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卡,随机进入一个学习群。
正好听到一个相识的朋友,在群里边分享她早年间的一段工作经历。她讲述的事例中,有一件事情是与写作方向有关的问题,这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她说,前几年在做中小学教育类的杂志,主要的工作是审稿。
当时,杂志的发行量很好,所以稿件从四面八方发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在这些稿件中,有一些是跟中小学教育、跟刊物风格定位完全不符合的,看得人头痛。但是,编辑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作者,“老师,您这个文章跟我们杂志的风格,完全不相符合,所以不录用。”
因为,杂志征稿函上面对题材、对专栏文字的要求都写得很清楚了。一般不符合要求的文章直接淘汰,相当于石沉大海!
做过编辑工作的都知道,这种不符合杂志风格的文章挺让人头疼,它不是写得不好,有的甚至水平很高。但这类型的文章,对于工作繁忙的编辑来说,简直就是来捣乱跟添堵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她当时还很年轻,对所有投稿者抱着一种尊敬的心情,完全没有底气去怼别人,鄙视投稿者连征稿要求都看不明白。
而且,这些投来稿件的人当中,有的本来就是厉害的人物,她怎么可能这样去说呢?只是希望委婉的退稿后,他能够换别家再投。
一般的人,退稿几次就大概明白了,也就不再投稿子过来。但是呢,她发现有一位作者,文章真是写得不错的。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孜孜不倦的投稿。当然,杂志社也不可能破例刊登与刊物风格不符合的文章。
听完这位编辑朋友的分享,我就有了一个认知: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是没有用的,一个人有很强的目标感,有很强的执行力都是优势。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准方向。
如果你总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孜孜不倦的前行,那么只会与你的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这样的话,就真成了传说中的,越努力反而离成功越遥远。

反观自己,在写作的道路上也走了很多年。断断续续的写,主要以流水帐或人生感悟类型为主。
那些文字,絮絮叨叨的,更像是一个人的呓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得真正的写作。
写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还是需要方向,需要定位。而我,似懂非懂。时而目标清晰,时而懵懵懂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爱读书,爱写作,喜欢旅行,好吃猫一枚。想在温暖、深情的文字中,与你相遇!
微信公众号:凡心一墨
新浪博客:流年诗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