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 | 对不起,你可能买到了假知识

作者: 青橘滋味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21:10 被阅读2036次

    杜拉拉奋斗3年,却没能升职。

    如何迅速提升自己,是她每天焦虑的心病。

    她的一天从《罗辑思维》开始,边洗漱边听罗胖掰扯,地铁上抽空打卡背单词;上班一通忙,歇下来刷刷知乎,订阅的专栏有更新,又发现几场感兴趣的Live顺手赞助下,有空再看。

    午饭时,边吃边玩手机,几十个订阅号的推送消息看也看不完,先收藏有空细读;下班后等外卖,有点无聊,花几块钱偷听分答上的名人60s回答,大V们很有趣很鸡血,就是声音有点难听;晚8点,99元的“60天引爆学习力”付费社群,马上要开课,赶紧进群充电学习,买的PPT高阶课程时间冲突,只能放弃了。

    杜拉拉觉得自己度过了自律而充实向上的一天,刷个朋友圈,沉沉睡去。

    这是很多白领的典型一天,被信息焦虑和成长焦虑驱赶的一天。

    一桩生意

    在无数杜拉拉的需求刺激下,知识变成了热门产品,知识付费从2016年一直火到现在。

    喜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果壳、36氪、小密圈……各路人马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

    知识付费看起来美好,知识生产者迅速变现,在有偿激励下持续高品质输出;需求者花一点钱,换来老司机几十年积累的知识或经验。

    但别高兴的太早,这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在移动互联网的新瓶子里装上成功学的老鸡汤。

    知识付费几个坑

    知识跟鞋子、口红有很大不同,它是非标准化的,这带来几个坑。

    首先,在生产阶段,知识要产品化,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售卖,必须经过充分简化,模式化梳理,制作成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短视频、音频、文本或PPT,是知识界的“快餐”。

    加工过程中,知识的绝大多数背景、重要的逻辑过程和提供反思的触点,都被咔咔砍掉了。说的好听点,是老司机帮忙过滤并推送优质信息;仔细想想,所谓满满的干货,更像是别人嚼过的甘蔗渣,糖分嘛,谁啃谁享受。

    其次,在传播阶段,非标准化的知识,质量很难评判,选择时只能倚重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背书。呦,海外名校+硅谷从业,行业大拿说的应该在理;创业风云人物,上亿的身家替他做了信用证明;知乎大V,去过八百个国家,见多识广,应该靠谱……

    实际上,在各种类型知识分享平台上,最火爆的不是真正的一手知识生产者,而是善于营销、善于传播的知识网红。知识付费市场中,80%的注意力资源都集中在马东、罗胖、李开复、樊登、咪蒙等超级IP身上,他们作为自媒体商人,是原创知识的二道贩子,把知识加工成小剂量的营养配方,用高明的故事化表达送到嘴边,不经思考就能顺滑服用。

    剩下的大饼,被营销能力过硬的小IP分食。知乎Live、微信公号上有一大批人,敢表达能忽悠,拢住几万粉丝,就趁着知识经济的东风,扒几本书、网上搜点资料,撺出一套课程,开专栏、Live卖钱啦;真正专注知识的专家,可能忙于本职,或不善传播,被撒着金粉的劣币驱逐,无人搭理。

    无数焦虑的心

    知识付费和在线培训,是焦虑感拱起的火。

    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杜拉拉们升职无望;而世界变化太快,互联网风口一年一变,Alpha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兵临城下,中产和准中产们陷入信息焦虑和成长焦虑之中,害怕错过重要资讯,怕成长不够快,担心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焦虑感让学习充电从痒点变成痛点,因为关系着升迁、成功;无数年轻人渴望通过快速汲取知识,实现自我提升,以便解决问题,缓解焦虑。这里有2个需求点:一是我成长瓶颈了,迷茫了,有没有人能带路;二是我很急,有没有又快又简单的办法。

    从罗胖到知乎Live,从细分市场在线培训到付费社群,很多知识分享平台利用人们求快抄捷径的心理,收割着焦虑者的“韭菜”。你付出一点钱,我帮你“快速解决”问题。

    自己思考,沉下心读书,速度慢,又可能犯错。

    OK,各个平台掐着痛点精心包装:推出行业大咖知识网红,号称深耕专业领域十几年,成功故事光辉闪闪像春药,带路大哥领你少走弯路,直奔高潮;“60天学习,让你成为天才”、“急速提升课程,半年轻松撩老外”,迅速见效;附赠导师点评和社群互动,分分钟和业界大V搭上线满足虚荣心,进了社群还能积攒人脉,简直买一送三。

    这些“美妙的许诺”,是商品经济中最常见的卖家秀,只要你花一点钱,马上获取一锅可口的知识浓汤,喝完保证日日精进。

    你买的不是知识,简直是心理按摩,是天天向上的成长幻觉。

    几个小建议

    光吃止疼片治不了病,花钱买买买改不了命,即便买的是知识。

    既然焦虑自己的时间不够,仅有的时间更不能挥霍无度。面对良莠不齐的内容市场,有几个选择小建议:

    1、专注主干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系统学习,形成能力树。

    某个职能或角色都有其核心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后续所有的能力积累都围绕核心能力延展。缺乏主线,今天看到PPT想学,明天看到数据分析技巧有用,知识学习和技能打造就变得随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着充实,实际个人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

    2、最佳资源

    可触及的资源中,只选最好的。每个知识领域的最顶尖资源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想学Java,可以轻易搜到最经典的教材,Github上有许多成熟的练习项目;世界名校的视频课程,真正顶尖的学者主讲,这种最好的学习资源甚至都是免费的,而且很多有中文字幕。

    有人会说:那些资源不接地气,学不会。是的,学习知识大多数都是艰难的,艰难学习的门槛就是你的技能的护城河。能轻易学会的技能,别人也能轻易学会,无法给你带来竞争优势。利用最优质的资源,都学不会相关领域的知识,那么听一场live,更学不会。

    3、深度学习

    现在内容生态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种类驳杂但深度不够,容易把学习者拖进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的泥沼,能力积累深度不足。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由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提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跟随带路大哥,迷失在浅层次的简化知识中,不深入思考,缺乏足量的实际应用,即使重复1万遍,也很难发展出精深能力。

    学点真知识,涨点真本事,心里不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5打假 | 对不起,你可能买到了假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cw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