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自以为找到了成功的道路,结果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直到很久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坚持的观点是错误的。
可见,真正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我们认知的局限性。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选调生被安排到偏远乡村做扶贫工作,到了那个村子之后,他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当地粮食产量很低,蔬菜价格昂贵,村子里却没有一个村民种植蔬菜。
起初他以为当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种蔬菜,但是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比起种植粮食,这里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更适合蔬菜的生长。
于是他鼓励大家靠种蔬菜脱贫致富,然而村民们听了他的建议后都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不是个正经庄稼人。
“我们现在粮食都不够吃,哪有闲心去种菜啊!”
“庄稼人哪有只种菜,不种粮食的。”
尽管他不厌其烦地跟村民解释种蔬菜的好处,反复在村子里推行种菜计划,仍然收效甚微,只有几户人家听了他的话,改种蔬菜。
结果,种蔬菜的几户当年的收入都翻了一倍。
第二年,更多农户开始尝试种植蔬菜,都取得了不错的收成。
后来,当地成了有名的菜乡,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彻底脱贫摘帽。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提出过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现象。
简而言之,越无知的人,越容易盲目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达克效应“。
根据“达克效应”,处于愚昧山峰的人,是无知而不自知的状态。
故事的村民就曾经身处愚昧山峰,因为对现实存在认知局限,所以他们不知道土地除了可以种庄稼还可以种蔬菜,也不懂得因地制宜,甚至瞧不起帮助他们脱贫的干部。
因此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
困在自己打造的监狱内,越勤奋越失败,越挣扎越无路可走。
如果不能跳出狭隘的认知局限,看到更宏观的世界,就只能一直活在自己圈定的范围内。
不仅会错过本该抓住的机会,稍有不慎,甚至会误入无底深渊。
只有从改变认知入手,才能真正摆脱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