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供应商审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审核,体系审核和工艺审核。但是每种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例如,产品审核,大部分供应商对样品都可以做得很完美,而到批量生产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百出,投诉不断。体系审核,比方说ISO可以论斤卖的情况下,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其大概逻辑就是,写你想做的,做你写的,记录你做的。而ISO审核的核心则是对着标准找证据。而工艺审核,有的供应商设备很好,但是区分对工艺文件的遵守,拿着“金刚钻”,还是干不了“瓷器活”。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除了以上三种审核方式,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地了解一个供应商的管理水平。
第一:看供应商的客户和他们所在的行业
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公司都会对供应商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比方说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行业,通常会对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有较高的要求,如电子消费品行业,通常会要求有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在这里不要相信听供应商说他是谁的客户,而是要“两看”,一看现场的在制品和产成品。而看订单管理和发票管理系统。(当然,有的供应商会以这是商业秘密的理由拒绝,我们不看明细,只看总额)。
第二:看KPI
主要看KPI的设置方法,谁负责定义,谁是责任人,以及除了责任人外,谁会关注该KPI, 如总经理会不会关注该指标,多久汇报一次。如果不达标甚至联系不达标,会对责任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看质量目标以及客户投诉
先了解质量目标和客户投诉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供应商说我们的质量目标是99%,上个月是98%。我们就会这剩下的2%的构成是什么,是什么类别的不良,在什么地点,有谁发现的。比方说,在客户的IQC,IPQC等,我们要判断,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不是也是经常让你头疼的问题,如果是,想通过开发新供应商来解决现有供应商的头疼问题,就是不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该供应商处理某一特定客诉的流程和逻辑,是只是做些表面文章,随便把问题关闭就是万事大吉。还是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挖掘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且对改善效果进行跟踪。
第四:某一重要客户上次审核的结果
顺便问他们下上次客户审核的分数,不合格项以及建议项。因为其他客户长期和他们合作,他们提的问题,有可能是该供应商长期存在的问题。并要了解下,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啊,取得了怎样的改善效果。
第五:看他们的沟通机制
比方说来了个新订单(询价),该需求是怎么向下传达的,分为技术的沟通和产能的沟通。也顺便了解下他们的产能计划的时间窗口,比方是按月,按周,按天计,通常时间越短,供应商的响应和柔性越好。同时也要了解下他们长期计划的能力,比方说,某产线或者机台未来某个时间段的产能利用情况。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法,比方说可以看5S,可视化管理水平,人员的结构和学历,人员离职情况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