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凄迷,不需要磅礴大雨的浇灌和电闪雷鸣的咆哮,在阳光雨露中仍觉哀伤。
有一种爱,非男女之间的爱慕,比友情更珍贵,又远甚于亲情间的血缘,无法归类的情感关系,彼此之间只字未提爱和承诺,却将对方深藏于一角,是苦涩,却甜蜜。
各在天涯,我仍会在星期天一场午后的雨里,回忆和牵挂你,如晴似雨,虽远犹近,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关系,好似明朗的骄阳,又如朦胧的细雨,难以言明,我们却都远远地观望彼此,希望你一切安好。
这部英文影片“Like Sunday, Like Rain”有着优雅的中文译名“如晴天,似雨天”。影片如行云流水的顺畅展开,不吵不闹不喧哗,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没有什么磅薄的气势,它刻画忧伤,却没有一滴眼泪,它伤感得让人心生遗憾,却美丽而暖心。阳光所及之处,必有阴影,或许这才是故事本身的真相;总有那么一些些遗憾,才是人生真相。
总有忧郁的理由和起因,却从不把忧郁挂在脸上的两个灵魂,一个12岁的天才男童雷吉,一个23岁落魄街头的少女埃莉诺,相遇于一个音乐大厅。低沉大提琴的演奏,仿佛一个人在哭诉,歌声悠悠扬扬,在空中回旋,这首《如晴天,似雨天》是雷吉自己编的曲目,男童闭目拉琴,专心致志。由远至近的琴声深深吸引着埃莉诺,噙着泪水,静静地在一旁听完演奏。空荡荡的心绪好似久远封存的心曲,她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第一次见面,女孩说,你的演奏,那一段简直完美。男孩幽幽地回应,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它已经灭绝了。第一天上班给男孩当保姆,埃莉诺对男孩的深沉解读似懂非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男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悲伤,这种理性的悲观,就像对父亲的认识出于一种无奈又善意的臆想:“他和其他人一样有问题,但我喜欢把他想象成神话人物,那样我会好受点。因为他酗酒……”
孤独忧伤的男孩,承载着异于常人的空虚,洞悉一切事物的真相。观众一定会惊艳男孩的智商,尤其在表达独到的事物上。好比他对钱财的看法:认为可以用钱化解不一致,相安无事便是好(financial agreement)。他博览群书,对历史、艺术、建筑、地理、文化有着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他家游泳池的历史,马上脱口而出:“这是弗朗西斯.福柯上校1896年建成……”
他朗诵文学名著,连年过半百的老太太都会为之倾倒,对他另眼相看:
“Pillowed upon my fair love's ripening breast,
To feel forever its soft fall and swell,
Awake forever in a sweet unrest,
Still, still to hear her tender-taken breath,
And so live ever—or else swoon to death.”
在画廊里,他和埃莉诺一起观赏一幅半裸少妇的油画。他告诉她这是意大利画家一个叫Modigliani的作品,然后他像一个资深艺术史大师一样把这个画家的悲剧生平介绍给她,故事引人入胜,曲折,悲凉。
他对数学和音乐有着天生非凡的能力。男老师不喜欢在上课时表情不专注的学生,他回答老师刁难的数学题,还延伸一道更难的数学题,自问自答,然而就这样,他还是顺服老师的要求,看黑板,坐立,等待下课。
雷吉说他是艺术的幸存者,他不想以音乐终老,孤独致死,这句话多少有些自鸣得意。他的机敏,外向,亲切,思维清晰,更不用提自己长得有多帅了,他可以做一切任何他想做的事。
事实上呢?
雷吉常常坐在那张椅子上练习大提琴,空旷的泳池和大大的房间里回荡着大提琴的声音,仿佛空荡荡的内心里也回响着一些说不出口的话。这个有着如纽约中央车站般大的豪宅,拥有15个阳台,家里每处都摆了名贵的家具、书籍、名画和雕塑,除了厨师、司机、保姆,偌大的家也只有雷吉一个人住而已。
作为失去父亲的独生子,他唯一的亲人只有一 位冷傲、霸气的妈妈,而这个妈妈已经再婚。这个看上去公事公办的母亲,经常要出差,有时间就去美容院,去做按摩,看电视上的厨艺大赛,也不愿一刻钟单独和儿子在一起。
与他经常一起玩的四眼小哥都讽刺他妈妈经常不着家,当然,他愠怒,回击对方,我常问你母亲去哪里了吗?
儿子非常清楚对这种冷漠关系的通透“没有人关心我去哪里”,“没有人在乎我做什么”。所以,英文单词merest信手拈来;是的,因为爱太稀薄,太少,正像他们的母子关系仅有名分,但却缺乏实质内容。
埃莉诺第一次到这个家也正因为母亲将飞到遥远的北京陪丈夫。
埃莉诺不可想象如此淡漠的母子关系,跟好友申诉:“她跟我谈了10分钟的话,就把12岁的儿子交给了我!还要我住在他家!”
妈妈对他只有两个要求:按时吃饭,其二,上下课由司机接送,不准走路回家。这两个要求在和埃莉诺一起的时候,都被打破。雷吉滋生对埃莉诺的情愫是从散步和交谈开始,这种对埃莉诺情感的依赖也许是长久缺乏母爱造成,也或许因为早熟,无论如何,日常的陪伴让雷吉感受到美好,连吃饭都是香的,尽管让他用脚趾头都能尝出味精味道的中餐,他也可以忍受。
埃莉诺并不比雷吉好多少。
她有一个槽糕透顶的原生家庭。她决定悬崖勒马,离开那个谎话连篇,彻夜不归的男友,重新开始新生活。她认为和前男友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被老板开除的她几乎无处落脚,打了通电话给母亲,冷漠的母亲万般推搪,不愿腾出一个地收留她。在纽约的街头,一个拖着行旅箱的姑娘,像四处游走的孤儿,没钱没家没依靠,所有家当是身上仅有的160块钱。
埃莉诺还有一个亲手带大的妹妹,从事着不被姐姐认可的舞厅工作,妹妹自暴自弃,让她无计可施。
最可怜的父亲躺卧在医院,身上插满了管子,无人照顾,无人看管。自从海湾战争回来发现母亲与叔叔戴尔私通,后来离婚,父亲从此一蹶不振,酗酒,自我放弃,而埃莉诺唯一的哥哥还在阿富汗战场。
在万般难以割舍的亲情中,她放不下妹妹,放不下父亲,他曾经在高中毕业典礼上送了带有缎带包装的科内尔管,甚至前男友的那包彩虹糖都是她生命中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忧郁并非哀怨的申诉自己有多愁苦,遭遇多不公,忧郁是够不着的前方,还要默默地缓慢爬行。生活就是一连串这样那样的错误造成,雷吉要她不能放弃自己。所以,雷吉劝勉埃莲诺,不要去忙着赚钱,不能忘却理想,因为“要是不好好展现你的才华,那就是在犯罪。”。女孩醒悟,才说:“如果你不放弃大提琴我就不放弃科内尔管”,像约定,像誓言,在对方心中点燃不灭希望的种子。
女孩最初的音乐梦想被种种原由耽误,男孩不是。他洞察虚空,明白一切都是捕风,女孩同样也给了他希望,让他原来存有的偏见,认为大提琴是过时的乐器,他认认真真地重拾起来,好好学习。
哀怨的琴声再一次被奏响,最后一幕画面,让人无比伤感,远隔千里,一个大提琴,一个科内尔管,其相呼应,重重叠叠的悦耳悠扬声乐,从脚底缓慢地流淌到胸腔,让人难过又纠结。
其实,男孩是孤独的天才,他安静,与世无争,尊重劳动者,富有同情心,如此一个美男子,若在此时能快快长成与女孩一样的身躯,这样,就不会有缺憾了。有一个镜头,男孩秀了一下自己的小小胳膊,他那短小的身躯不到玻璃镜的一半,视觉上而言,他真是一个孩子,尚未成年;这个实情,很心酸。
再有更心酸的镜头,就是在临别的那一天,他们最后一次共进早餐,女孩去开门的时候镜头拉到全景,孤独的男孩坐在硕大的椅子上,悬空的脚踩不到地面。不匹配的心智和身躯形成强烈的反差,谁都知道这预示这什么。
心酸一笔带过,不着痕迹。
快结尾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似乎又化身成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样貌,手上戴着一个成人腕表,穿着类似成年男的衬衫,字里行间说着自己的不舍,说着接近成人的对话:
“你可能一年以后就把我忘了,连名字都记不起来。”女孩说。
男孩说:“我不会的!”
男孩问:“你会结婚生子吗?”女孩对结婚生子并无期待,因为这并非如人们说的那么美好。
男孩不同意:“如果你注定更谁在一起就会幸福,但麻烦的是,要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属于你的那个人(比较难)。……我会配得上你吗?再次见到你……你要走了,我们能再次见面吗?”
女孩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小男孩欣慕与她,笑着说可以写信呀等诸如此类。男孩实际想问女孩,我是不是属于你考虑的人?那个偷偷爱着你的眼前人,你会考虑他吗?
男孩什么都不说,只是讪讪地说,不知道是否有人爱上我。当然,他不能阻止她远行的脚步,她配得更大的梦想和追求的目标。
“认识你真的很好,真的很难想象我们只相处了几个月,感觉我像是认识了你一辈子。……我还有好多话,好多话只有此刻我才能对你说,那些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话。”这是男孩最终道别的话,女孩蹲到像男孩一样的高度,轻吻了他一下,说:”be a good boy.”
在她眼里,男孩就是个boy.
这个boy,给备受前男友骚扰的女孩出了一个馊主意。男孩兜了一圈的胡话,归结就是找人揍他,教训教训这个坏家伙,给他点颜色看看。女孩惊讶,做状生气,实际是她担心男孩担心她的事。男孩说,我不担心,但你不能保证我不去想,这是我的天性。
男孩担心前男友的歇斯底里会伤害女孩。女孩也说,你不要因我的事为我担心,我怕你担心我。
因为爱,因为牵挂,所以担心。为一个人担心,也是幸福,忧伤,也是快乐的。
如诗人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个出身各异的家庭,各有各的难言之隐和痛楚,无从选择,无从逃离各自的不幸。偶然间,你的出现,像阳光如雨露,永久的驻留在我心底。离别之后,我仍记得在星期天那场午后的雨里,你吹起的科内尔管,我弹奏的大提琴,一同在《如晴天,似雨天》的旋律中惦念着彼此。
感谢你的出现让我的世界有了阳光,也感谢你的离开让我看到最美的一场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