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月考试卷发下来了,好几位学生情绪低落。
一问才知道,他们连平时最简单的古诗默写都失了分。
“老师,‘同是宦游人’的‘宦’字,我在复习时,专门写了五遍的,可考卷上还是写错了。”小梦一脸沮丧。
小静也检讨道:“‘天涯若比邻’中的‘涯’字,记得考前您专门说过,不要和‘山崖’若混了,我考试还是写错了。”
我无奈地笑笑:“得个教训吧,不然,以后还会写错的。得一堑长一智嘛。”
我心想:按说这几个女生都是平时学习认真踏实的,怎么还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你们在考场上紧张吗?”我问她们。
“不紧张。”她们异口同声答道。
“我们一直埋头写着,也没觉得紧张什么的,就是手心太是出汗。”小静笑着说。
“是不是整场考试都没抬头?”我问。
“考场上,哪有时间抬头?”小怡插话说。
我笑笑说:“其实,也适当抬下头,打断一下正在写的试题的。”
我大致明白了她们会写的也写错的原因了:虽说不紧张,但由于太过投入、太过专注,就会出现注意力窄化,思维受限的现象。
我想这种情况不只这几位女生有,其他学生也会有,不如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
“同学们,如果你在考场上,脑子一直很紧张地注意试题,脑子高度运转,是不是也出现做着做着突然感觉脑子短路、一道简单的公式、定理、诗句,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
教室里,我笑着问题学生。
“对!”
“这时候怎么办?” 我问。
“还能怎么办?”学习委员强说,“继续使劲想呗!”
我看了强一眼,又扫视全班,学生似乎等待着我有什么新鲜的办法。
“其实这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继续使劲想,就像开了整整一天的汽车,明显机器发热,跑不快了,怎么办?”我问学生。
“停下来,熄火,等机器冷一下再开!”震抢答道。
“对,脑子也像机器,一连考了几场,脑子就像昏昏沉沉地,不如停下了歇一会儿再答。”
“考场时间有限,哪能歇一会儿呢?就这样还写不完呢?”强又说。
我笑着看着强说:“歇一小会儿,不是让你停下笔一直不写。你从试卷中的题目里,暂时抬下头,望望窗外的风景,看看黑板上的考场提示语,换支笔再开始答……总之,打断一下正在写的试题,让脑子熄下火嘛。——这就是抽离。也许这一暂时性的打断和抽离,外界的刺激反而给了你灵感,让你转换角度,找到更好的解题角度呢!”
同学们相互看看,似乎觉得很有道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