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作者: 71c043c9419c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21:09 被阅读12次
    第一性原理

    埃隆·马斯克

    企业家、工程师、慈善家

    PayPal、特斯拉、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olarcity创始人

    《财富》“2013年度商业人物”榜首

    很多人都听说过“第一性原理”。

    这一原理因埃隆·马斯克而广为人知。这位硅谷钢铁侠缔造了太多商业传奇:掀起美国在线支付革命的Paypal、风靡全球的电动汽车特斯拉、致力于建造火星基地的SpaceX、颠覆出行方式的Hyperloop超级高铁。

    他的成功创业史,无一不跟“第一性原理”有关,于是这一概念首先在硅谷创业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后,这一概念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引发无数媒体、大号大咖争相报道和解说,热闹非凡。

    作为吃瓜群众的一员,我们除了看热闹,发现这么一个新奇而牛X的概念,肯定也想过如何“学而习之”。

    于是,我们会搜一搜资料,这里看一点,那里看一点。你慢慢对“第一性原理”有了初步了解。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了,跟朋友聊天也能显摆下,甚至还能建议别人尝试用一用。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远远不够。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能立即系统阐述下“第一性原理”吗?

    由于我们缺少系统和深度的认知,所以摄入的信息都凌乱地散布在脑海中。

    其来有自思维学院一直提倡:学习一定要用方法,这样能花更少时间构建更加体系和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构建体系化的认知。

    1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按目前最普遍的说法,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既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物理学概念。

    哲学概念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被描述为“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物理学概念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从头算(ab-initiocalculation),指的是计算过程只使用最基本的数据,不添加任何经验参数。

    但第一性原理并非只存在于哲学和物理学中,每个专业领域里,几乎都有专属的第一性原理。

    上面太难看懂,举几个例子: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第一性原理:1.两点之间必可连成一条直线。2.直线可以任意延长。3.已知圆心及半径可做一圆。4.所有直角皆相等。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欧几里得根据这5个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一共推出了465个定理,从而建立起了几何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性原理:光速不变、相对性原理。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第一性原理:遗传变异、优胜劣汰。

    牛顿的第一性原理:力和惯性。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性原理:人人生而平等。

    经济学的第一性原理:人性自私、看不见的手。

    第一性原理

    一句话概括,第一性原理就是世界上所有事物运行的最本质规律。在人类史上留下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大多都是第一性原理的使用者。

    2

    判断学习价值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初步判断:学习这个对我有价值吗?如果有价值,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如果没有价值,不如找更有价值的事做。

    如何判断呢?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谁提出来的?在什么场景下提出来的?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知道,这个概念是连续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发扬光大的,国内很多商界大咖也很推崇这种思维方式,对创新、创业都非常重要。

    基于此,再去判断这个概念跟自己的关系。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大量创新,或者你正在创业,又或者你仅仅是喜欢思考。那么,你都应该学习第一性原理。

    当判断完价值后,就进入全面学习的阶段了。

    3

    如何学习“第一性原理” 

    前文已经说过,学习一定要用方法,才能构建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所以,这里采用其来有自思维学院独创的“关键词法”进行理解。

    把“第一性原理”当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认识。

    先呈上完整结构图,图文对照,更加形象易懂。

    第一性原理

    1. 第一性原理的“外部联系”

    首先,看关键词的“外部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事物的价值、作用或影响。

    “第一性原理”的“外部联系是:产生重大的、颠覆性的创新。

    举个烂大街的例子。

    埃隆·马斯克想造电动车,需要用到电池。然而市面上电池太贵,要600美元/每千瓦时,用不起。马斯克不服输,想自己造。

    这时人们开始泼冷水:“行不通的。你看松下这么厉害的公司,也无法再降低成本,你就算再改良,最多也就降到590美元或580美元。”

    马斯克不信邪,拿出了看家法宝:第一性原理。开始思考。

    电池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研究一下发现,电池就是钴、镍、铝、碳加上一些聚合物组成。这些材料按市场价算,成本只需要80美元。

    第一性原理

    之后的流程就清楚了,找一群聪明的人,用一种聪明的方式组合这些材料,就能得到白菜价的电池。

    这就是运用第一性原理产生的颠覆性创新。

    2. 第一性原理的“内部构成”

    再次,看关键词的“内部构成”。内部构成,是指事物的组成、构件。

    学习“第一性原理”,是希望最终运用,所以把它拆解为运用的步骤,共分3步。

    第1步,确认问题难度。

    在上面例子中,原来的电池卖600美元,昂贵的成本注定难以大规模量产。想要商业化量产,必须大幅降低成本,不只是降低10-20美元。如果在传统电池上进行微调,无法解决问题,所以马斯克只能另找出路,想出完全创新的办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性原理解决的都是传统套路无效的重大问题。

    第2步,找到第一性原理。

    在上面例子中,马斯克确定了降低电池成本是一个高难度问题。所以,他只能去找降低电池成本的第一性原理。

    他将电池抽象为一堆物质的组合,找到了电池的第一性原理。他将成本抽象为这堆物质的价格,找到了成本的第一性原理。

    第3步,演绎运用。

    当马斯克找到了电池和成本的第一性原理后,以此为原点开始了演绎思考。

    组成电池的物质,其实就是钴、镍、铝、碳等材料。这些材料,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一查,成本只要80美元/每千瓦时。

    于是,马斯克就这样找到了电池成本的最低值。

    3. 第一性原理的“其来有自”

    最后,看关键词的“其来有自”。其来有自,是指事物的由来、成因。

    为什么要找第一性原理的其来有自呢?

    因为当你确认这个方法很好,想运用的时候,你不得不考虑,这个方法在什么具体场景下使用?每一个步骤又包含哪些动作?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用起来?

    在这一步当中,最重要的是:怎么找到第一性原理?

    可以从两个维度上看。

    一个维度是归纳法。第一性原理大多是归纳得出的。这里,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归纳?归纳的对象是什么?归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对“归纳”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相应加深了对第一性原理的理解。

    另一个维度是自己和别人。第一性原理可以由自己亲自去做归纳找出来,也可以直接使用别人已经总结好的。

    找第一性原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表象,发现本质的过程。

    4. 第一性原理 VS 类比法

    要想深刻理解一个概念,常常要对比它的反面概念。

    与“第一性原理”相反的概念,叫“类比法”。

    先上结构图,方便直观理解:

    第一性原理

    “类比法”的外部联系是微创新,相对于重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类比法”的内部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横向类比,另一方面是纵向类比。

    横向类比,就是看到别人好的东西直接拿过来使用,或者只经过微小改动。

    这在商业上极为常见。例如,国内打车软件借鉴的是国外打车软件Uber的模式。国外Airbnb盛行后,国内也出现大量C2C出租平台。目前大火的共享单车模式,也是数不清的竞争者互相模仿。

    第一性原理

    纵向类比,是指借鉴历史的经验。不可否认,借古鉴今会对我们有许多启发。然而,它也存在局限。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上很多东西必然存在缺陷、错误甚至愚蠢的地方。

    我们看几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名人预言:

    (名人语录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并不是说“类比法”不好,只是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类比法有局限,无法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综合以上,总结下对“第一性原理”的认识。第一性原理的本质实际上是从具象到抽象。用另一个词可能更好理解,叫从个性到共性。运用第一性原理,就是将事物抽象到最本质,再还原到具象,也就是从共性回到个性。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解。

    多说一句。在学习“第一性原理”这一步,我们应该是不先入为主、不带主观屏蔽地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充分的、完全的理解。这是理解任何事物的原则。

    4

    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 

    1. 第一性原理真的万能吗?

    通过前文,我们做到了完全理解,接下来的步骤是“跳出来看”。

    所谓“跳出来看”,就是要站在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思考:第一性原理真有那么好吗?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它解决?

    相比类比法,第一性原理能带来更大的创新。那为什么目之所及采用类比法的仍然居多呢?为什么擅用第一性原理的牛人凤毛麟角呢?

    因为运用第一性原理做出重大创新太难了。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是几千年无数前人积累的结果。从千年尺度来看,我们每一年都只能进步一点点,不断延续着以往的经验。

    这在科学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任何一个科学领域,任何一点规律的发现,都非常非常困难。无数科学家一辈子的心血付出,才能换来人类总文明的一丁点进步。

    第一性原理

    只有像牛顿、爱因斯坦、埃隆·马斯克等等这样的超级牛人,才能真正运用第一性原理完成颠覆性创新。反观我们普通人,可能类比法才更加实用。

    所以,基于对自身的认知,从效能、效率、可行性等维度审视,我们会发现:只有当某件事无法通过“类比法”解决,才有使用“第一性原理”的必要。就像马斯克造汽车,他用第一性原理重造了电池,却没有重造车轮,因为没必要。

    2. 学以致用

    学习要学以致用。当完全理解并批判性吸收“第一性原理”后,我们就应该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把它用起来,借以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行为。

    一种应用方法,是应用“第一性原理”这种思维方式——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当碰到一个问题时,先考虑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再回到具体事情上。

    比如你跟某人聊天,这时就可以思考: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找到本质,再看这次沟通是否符合沟通的本质。

    再比如提到供给侧改革,你也可以思考:供给侧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另一种应用方法,是刻意积累最本质的东西。

    你可以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积累,比如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中的第一性原理。也可以积累高手使用的第一性原理,化为己用。

    当我们挖掘到一个领域的第一性原理,就找到了这个领域的本质规律,看待事物的角度、深度就会有巨大提升。

    最后,再用结构图总结下“第一性原理”,希望带给大家启发和帮助。

    第一性原理

    详解:

    常人的逻辑有且只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常见的方式,借助感觉和经验来获取并积累知识。归纳法有个经典的案例:在欧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亚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天鹅都是白色的”。从目光可及的一些个案推出一个普遍性的共案,从特殊到一般,这就是归纳法。

    99%的人类日常知识建立在归纳法之上,如今常规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式也是归纳法。创业者最喜欢归纳法,蓝图上的数据曲线都是一路上扬的,这里有一个暗示:你看我过去的数据是一路上扬的,所以未来我的数据还会更好。这就是用归纳法在做推理。

    休谟是经验论者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相信一切知识始于目光可及的经验。但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问题: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因为归纳法是对经验的简约处理,而人所能接触的经验太少了,受限于个人的时空范畴。

    比如,我们并不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天鹅一个个排查,看到底是不是白色的。但如果不做这件事情,我们就无法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不过,如果有一天看到一只黑天鹅,我们可以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是错的。因此,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每个人的经验都来自于归纳法,所以必须承认我们的认知有可能是错的。卡尔波普尔关于科学做了一个非常硬的定义,判定是否为科学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有可证伪性。

    2、演绎法的问题

    归纳法是从具象到抽象,演绎法是从抽象再到抽象,也就是从已知的知识推演出未知的知识。人类1%的知识来自于演绎法,那1%可能是最重要的1%。哲科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假设与证明,先有一个假设的前提,然后用它去逻辑推演,这就是演绎法。

    举个例子,牛顿推出F=ma这个公式之后,基于这个公式后续所有的推导都是演绎法。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演绎法非常有名的三段论:大前提是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个推论如果前提是正确的,结论一定正确。由此可见,演绎法能够证明,只要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不过,演绎法并非无懈可击。演绎法必须要保证前提的正确性。

    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那结论一定会有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就有一个问题——凭什么说所有人都会死。

    这其实来自于我们的经验:之前所接触的那些人都死掉了,所以推论所有人都会死。注意,这其实是归纳法。我们已经论述过归纳法的不可靠,那么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作为前提去推论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演绎法的前提不能来自归纳法,那只有一个办法: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问题又来了,如何保证更高链条的前提是正确的?

    那个前提也不能来自于归纳法,只能是更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的结论。这件事情不能无限去推,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天然真实,可作为后续所有推理的基石。假如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保证演绎法后续所有的结论都是可接受的。

    这个自确定元起点是混沌大学第二个核心模型,叫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我们做逻辑推理的地基,像盖房一样,想把楼房盖的越高,需要往下挖的越深。有了第一性原理,就能保证推理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二、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首创者是亚里士多德,他花了大量篇幅在写第一哲学。第一哲学里提出,任何一个系统一定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不能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王东岳说,凡属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统,一般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举几个例子,牛顿力学里面的F=ma,解决了宏观力学问题;狭义相对论E=mc2,这个公式造就了今天的核能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找出四个字——自然选择,这4个字管了38亿年。王东岳厚厚的《物演通论》尺度大到137亿年,也只有4个字:递弱代偿。

    我们广义的思维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具象模拟。比如我们常用冰山模型,当一讲冰山模型的时候出现了那个形象。比如洋葱模型,立刻知道洋葱一层一层地剥。时光机模型,我坐时光机穿梭到过去。MVP模型,最小化可行性原理。这些是具象模拟,这是第一层思维具象模拟。

    第二层次,思维模型。比如价值投资理念,颠覆式创新,市场学4P原理,波特五力,再来抽象化为思维模型。

    第三层次,第一性原理。基本属于学科底层的基本道理,比如说物理学机械论,生物学进化论,哲学里面的递弱代偿。

    第一性原理是演绎推理的元起点,是所有思维模型得以成立的元根据,第一性原理支撑和定义了一个系统的边界。英文里第一性原理是First Principles,这个First Principle后面有一个s,是说多元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并不是只有一个系统,它有层级之分,有子系统和大系统。很显然,不同系统里面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关系。

    举个例子,开普勒行星定律是天文学某一个领域里面的第一性原理,但它只是牛顿万有引力的一个子原理。而牛顿万有引力又是从相对论里面推导出来的一个子原理。每个系统里面都有第一性原理,但是系统和系统之间是有层级的,所以第一性原理也是有层级的,每个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这也是为什么芒格称之为多元思维模型,以及提出能力圈的概念。某个第一性原理是适用某个系统的,但另外一个系统未必适用。所以,一定要学习各重要学科的重要道理。

    1、第一性原理的结构

    第一性原理的结构是什么?第一性原理建立在一条或者几条逻辑奇点之上。逻辑奇点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或者是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逻辑奇点这个词是我们解开第一性原理的那把钥匙。奇点这个词来自于宇宙学。所有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相信宇宙大爆炸,但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是什么?

    不知道,假设为奇点状态。整个宇宙论建立在宇宙有一个奇点假设之上。但是,我们对奇点状态没有任何信息。换句话说,奇点是一个所有物理学家共同认可、不证自明的假设。

    如果没有这个假设,就没有所有宇宙理论的后面一切。逻辑奇点也是这个意思,它在系统里不需要被证明,只能被接受,类似于数学里不证自明的公理。

    刚才这张图,边界、模型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之上,第一性原理定义了一个系统边界,而第一性原理下面有一条或者几条不证自明的逻辑奇点。

    明白逻辑奇点有两个用处:

    第一,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答案是找到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如果你找到了第一性原理,就可以建立这个系统。那么如何找到这个系统第一性原理?答案是找到它的基石假设,找到它的逻辑奇点,这个方法叫做公理化方法。

    第二,如何打破一个系统边界,答案是打破这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一旦把这个系统第一性原理打破了,这个系统的边界自然打开。那么如何打破一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答案是,把第一性原理下面支撑它的那个逻辑奇点打破了,这个第一性原理就打破了,我们称之为奇点下移。

    2、逻辑奇点下移

    奇点下移是,原来有一个逻辑奇点不可解释,但后来找到一个新的逻辑奇点,可以解释原来的逻辑奇点。于是被解释的逻辑奇点被破了,这叫逻辑奇点的下移。举个例子,如果有朝一日,有一个人能对宇宙的奇点进行解释,这个人的成就将会超过爱因斯坦。

    100年以来没有第二个物理学家的成就超过爱因斯坦。大家都在爱因斯坦的系统之内来解题。如果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只要把大爆炸的奇点解释一下。把常人下面那个奇点打破了,就把边界破了,这种事情屡屡发生。

    比如说历史上远古时代,人们对这个世界最终的解释是神、上帝。神和上帝是远古时期人们对这个世界解释的逻辑奇点。到了哲科时代,人们用自然现象解释宇宙如何起源,于是神和上帝的逻辑奇点被打破了,这就叫逻辑奇点的下移,这个时代就从神学时代变为哲学时代。

    当我们对哲学时代的观点能够进行数据化计量的时代,就是科学时代,又把逻辑奇点打破了。

    总结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型的立与破。立是建立系统,找到它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是公理化方法。然后是破,想建立自己的系统,必须打破此前的系统。下面以欧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例子来讲解公理化方法的“立”与“破”。

    3、欧式几何的立与破

    公理化这个方法论起源于欧式几何,欧式几何的创始人叫欧几里得,他有一本书叫《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庞大的几何学建立在5个公理之上,演绎推理出467个命题。这个系统依据几个难以证明,但是看起来相当正确的假设,这几个假设就是不证自明的公理。

    第一、两点之间必可连一条直线。这证明不了,必须得接受。

    第二、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第三、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第四、所有直角都全等。

    第五、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这几条不能被证明,只能当作自明的逻辑奇点,到今天人们也不知道,欧几里得是怎样挑出这5条公理的。从那么繁杂的系统里面,挑出这5个基石,然后推导出所有一切,特别令人震惊。

    推演每一步必有交代,根据的是哪个公理。就跟计算机运算一样,欧几里得的巨大贡献,绝对不仅仅是建立了几何学,他其实是一个哲学家。他创造了一种演绎法的思维方式,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整个系统,建立了一个边界。

    建立系统的时候,与其从枝杈下手,不如从根本点下手,这个方法论影响了后世很多科学家。比如说笛卡尔、牛顿。

    打破一个系统只需要把它的公理戳破。公理破了,系统就破了,欧式几何就这么被打破的,也就是逻辑奇点的下移。欧式几何从公元前300年,一直到19世纪,在2100年时间里无人质疑。

    但是,期间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反常点,这个反常点就是刚才说的第五公理。数学家们觉得这条有问题,但也说不出来是什么问题。欧几里得推导了很多命题都没有用到这一条公理,大家怀疑这条是不是多余,试图用前四条公理推出第五条,但没有成功。

    直到后来,有两个人发现欧式几何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这个世界是平直空间。我们讲点、线、面,是因为我们的头脑被设置成平直空间。这两个人,一个是俄罗斯的罗巴切夫斯基,另外一个是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乎同时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们放弃了第五公理之后,纯粹利用逻辑推演,居然推出两种非平行、平直的空间,打破了原来平直空间的逻辑假设,从而建立了新的非欧几何。要知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几何就是黎曼几何。

    所以,从欧式几何到非欧几何,是逻辑奇点从平直空间下移为非平直空间。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下移跨越非连续性。

    三、各学科第一性原理

    对于整个人类几千年以来,真正的知识全都是由第一性原理组成。第一性原理足以构成人类知识的殿堂级宝库。为整个人类贡献了第一性原理这样知识的人叫思想家。我们简单梳理一下4个学科:物理、生物、政治、经济,如何用公理化方法建立第一性原理。

    1、牛顿力学

    牛顿和达尔文都是工业时代以来的科学家,更是思想家。他们跟笛卡尔一样,都是用普遍怀疑的精神,用公理化方法推导出自己第一性原理,建立近代和当代的世界观。人类有史以来,世界观级别的思想家有且只有三个人。第一亚里士多德,2000年以前建立了西方全部世界观体系的根基。

    第二牛顿,他开启的科学革命,引导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革命。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迄今为止,还是西方和全世界主流的世界观。第三达尔文,他的进化论或者演化论世界观,应该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一个新的世界观。

    牛顿大概22岁时,全部思想就形成了,把思想表达出来成书时,完全用的是欧式几何的表达方式。牛顿全部力学建立在两条逻辑奇点之上:引力与惯性。

    我们先从亚里士多德讲起,他认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是由土元素构成,土元素有一个内在的性质,要向宇宙中心运动,而宇宙的中心是地球。所以一松手,物体下落,物体之所以要运动,这是内在秉性造成的。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奇点。这个逻辑奇点一千多年以后,被牛顿打破了。牛顿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不是因为内在有这样运动的倾向,是因为有一个外力推动了它。

    比如这本书之所以要落下来,是因为地球对这本书有一个引力。牛顿新的逻辑奇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原有的逻辑奇点,于是亚里士多德原有关于运动的理论破了,被牛顿的力学代替。引力是牛顿的基石假设之一。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静止的原理,他说静止是物体的状态。物体即使运动,最终一定会停下来,静止才是物体的本质状态。而牛顿说,运动的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让它静止下来。

    牛顿的观点与日常直觉是相反的。惯性定律是极度反直观的原理,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物体会永远运动,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而牛顿说因为物体有惯性,物体本身就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我们今天听熟了惯性这个词,但在最初,是极其震撼的。

    整个17世纪,最难发现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牛顿会反常识提出这个道理—— 求助哲学。牛顿相信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提出的原子论,他用原子论来解释整个宇宙。在原子论里,原子处于真空当中,原子很小,真空极大,也就是说原子和原子相撞的机会几乎没有。

    “当原子在虚空里被带向前进而没有东西与它们碰撞时,它们一定以相等的速度运动。”与之类比,每一个星球是一个原子,整个宇宙星球和星球之间是大量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由无限原子组成的世界。根据原子论的宇宙观,在无限宇宙当中,由于空间太大,单个原子一旦运动起来,不会受到任何阻力,此时会永远匀速运动。

    其实是原子论启发了牛顿。牛顿完全从哲学而不是从直观感受中获得了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一旦提出以后,根据假设演绎法,就得出牛顿的第一性原理:万有引力。惯性+引力,推演出万有引力。

    奇点的下移,使得整个边界打开了。两千年时间,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活在亚里士多德的边界之内。只有牛顿跳出这个边界,找到新的逻辑奇点。正是因为他跳出来了,我们整个人类才有了今天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工商业文明、信息时代。

    2、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且仅有两个逻辑奇点。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上帝把物种创造出来之后,就没有新物种了。达尔文在上船之前相信上帝的设计论,但他本人又是一个科学家,有可证伪性精神。

    他把搜集的标本拿回英国考察,的确被发现有新的物种产生了。他发现了进化论。

    但达尔文对科学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要为进化论找到一个解释它的机制。在5年远航期间,他发现了第一个机制,也是第一个假设,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第一个词遗传,遗传是在繁殖过程当中,把原有基因原样不动拷贝到下一代里面去;所谓变异,是在遗传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基因发生变异。

    在达尔文时代,其实没有基因这个词,还不知道基因运作的机制,他说我不知道遗传的机制是什么,但我坚定相信有遗传这件事情的存在。

    但为什么有了遗传变异能产生新物种,他还是找不到道理,跟牛顿一样,这时候达尔文又一次求助哲学。

    1837-1838年是达尔文一生当中在知识上最活跃、最亢奋的时期,他贪婪阅读各种书籍和杂志,不仅有地质学、生物学还有大量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这段时间达尔文急剧地转向了不可知论。

    所谓不可知论,是指认为所有重要的知识人类还未了解,过去所有的洞见都可以被打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哲学上的预备, 1838年9月28日达尔文阅读《人口论》,里面提到人口的繁殖跟竞争的关系,他突然顿悟得到了他的第二个基石假设,四个字,生存竞争。

    资源稀缺会导致竞争,每一代繁殖都会有遗传和变异,适应的基因被选择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下去,久而久之这些变异的累积会产生新物种。然后达尔文的假设演绎法由此形成了。

    我们再描述一下,遗传变异,生存竞争,两个逻辑奇点形成达尔文的第一性原理:自然选择。

    牛顿和达尔文是近代和当代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理论推导过程如此简洁,他们的思维方式深受欧几里得和笛卡尔的影响,完全是这种普遍质疑、公理化方式,找到公理后,第一性原理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而这个第一性原理一旦找到以后,整个学科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达尔文以后的学科不用他亲自去建立,他找到自然选择之后,后代的科学家开始工作,系统就出来了。

    当我们讲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底层边界是牛顿的机械论。可是当我们讲创新的时候,创新最底层的边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定要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生物学思维一定会为创新打开无数大门,这就是第一性原理,这就是哲科思维。

    3、林肯

    人类简史有一个观点,说美国建国以前和之后,整个政治学的大贡献就是美国政治学的第一性原理,人生而平等。

    这是写在1776的《独立宣言》里的。在这个理念之前,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政治理念都是人生而不平等,这是之前的逻辑奇点。日本有层级、中国古代有层级、印度有层级、大英帝国有层级,只有到了美国、美洲没有层级。

    美国《独立宣言》是第一性原理式的一篇文章,《独立宣言》开篇的第一句话: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如果看的懂西方文本的特征,第一句话就是整个体系的第一性原理,后面所有条文都是在这句话当中产生出来的命题而已,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林肯有一个著名的两分钟演讲,两分钟演讲里面第一句话依然是人生而平等。人类简史说,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在生物学上是不成立的,生物学上没有任何两个生物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人生而平等只能是个假设和理念。而这个假设和理念构成了今天美国政治学的逻辑奇点和基石假设,没有任何人敢否定这句话,这是所有政治正确里面最政治正确的一句话。

    研究发现,这句话的逻辑奇点来自于清教思想和古希腊思想。清教和古希腊哲学对美国建国的那一小撮先德们产生了剧烈影响。

    林肯最伟大的贡献有两个:第一防止国家分裂,南北战争;第二解放黑奴。解放黑奴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当初,议会里全是白人,大部分是反对黑奴独立的。

    在那样的政治氛围之内,签署这个法律并且让议会通过非常艰难。奥斯卡影片《林肯》里有一个场景,在签发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林肯一个人独坐在书房,拿起欧式几何来看。看到欧式几何的第四公理:所有直角都相等。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这就是欧式几何的力量。所有人会认为欧式几何仅仅是一个几何,而那一小撮人能看到欧式几何是一个哲学。正是在欧式几何的影响之下,建立了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第一性原理的下移铸就了今天美国政治的根基。

    4、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第一性原理来自于亚当斯密,叫看不见的手。在亚当斯密之前,几乎所有人的基石假设是为富不仁。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全都一样。

    《圣经》有句话,富人上天堂,难过骆驼钻过针眼。普遍认为这个世界的财富被富人抢过去了,所以穷人会越来越穷。

    亚当斯密打破了这个逻辑奇点。在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这本书里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他推论说,把你的财富投入到再制造、再流通当中去,你的财富本身就给这个世界创造了价值。

    人变得富有,不是因为剥削,而是因为这个饼变大了。是创业家和企业家把这个饼变大了,而不是创业家、企业家把穷人给剥削了。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要按照个人的利益去走,在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之下,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国家就会富裕。

    经济增长的模型特别像奇点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宇宙从137亿年前奇点状况一直膨胀,今天宇宙状态继续膨胀。财富总额也是持续膨胀的。

    我们再看人类简史里面的数据,公元1500年的时候,全球人口5亿,人均产值550,全球GDP2500亿,2010年全球人口70亿,全球GDP60万亿,涨了240倍。

    四、第一性原理的性质

    第一性原理跟平时从经验里边用归纳法提炼出来的具象思维模型,到底有什么区别?

    归纳法可以得到一些具象模拟,演绎法可以得到一些抽象的思维模型,通过哲科思维的第一性原理是继续把它给抽象化,到一个系统最底层的那一条叫第一性原理,这三个层级是非常不一样的。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第一性原理有三个哲学上的特征:

    第一,第一性原理是第一因。第一因是哲学里面的词汇,用大白话有点像从头算,找到那个头。第一因目的是为演绎法寻找根基。

    第二,第一性原理必须符合简一律。判断一个系统是不是理性系统只有一个标准,这个理性系统一定要运行在一条基本道理之上。而且这是这个学科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第三,第一性原理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了曲线转换的动力因。古希腊哲学有两大问题,第一是实体问题,第二变化问题,实体问题思考的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变化问题在思考这些基本元素怎样变化,生成这些我们看到的事物。

    基本元素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基本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这就是还原论,原子论的说法。

    这两大问题背后还应该有一个第三大问题:第一,事物可以拆解为基本要素,是实体问题;第二:实体要素之间的变化会组合成事物,是变化问题;第三,这些基本要素为什么要变化,推动这些基本要素变化的动力因是什么。

    而第一性原理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推动变化的动力因。牛顿的F= ma这个力提供了原子之间分离和组合的动力因。生物学实体是基因,基因是不变的,基因之间的分离和组合,是遗传和变异。达尔文研究的就是基因为什么要变化那个动力因,也就是自然选择,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作用力下适应的变异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然后新的物种产生。

    由此可见,第一性原理提供动力因。再看经济学、创新学。熊彼特把经济体拆解后有技术、产品、市场等基本要素,所谓创新就是哲学思维中的变化,指的是这些基本要素的新组合。

    这些基本要素之所以要重新组合,是因为有一小撮人叫创业家,在投资家金钱的支持之下,把这些要素从原有体系里面拉出来,重新组合。而哪些要素会成为未来的主流经济结构,依靠自然选择。再看马斯克,他的动力因是物理学的还原论思维,拆吧拆吧,拆到第一点,然后重新组合。乔布斯的动力因是变化思维,而且连续性变化。

    一个产品刚刚发布之时,他已经开始了下一个产品的研发,等待摧毁上面这个产品。完全是把非连续性运用到日常每一个行动当中去了。

    马化腾也是生物学思维。从QQ到微信,不是布局出来的,是从下而上长出来。马云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做执行的事情,甚至不做战略的事情。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跳出边界。

    这些例子说明,第一性原理一定不是使命和价值观,一定不是公司文化,一定不是企业目标那些东西。换一句话,凡是目光所及范围之内,用眼、耳、鼻、舌、身体验出来的一定不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所有表象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哲学概念,需要调动哲科思维才能找到的那个东西,叫第一性原理。

    五、小结

    回顾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我们眼、耳、鼻、舌、身所活着的现象世界里边,会产生一个经验的边界。由于所在的时空太窄,把所在时空的经验用归纳法整理出来一定是错误的,会把我们束缚在里面。

    需要用思维模型去打破。思维模型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简化,思维模型就像眼睛把光扭曲为颜色一样,我们的逻辑把世界扭曲为思维模型,这叫思维模型决定论。

    绝大多数人到这一步就够了,一小撮人如果还不满意,还想往下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来打破思想的边界,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个思维方式叫哲科思维。

    只有哲科思维能打破我们的思想边界。演绎法不能证伪,所以需要给演绎法提供一个根基,即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是普遍怀疑和奇点下移,由此破除群体效应。

    每一个边界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之上,第一性原理定义建立在几个逻辑奇点之上。人类既有的思维模式构成了边界,一旦打破这个边界,就会变成以前的十倍好,一切进步都来源于对原有边界的打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性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xp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