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五个人去爬山,到达山顶看见一座庙。庙前有一口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他们很口渴,就向僧人师傅要了点水喝。其中有一个人好奇地问到:“这座山周边没有泉水,而且这座庙在山顶上,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
大师傅微微笑到:“清晨时分,太阳将要升起前,我收集露水。”
这几个人惊讶地发出了声音:“靠收集露水就能集满这一大缸的水吗?那得要多少天啊?”
大师傅朝山下看去:“你们刚才上山的这条道,沿路有33棵野山桃、6棵白杏、9棵红杏,还有62丛酸枣,在那处尖角弯里的酸枣个儿最大……”
“您还没有说这一大缸的水集满了需要多长时间呢?”其中一个人焦急地打断了大师傅的话。
“我也记不太清楚了,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两年。再到后来,我就一直将缸里的水蓄满,这个事儿已经成为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了。”大师傅悠悠然自在地说。
如果把时间比作故事里的这缸水,大部分人只会看到水很满的结果,并不会在意是用什么方法集满,也不知晓历经多少日夜。当知道故事中靠收集露水的方法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就是如此。看到某一个人做成了大事,取得了成就,总会感慨他有时间专心钻研,而我一头扎进繁杂琐事洪流中,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升。事实真是如此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名人曾国藩。他的一生历经坎坷,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就谈谈他其中的一件事,他的一生中写下了2000万字,包含了著作,家书,读书笔记,等等。他身患疾病,6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即使按着他七岁的时候开始写文字,一直写到过世,那也要平均每天1000字以上才能达到2000万字的巨大成就。更何况那个时代是用毛笔写成的。当然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家,不是靠写文字谋生的。那他都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成就呢?他是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位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短短的一生创造了多数人无法企及的伟绩,但是他却能在繁忙的事务中抓住时间用于反思总结,笔耕不辍留下了2000万字的文字。相比来说,我们目前所做的这些工作很普通,很平凡,还到不了废寝忘食、耗尽心力的地步。但是为什么不能抓住时间,让自己学习精进呢?
当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摆在面前任由消耗。时间去哪儿了?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在走路时,它从耳边掠走;当我们在思考时,它随脑电波游走;当我们在抱怨时,它早已消失不见了。
时间是填充在繁杂事务当中的碎片。抓住碎片化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终能汇成时间的汪洋大海。当然我们是用这些点滴的时间来承载事物,做好眼前事,让时间绽放光彩。
不要低估任何一个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是人生的转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