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读书随笔第1天。
我将分享《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一项重要社交技能:与爱人交往中如何处理矛盾?
这项技能相信很多人无法施展,大多被情绪主宰。情绪是人类底层的思维系统,一旦情绪主宰大脑,一切明知不理性的行为仍会接踪而至。
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则认为是沟通出现了问题。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部分,从非语言沟通的构成和关键作用等再走向语言沟通的各项理论构成,最后则用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案例分析伴侣间出现矛盾的沟通现象。不得不说,这本书从系统的理论到生活实践,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亲密关系的沟通没有处理好,告诉了我们该如何调整。
在沟通的开篇用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讲述人际沟通的简单模型。这个模型是从传递者到接受者的一个沟通过程,这个过程中把传递的信息叫做编码,每个人就有每个人独特的编码特点,当传递者把他/她的编码特点传递出去时,这个传递的过程被接收者观察,然后接受者又带着自己的编码特点进行解读,最后成为自己的信息。这个模型很直观的展示了三种信息,传递者、接收者、编码特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编码特点。如果每个人的编码特点都是一样的,那不就是沟通有无了吗?
正因为存在着编码特点,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种叫人际隔阂的,意思是传递者想表达的信息和接受者认为自己获知的内容之间存在差异。
下面,我将简单分析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带来的矛盾根源以及应对技能。
非语言沟通,顾名思义就是不用语言进行沟通的交流行为。我们熟知的面部表情、微动作、肢体语言等都是非语言沟通。虽然没有语言的直接传递,但非语言的细节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那非语言沟通是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矛盾呢?作者指出,非语言有一种敏感性。伴侣们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能预测他们的幸福程度。这就像有的情侣之间交往时,虽然近如咫尺,却觉得心不在一起。
在敏感性方面,女性的直觉相比男性而言更为准确,而且作者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证明。男性往往容易混淆信息,对于伴侣发出的信息所带来的回应是错误的。这就回到刚开始说的人际沟通模型。伴侣在发出独有的编码时,对方接收并解读的编码混淆甚至错误。这样的情况,实验中大多发生在男性,并且这样的男性处在一种不幸福的亲密关系中。
不过男性朋友们也别急,书中给出了精囊妙药。如果男女两性都仔细看、耐心听、用心思索,在非语言沟通上则会呈现良好趋势。
刚才说到非语言沟通上,男性与女性两者的差异,那在语言沟通上,两性的差异也有所不同。男性的语言更具有工具性,工具性的沟通技巧往往体现在明确指示和命令的能力。女性则更偏向于表达性沟通,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或与他人交流。
两性的语言特征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男女之间的沟通。沟通不良则会产生矛盾。
伴侣之间争辩时总会有这样的特点:偏离主题,本就一件事的,却可以扯到别的事情上,导致最后一个简单的开头引发一系列矛盾。说到这,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的场景呢?另外一个特点是:仓促得出结论,常常假设成最糟糕的情形。作者称之为读心术,我觉得这里的读心术应该带引号,往往读出来的心是消极的主观的。还有一个特点则是反向抱怨。常用套路是是的——不过你又怎么怎么样。总的说就是暗指对方半斤八两,别总把责任怪在我头上。
面对沟通不良带来的后果,严重的甚至可以是意想不到的糟糕结果。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形时,可以采用4大法则来应对。
当然,作者在说这4大法则时,反复强调要保持冷静。所以在情绪处理上,大家应好好下功夫。毕竟冷静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事情,避免情绪化。
处理矛盾的4大法则:精确表达。可以使用第一人称陈述这件事的感受,并对行为进行描述。表达感受往往能让对方更能冷静下来,行为描述则是对事实的复述,不加批评。接下来就是积极倾听,当你表达完自己的感受或者对事实复述时,对方则会反应,这时采取倾听,不要反驳,也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此时来到第三和第四个法则:守礼而镇定以及尊重和确认。这项法则时递进关系,当你放下成见礼貌应对,表现出尊重时,共情力会大大增加。那这时,曾经对对方的爱意和关心又油然而生,那对方也随之可以感应得到。
说到这,想必大家也觉得,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非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型构成。虽然其中有千变万化的编码特点,但只要耐心去领悟,适当改变下沟通技巧,则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与爱人之间,有矛盾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有的人选择了逃避不去改变,而有的人选择了共同去改变。希望你听了这次的解读,可以尝试着在矛盾时用一用,一点点改进,一点点进步。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一生。
后序:
在学习了苹果阅读法后,今天花了40分钟从《亲密关系》中找出了这个问题——与爱人交往中如何处理矛盾?的文本。中途一直有声读伴随,而我也深知声读会非常影响速度。我一遍又一遍尝试去掉声读,声读却一遍又一遍跟着我。
最让我疑惑的是,没有了声读,真的感觉看书只是看,没有过脑。心里有点沮丧。不过脑怎么能记住这么多东西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很繁杂。后面我才意识到,可能我还没有用到卡片记忆法。只是单纯的在苹果阅读上找出关键词,再做出复述而已。
今天第一次写出了一篇分享文。耗时近1个小时。接下去的几天我打算用简短的文字做分享,当作练手。先把读书的速度和几个读书的法则运用上。
万事开头难,随便激励下自己吧。别心血来潮写个一个小时,明天又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