据有三条:(1)该体裁的誊写方式,特别是记谱布局和使用的旋律名称;(2)用来分辨该体裁的术语传统;(3)曲目编纂和曲目中的明显风格。这三个地区为:(1)前东法兰克王国的领地或911年之后的德语区,后来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部分,该传统简称为德国传统,也是最统一化的传统;(2)前西法兰克王国(现代法国的主体部分)和英国,该传统简称为英法传统,该传统内部略有差异;(3)意大利半岛,该传统简称为意大利传统。
德国传统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的德国继叙咏原始资料有三十多部,其抄写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整个中世纪最截然不同的记谱传统。其典型方式为文本抄写在主要记录区块,而纽姆符号记在文本的一侧,或者在书页外缘,或者在留给抄谱员的书页边栏。旋律概要式地和相邻的文字连接在一起,称为“概要式布局”(synoptic layout)。有些手稿在文字上方直接添加补充的纽姆谱,这种补充式的行间记谱主要是将复合式的页边记谱分解为一系列单音符的点和线。十二世纪的概要式记谱法出现了谱线。在概要式布局中,每首继叙咏的第一行或前两行纽姆符号出现在字母组“AEUA”或“AEUIA”上方,这是阿里路亚“Alleluia”的缩写。通常每首继叙咏由一个节日标题和一个旋律名——指代无文本旋律的记号——来引导。有时候会缺少节日标题或旋律名。这些旋律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推断出来,例如文集的前言。一些旋律名是专用的名称,前文埃克哈德第四提到的“Romana”旋律是以领唱罗曼努斯命名的,而“Metenses”是来自起源地梅斯。一些旋律名反映了礼仪用法或与旋律相关的主题,例如“Mater”(母亲)和赞美圣母的继叙咏相关。可能暗示某种世俗来源的旋律名“Puella Turbata”(惹上麻烦的少女)经常和文本“Scalam ad caelos”配对,让人想起关于基督的女性追随者面临的审判的叙述。有些旋律名,如“Frigdola”,涵义晦涩,至今未能破解。无论如何,当这些旋律名和音乐与文本的概要式布局结合在一起时,将长旋律绑定于文字的过程如图像般展现于在读者眼前。
继叙咏《基督的节日》的概要式布局 继叙咏《啊,赞美忠诚》的概要式和行间记谱1100年之前的德国继叙咏集(sequentiarium)中,通常使用“sequentia”作为继叙咏体裁的标注,而“prosa”一词在德语区用于普罗苏拉。在十、十一世纪德语区图书馆目录中,sequentiarium成为抄本分册的既定名称,或者包含继叙咏的书籍类型。到了110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继叙咏集平均包括五、六十首继叙咏。
英法传统
相对于继叙咏德国传统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英法传统给人一种缺少同一性的印象,因此分成三个小传统进行考察:(1)阿基坦、图卢兹和加泰罗尼亚;(2)英国;(3)法国北部。
目前留存的使用阿基坦记谱法的十、十一世纪继叙咏手稿有近20种,这些手稿展现了西法兰克地区继叙咏的风格,其中一些也是1100年以前规模最大的继叙咏集。编号为F-Pnlat. 1084的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部手稿收录了130首配词继叙咏和108首无词继叙咏,而另一部编号为F-Pn lat. 1118的手稿则分别收录了140首和74首。从这些手稿可以看出,十世纪和十一世纪上半叶是继叙咏曲目创作、收集和成册的爆发期,这些曲目经常在教历年周期中呈现出配词和无词两种形态。许多大型继叙咏集也许应该叫做选集,因为书中经常出现“item”、“alia”或“alia ubi volueris”等标题,意味着可供领唱选择他希望演唱的几首。一些集子还会标出年代和曲目的流行情况,哪些是新作的,哪些已经不再使用。除了最早的一部F-Pnlat. 1240,这些手稿可以根据标识来辨别细分继叙咏类型,配词继叙咏用“prosa”或“prosa ad sequentiam”标识,无词或部分配词继叙咏标识为“sequentia”。诸如“incipiunt sequentie”或“incipiunt prose”的标题强调了阿基坦使用的标准化术语命名。在德国传统中,旋律名很少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几个词的后面,而阿基坦传统则通过文本开头几个词来确定旋律,例如,“Nostra tuba nunc tua clementia”确定旋律“Nostra Tuba”。阿基坦文献中的一些旋律也可通过阿里路亚诗句的头几个词来确定。在阿基坦传统中,继叙咏的抄写方式建立于十世纪晚期,配词继叙咏或普罗萨使用行间记谱方式,无词和部分配词继叙咏用记谱的“Alleluia”或其缩写开头,之后纽姆谱乐句记录在文本中的红色水平线上。重复乐句或者再抄写一遍,或者使用字母“d”(代表“duplex”,意为“重复”)标记重复。
阿基坦传统的继叙咏手稿英国最早的原始资料是温切斯特的两部十一世纪手稿《温切斯特附加段集》(The Winchester Troper),分别收藏于剑桥和牛津的图书馆。表面上,这两部手稿非常类似于阿基坦手稿,它们的曲目也有很多是相同的。温切斯特手稿使用的盎格鲁-撒克逊纽姆谱也类似于阿基坦记谱法,也使用字母“d”代表重复。温切斯特抄写者另外使用字母“x”(“simplex”的缩写,意为“单一”)来代表非重复乐句,这是一些法国北部手稿的传统。温切斯特手稿的旋律名不仅仅可以从继叙咏文本的头几个词推断出来,另有一些特有的与音乐名词相关的名称,例如“Cithata”(基萨拉琴)等,有几个旋律名是温切斯特独一无二的。温切斯特传统也使用“prosa”和“sequentia”来标识辨别配词和无词继叙咏。
包括继叙咏曲目或完整礼仪的十、十一世纪法国北部原始资料相对稀少。三部现存最早的手稿只包含无词或部分配词继叙咏,而缺少配词的类型,这和阿基坦及英国传统有所差别。这三部手稿分别来自沙特尔(已在二战中遗失)、昂热和康布雷。在这三部手稿中,旋律名经常出现,却没有体裁标识。法国北部传统对继叙咏体裁的术语命名不像阿基坦和英国那么清晰。在十一世纪末和十二世纪初的两部康布雷手稿中,“sequentia”是配词继叙咏的体裁标识,而部分配词和无词继叙咏没有任何标识。另一部同时期诺曼底未完成手稿中,配词和无词继叙咏交替出现。而“sequentia”并不自动地代表无词继叙咏,而是类似阿玛拉尔所谓的阿里路亚朱比勒斯花唱。在一部十二世纪昂热手稿中,“sequentia”被用来标识配词继叙咏,而“sequens”偶尔来标识阿里路亚朱比勒斯花唱。在一部十一世纪晚期克吕尼弥撒音乐集中,“prosa”用于配词继叙咏,而“melodia”是指无词和部分配词继叙咏。可见,法国北部传统并没有稳定的继叙咏体裁的术语名称。
在记谱布局上,英法传统也不同于早期德国传统。事实上,英法的继叙咏集的确有几首旋律和德国的相同,但大体上,这些西欧手稿中的旋律的命名是不同的,也出现了显著的变体。德国手稿中的旋律“Metensis Minor”(小梅斯)在英法手稿中标为“Stans a Longe”。和德国旋律“Concordia”(融合无间)类似的旋律,在温切斯特为“Chorus”(合唱)和“Bavverisca”,在阿拉斯为“Illuxit”,在几部十、十一世纪法国手稿中标为“Epiphaniam Domino”。
文本风格也是英法传统和德国传统差别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英法传统中,半谐音“a”处于诗行末尾和诗行中间音顿处。同一文本使用的旋律在不同传统中的名字也不相同,英法传统内部三个小传统之间也有差别。文本“Ecce iam votiva”的旋律,在欧坦(Autun)叫做“Sirena”,在温切斯特和阿拉斯叫做“Musa”,在阿基坦和克吕尼叫做“Christi Hodierna”,而德国地区统一为“Mater”。
似乎起源于法国的部分配词继叙咏是1100年之前英法传统和德国传统之间的另一大差别。部分配词意味着只对一部分旋律进行了填词,这些配词出现于长大花唱段落的中间部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对句中。部分配词的文本也会出现在完全配词的继叙咏中。这种部分配词继续咏有九首,最显著的特征是配词出现在第5、8或9对句中,在更长的继叙咏中,则位于第11或13对句。另一特点是部分配词在结构上类似于诗句。对于部分配词,学者们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假设。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况是继叙咏创作的第一阶段,属于古老的层级。而相反的假设认为这些文本是后来插入到既有的普罗萨中的。这两种假设都使用了长期存在的形态学假设,一种是累积,一种是附加。更重要的是,两种假设都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为整体早期曲目共有的结构上的步骤。欢呼诗句(acclamatory verse)在继叙咏的整体设计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即由乐句的旋律和节奏排布带来的对乐句形状的强调和突显。在这方面,非终音音高上的乐句收尾或者包括中间终止音划分出来的抒情短乐句的长乐句都有类似的功能。换句话说,欢呼诗句应通过其所在继叙咏个例的作曲家的选择来解释,而不能作为单个形态学原则的一部分来处理所有例子。总的来说,这些部分配词继叙咏都是875年之后的,大多数取代了更早的继叙咏而成为各自节日的主要继叙咏。在这些情况下,欢呼诗句是作为作品原始设计的整体元素而使用的。
意大利传统
现存的意大利半岛的继叙咏手稿很少有十一世纪之前的,最早的完整原始资料抄写于约1000年,原始地点未知,现藏于阿普特(Apt)的圣安妮大教堂。在大多数意大利文献中,继叙咏和其它弥撒圣咏或附加段混编在一起,相比之下,德国和英法传统则有继叙咏自己的专门文集。英法无词继叙咏和德国早期继叙咏集都有各自独特的布局,而意大利继叙咏都使用行间记谱方式。一些早期意大利文献的抄写者将带有乐谱的诗句和无词的相同旋律乐句交替抄写。这种抄写方式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但也可能是抄写员模仿英法或德国输入的继叙咏布局的一种书写解决方案,受条件所限要和其它圣咏抄于一处。
与英法和德国传统(彼此的曲目很少重叠)相比,意大利传统在其礼仪周期中自由地采用英法和德国配词继叙咏曲目。泛意大利和本地曲目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存的意大利文献中只有配词继叙咏类型,而无词继叙咏则毫无踪迹,部分配词继叙咏也极少。韦尔切利的手稿只有配词继续咏,在最初层级的作品开头偶尔会标识“sequentia”。然而,后来的抄写员会在几首继叙咏前加上“melodia”这个词,含义未明。意大利传统也没有标识旋律名的惯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