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氏:关键知识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0:34 被阅读3次
    368/189

    上次,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和自尊心。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自尊心源于成就感。虽然成就感的来源有很多,但对于学生(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来说,智力生活居于中心地位。智力生活领域的成功或失败,对学生自尊感的形成,生命的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智力生活是学校生活中的关键因素。

    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找到了教育上的一些关键点,并化为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观念:两套大纲、读写自动化、交集点、思维课、智力挑战、随意识记与不随意识记等等。对于这些核心观念的研读与内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过上一种丰富而深邃的智力生活。

    因为智力生活涉及内容很多,又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准备分三次来学习。今晚,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氏两套大纲和两种识记。

    一、第一套教学大纲。

    什么是第一套教学大纲?请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

    我们看看苏苏氏是怎么说?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上面这段话一共有哪几个关键点?

    第一、关键知识;第二、牢牢记住(长期保持)。

    1.关键知识。

    苏氏所说的关键知识指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第一套教学大纲仅仅指关键知识吗?

    还应该有什么?

    还包括基本技能,如小学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中学生的搜集、整理、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的等等。也就是说,第一套大纲包括核心的智能体系,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学科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要明确划出第一套教学大纲的内容。魏老师也认为,第一套大纲不明确是现在教学中“少、慢、费、差”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学校教研要把研究第一套大纲的内容放在核心位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明确一套大纲内容呢?先说说依据是什么?

    具体怎么做?

    第一、课标。

    课标是国家统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在教育教学中,处于宪法地位,不可忽视。

    大家都教什么学科?这一学科学科的课程标准有什么特点?对确定一套大纲内容有什么作用或者启发?

    我教九年级历史课,我感觉历史课标的每一个点都基本上具体细化到了每一节课,历史课标本身就属于第一套大纲的内容。

    估计每一科的课标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语文,课标比较笼统。所以,魏老师说,课标只是方向性的引领,不具有操作性和细节性,必须要我们落实到具体场景中,必须具体化。

    第二、教材。

    教材是不是第一套大纲本身?

    好的教材等于第一套大纲加第二套大纲。

    如何从教材中找出第一套大纲的内容来?

    对于历史来说,教材本身就是第一套大纲加第二套大纲。第一套大纲主要指在课标中要求的重要史实以及结论等。

    干老师说,整理第一套大纲事实上是在做一项“逆向研究”的工作:教材是根据课标要求和编写者的理解及经验,而把一些重要的知识与隐含的相关能力编写进相关教材中。而教师整理第一套大纲,就是从教材中把那些隐含的知识与能力还原出来,而且不仅是规定的课程标准或大纲的,同时,也是考纲的及历史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的。

    事实上,几乎所有有经验的优秀老师都做过这项工作,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尽相同而已。(或服务于考试,或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系统,或教师自己借以把握学科知识与技能,不一而足)。国内比较著名的是魏书生的知识树,把本学科一学期内的所有知识与技能,画成一棵枝桠清晰的树,每一个关键知识,或成为上面的一个分枝,或成为上面的一个点。这项工作我称之为“把教材读薄”,只有把教材读薄,教与学才能既不淹没于教材之中,被全息性的教材所迷惑,辨不清重点与方向,又能不以题海战术茫然无目的与重点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第三、考试大纲。

    比如期中期末考试卷等。

    中学阶段,尤其是近几年的中高考原题。中高考真题质量比较高,基本能够体现出第一套大纲。所以,中学阶段的老师或者学生都应该仔细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中高考原题。多对比,多分析,你就会发现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也能更好地体会和把握中高考的出题精神及趋势。

    下图是我对近5年来八张中考原题的试卷分析。(不好意思,我没想着咱们讲课用,而是为了我的教学而随手画的,没有形成电子文档。)

    另外,在分析对比中高考原题的基础上,尽量顺便出一套模拟题,在出题过程中,能够帮助咱们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整个学科的关键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利于把握一套大纲内容,也能更好地处理两套大纲(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除去中高考原题之外,我们河南省还有省教研室统一编排的《内容提要与检测》,由四部分构成:首先是课标原文,其次是知识,然后是检测,最后是模拟。这是帮我明确一纲内容的最好资料。所以,我们要求教七八年级的老师也一定要学习新课标,也要分析研究中考试卷,还要多关注《提要与检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权威教辅资料?如果有,你是怎样利用的?

    第四、学生实际水平。

    虽然第一套大纲是基本固定的,如:课程标准是底线,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也需要个别对待。

    2.牢牢记住(长期保持)

    这是关于第一套教学大纲的第二个关键词。

    苏氏为何要强调牢牢记住,使之长期保持?

    因为只有牢牢记住,长期保持,才可以随时提取,让知识进入认知循环,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手段。苏氏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当然,目的和手段只是为了方便区别知识所处的不同阶段。当知识还没有形成信念的时候,知识就是目的,一旦达成目的,它就是会进入认知循环,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工具或手段。

    牢牢记住,是不是死记硬背?

    针对第一套大纲,苏氏强调要牢牢记住,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死记硬背,而是需要随意记忆,虽然需要一些意志努力,但也以理解为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记忆。

    上学期我就忽视了这个问题:重视第一套大纲,强调从第二套大纲到第一套大纲的思维过程,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结论(一纲)水到渠成。但是,得出结论之后就放下了,没有让学生及时进行有意识记,也没有及时灵活运用,没能进入认知循环。结果导致班级成绩暂时下降,甚至还不如死硬背的结果(当然,人家费的时间更多。)

    关于这两种记忆,咱们后面还要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先按下不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氏:关键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i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