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军进攻韩的华阳城,韩王心里十分着急,与韩相商量怎么办。韩相想来想去,只有向秦国求救。
可是谁也没想到,秦王却不救韩。
前方军情紧急,请求支援的报告一份接一份的送到新郑,一刻也不能耽误,韩王催韩相赶紧想办法,韩相于是把陈筮叫来,对他说:事情万分火急了!希望你能抱病,连夜走一遭到秦国去请援兵!
陈筮无奈,只好去咸阳,到了秦国,他先去拜见魏冉,魏冉刚看见他,就知道他的来意,魏冉冷笑道:赵魏进攻华阳城,韩国危急了吧,你是来请求援兵的,所以韩相派你来的,对吧!
魏冉没想到,陈筮却说:我们韩王,其实是不着急的。魏冉惊讶地问:为什么?
陈筮回答:你不知道,韩王真要是被逼急了,他会带领韩国百姓投靠别的国家,现在并不算急,所以先来秦国求救试试看。
魏冉忙说:好,别说了,我答应出兵。
于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及秦国客卿胡阳率领秦军救援韩之华阳城,八天后到达华阳城下,在那里秦军下打败魏军,赶跑魏军大将芒卯,俘虏敌将三人,杀死魏军士卒十三万人。
紧接着,白起又和赵军大将贾偃交战,在白起的谋划下,秦军在黄河中淹死赵兵二万人。赵魏联军十分害怕,魏国的大臣段干子建议魏王割让南阳城给秦国,以此请求罢兵言和。
苏代对魏王说:段干子想掌握秦国的相印,秦国想占据魏国的领土。现在大王您让想夺地的秦国控制相印,让想要相印的段干子来控制魏国土地,互相勾结,魏国的土地就会丧失干净!献地去向秦国讨好,好比抱着干柴去救火,干柴烧不完,火是不会灭的。
魏王说: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了,无法改变。
苏代又劝说:“下棋时之所以重视‘枭子’,是因为这个棋子方便时可以吃子,不便时可以停止。现在大王使用智谋为什么还不如下棋用‘枭子’那样灵活呢?
魏王最终没有听从苏代的劝告,割让了南阳求和。
参考《资治通鉴周纪4》
评论
陈筮和苏代这两个人,都在劝说两个老板做决定,陈筮成功的劝动了魏冉出兵救韩,苏代却没有劝动魏王放弃割地求和的决定。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紧迫感不一样。陈筮说韩并不着急的原因,魏冉立刻就决定发兵救援。因为魏冉明白,如果不救韩之华阳,那么韩国危险后,他们会举国上下一起并入别的国家。
比如说是赵国,那么韩国和赵国就成了一体,两个国家加起来,自然要比秦国强大,那么以后秦国就会多出一个很大的敌人,随时威胁秦,这是秦国上下并不想看到的。
所以魏冉宁愿先出兵救援韩,不让韩并入别的国家,减少秦的外部压力,这也是秦王愿意看到的,再说韩,韩之上下都会对秦国感恩,它就是想并入别国,那也只能选择秦国。
所以这个故事里陈筮的说服术是很高明。
再看苏代说的,其实段干子给魏王出的主意是割地求和,这样可以短时间内,让秦国停止对魏国的进攻,魏国被秦国击杀了十三万士卒,损失十分严重,魏国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增加士卒,而不是坚持战斗,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底气了。
段干子的建议在一定意义上是符合魏国的实力情况的,魏王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宁愿割一座城给秦国,也不想让魏国跟秦国死扛到底,这样对魏国真的没有一点好处,反而更加劳民伤财。
苏代的建议,正是跟秦国死扛到底,殊不知苏代上下嘴皮子一碰,魏国刚刚死伤十三万士卒,还拿什么跟秦国对抗,这是不实际的想法。所以就算苏代说的天花乱坠,奈何魏国已经没有本钱继续对抗,魏王选择了段干子的建议!
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