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里「天下之赜」的这个「赜」字,带来了莫大的困扰。好在出土的帛书易里边没有这个「赜」,总算让人喘过来一口气,觉得也未必需要拘泥于「赜」。
「赜」有什么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说的是「赜」影响《易经》的后果,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拟诸其形容」。
「赜」有鲜明的形象,「易」的模仿,首先建立在对于这些形象的模仿上。所以,《系辞》才有资格说「拟诸其形容」。反过来说,肯定「赜」是一个具有形象的存在。
《系辞》说「形象」有一句经典的描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什么东西在留下形象?《系辞》说,这个形象是由「天」与「地」两个元素组合而成的。同样能成象的「赜」,是不是也说的是这两个元素?
按照「赜」的本义,大多数人将之解释为「深」。现在比照《系辞》关于元素成象的论述,如果将「赜」解读为某种深层的、内在的因素,则二者的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因为「天」和「地」或者用其它符号表达的基本元素,例如一与二、「易」与「简」、「阳」与「阴」,都具有潜在的、深层的、不可见的、决定性的因素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是「象其物宜」。
「赜」不仅仅有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物宜」。
《系辞》自带解释说「物相杂,故曰文」,这个「物」就是「物宜」,许许多多的「物」交织在一起,叫「物相杂」。而「物相杂」本身的结果就是「天下之文」。
这样一来,所谓「天下之文」,应该就是「天下之赜」所展露出来的「形容」。二者具有内在与外在、形象与本质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物宜」都是些什么?当然就是「八卦,就是「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些自然形态。换句话说,所谓的「赜」,指的是包含以上这些形态的自然存在。
第三个层次是「谓之象」。
「谓之象」是整个这段话的落脚点,说了半天就是为解释「象」服务的。亦有二解。
一解是,这句话讲的是「象」的来历。几乎所有现存的解释,都持的是这种观点。也完全说得通。因为现实世界有天象、地形,因此才模仿这些天象、地形来发明了「象」。听起来天经地义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却都中了「古之遗言」的障眼法,睁着眼睛说瞎话,上当了。
关于「象」的来历,《系辞》不但专门做了说明,而且难题并不在所谓的模仿对象的样子,而是拿什么来模仿对象的样子。这里被解读成只要有了模仿的对象,照葫芦画瓢就自然产生「象」,太简单了,轻松得像度假一样。
另一解,说的是「象」这个名词的来历。既然「象」已经有专业来历,这里不应该画蛇添足,因此,这里的所谓的「来历」,说的不可能是「象」本身,而只能是「象」这个名字的来历。
完美契合,几乎不存在间隙的结论,应该就是:解释「象」为什么要称之为「象」。
《系辞》在这里告诉人们,「象」这个名词,如同「道」一样,也是借来的。债主是自然。因为受到自然的种种形象的启发,才将「易」的组合结构称之为「象」。
内在的、《系辞》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象」只是表象。
无论自然的「象」,拟或《易经》的「象」,也无论外表看起来如何千变万化,都只是表象。比如《易经》的八个卦,就被赋予代表所有事物的典型含义。同样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如万花筒一样的白驹过隙,也完全可以分析、抽象为几个特定的典型。
其次,「象」取决于元素。
无论自然的「象」、《易经》的「象」,有一个共性,就是都受内在的本质决定。具体来说,就是组合成「象」这个结构的元素,始终只有两个。在《易经》是一与二,在自然是天与地。
再进一步,元素组合成「易」的规律,当然也适用于自然。所谓的「单极」、「二极」与「三极」,《易经》如此,自然也不能例外。换句话说,自然的构成,也是由「天」、「地」这两个元素,通过组合为「四象」,最后组合成「三极」。
再次,「象」的本质不可见。
同样的,如同「易」最终可见的、稳定态的只有「三极」。在现实世界,受「三极」的限制,可见的、稳定态的同样只有所谓的「三维空间」。
天与地人们似乎习以为常,天天见,但是却不是相对于「元素」的单极的天地的见。作为元素的天地,人类并不可见。
二极的元素组合体,本身就瞬息万变,没有滞留的时间,人类受制于时间,所以也不可见。
大量的、无穷无尽的单极、二极的内在演化,都被掩盖在「天地之间」的环境背景之中,被稳定在「暗」的里面。因此人类所能够看到的,只有极少数的存在,并不仅仅是看不见世界的本质。
最后,「象」的本质「圣人」看得到。
所谓的「天下之赜」,如果解释成天下最深层的组合元素,不仅说得通,而且合乎自然。
这样一来,按照《系辞》这段话的意思,说的就是「圣人」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样才有可能将自然的「象」的名字,借用为「易」里的名词。
问题在于,如果真相是「圣人」看得到「天下之赜」,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并非流传到现在的人类。因为现在的人类,只看得到「其形容」,却几乎没有人能看得到「赜」。
佛教有「慧眼」一说,可洞察入微,不仅可以透过三极看到元素,而且可以从元素里面看到更深层的三极。而所谓「道眼」,俗称「阴阳眼」,看到的亦非三极的组合,而是「一阴一阳」,即「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