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小枫跟过一个当兵的。
那时候,两个年轻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在花季雨季里相遇,在风中雨中互道珍重。
那一年,小枫大学毕业,清纯可人。那一年,他投笔从戎,进入军营。
部队大院那么高,高的连鸟都飞不出来。部队大门那么深,庭院深深深几许。维系联络的方式是书信和半年一次的座机电话。
“我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嗓门红亮,声音沙哑,昭示着长期高强度的训练。
“吃饭了么?”离宿舍大门很远的公共电话亭里,寒风入体,小枫瑟瑟发抖。
“吃了!我们昨天去营地拉练!我跑了全连第一!”电话那头似乎都能感觉到话筒边目光矍铄的双眼。
“累不?受伤了没?“
”你跑跑试试啊!肯定累啊!“电话那头传来哈哈的笑声。
电话这头,寒风依旧呼呼地刮着,听完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你想我么?“
”想!做梦都想!你都不知道我们这里都是男人!他妈的一个女人都没有!就小卖部那有个女兵!跟母老虎一样!“那头的嗓音依旧沙哑且亢奋。
”不说了!吹哨了!我挂了!“是电话那头的忙音。
小枫听了一会电话的忙音,挂上听筒,靠着电话亭沉静了好久。
风也不刮了,手也不冷了。两行泪垂下来。
这就是她盼了半年一次的通话。三年了,这样简短又急促的通话发生了五次。每次她都要沉默两天,用这两天来回忆,来消化,来铭记。因为只要再过半年,她就又能听到这个沙哑又高亢的声音。
入夜了,宿舍的其他人都睡了。小枫脑目清醒,睁着双眼,对自己说,”不要哭,不要比较,这是上天给你最刻骨铭心的幸福。“
”你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不要总是受伤......“
”你要好好努力,不用管我,我能照顾好自己......“
”你要想我.......“
”我参加合唱比赛了......我每天都去图书馆读书......我今天没有吃饭......“
”我大姨妈来的时候总是很疼......“
电话,变成了一年一次,书信,变成了不定期一次。
沙哑的嗓音,很久没有听到了。
电话亭的忙音,很久没有刺激泪腺了。
小枫等待着她的英雄,就像赤道的火,等待南极的风。
小枫等待着她的英雄,不问归期。
她的英雄,心里装着全世界的抗洪抢险,装着时刻保卫祖国的人民,装着全中国的信任。
唯独装不下一个年轻姑娘苦苦的期盼。
”咱们分手吧!“两年的杳无音讯,换来了一句好聚好散。
电话亭那头的寒风已不再吹,心却如刀绞。
”不想再耽误你了!别等了!“声音依旧沙哑,语气中却多了不容抗拒的决绝。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电话那头,泣不成声。
青春里有太多故事没有结局,年少的时光里总有些情感需要辜负。仿佛日子过的太舒心了,便失去了痛感。
也许,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岁月里,唯有这痛感,才能提醒我们,曾那样热烈地活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