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亲子教育教育
法兰西旅居记 | 得体的亲密

法兰西旅居记 | 得体的亲密

作者: 厨房里的哲学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00:13 被阅读55次

    很早就知道国内外父母和子女的相处模式不尽相同,直到与法国家庭相处了几年,我才切实体会到一些无处不在的微妙差别。

    (一)

    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是男友父母的房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免费居住。在法国,独生子女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群体,相当一部分人会对独生子女的带有或多或少的偏见,法国人认为一个健康的家庭至少要包括一对夫妻和两个小孩,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会懂得分享,关爱他人。这个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暂且不论,但多子家庭确实会涉及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祖辈的财产应当如何均分给下一代?拿我们的情况举例,男友家有三个孩子,父母在每个人的教育上都投入了同样的心血,但是成年之后,他们不再负有养育子女的责任,所以每一笔给到孩子的钱款和帮助(相对大数额)都需要建立在“均分”和“公平”这两个基础之上。试想,如果我们免费居住在男友父母的房产中,这意味着每个月省下来的房租成为了父母给到男友的额外收入,这就造成了对其它子女的不公,即使他们并不在意,父母也会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我是独生子女,不太了解国内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就我个人观点来看,这种公平原则的确能够避免掉家庭成员间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二)

    男友母亲到家里短住几日,一进门她就对我们接待她表示感谢,聊天的时候她会使用到的词语也是“chez vous”(在你们家),她并不认为她有产权就拥有公寓的使用权,即使她是男友的母亲。同理,当我们去到男友父母家短住时,有任何特殊需要都会首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大多数时候可能只是礼貌性的询问,但对于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我,根深蒂固的概念是父母家不就是我家吗?难道我拿个毛巾还要征得同意?这一点,在国外则有些不同,成年之后,父母家是父母家, 孩子回家是去做客,不能拿出主人的姿态随意而为,同理,父母来到子女家也是客人,在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整理,打扫,在法国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太礼貌的表现。

    (三)

    男友的外公上个月过世了,80多岁的外婆开始了独居生活。男友父母在南部的家离外婆家非常近,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国外,并不能时常照顾,其他子女也都住在相隔较远的北部。我问男友母亲是否会担心她母亲一个人居住,她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儿女长大就要离开家庭,养育他们不是为了老来得伴,相伴的应是夫妻二人,但生老病死是无可避免的,每个人都可能会在生命的尽头重新回到独自生活的状态,即使她愿意,母亲也不会同意和子女同住,因为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有非常明显的“你我”概念,尊重彼此的生活,免去不必要的打扰,这些都是基本的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感情上的疏离。聊天的时候,男友外婆说起一件小事,他丈夫去世的翌日清晨,家门口的花园下摆放了好几篮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牛奶,一张没有留名的便签上写着一行小字:对他的去世我们也感到抱歉,相信他也希望你善待生命里余下的时光。原来,居住在附近的邻里担心她因为失去丈夫而伤心过度,忘记进食,才在清晨悄悄送去食物,邻里们知道收到食物的人不会轻易忽视别人的关心,这种担心也就因此而打消掉了。男友外婆说她并不意外,她也常常会做同样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子女放心让她独居的原因吧。

    『观点』

    父母和子女应该如何相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话题,彼此关心的界限在何处,父母年老之后子女应该如何照顾等问题,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着不同国家人们的选择。但有一点也许可以形成共识,那就是,感情的疏离程度与是否居住在一起是否相互尊重并没有多大关系。孩子并未主动选择来到这世上,那对父母自然也就没有“天生的”亏欠,子女的孝顺和尊敬理应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自然表达,它们并不来自于孩子对“被赋予生命“这个事实的感恩,而为人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予足够的亲密,且懂得在孩子成年后保持得体的距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兰西旅居记 | 得体的亲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u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