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氏:思维课(一)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06:21 被阅读52次
365/114

(接上回)

说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理解了原理,才能追溯到问题的源头。

皮亚杰认为,婴儿在刚出生时,意识里是混沌未开的(就像盘古开天辟地之前那样)认识的开端,并不存在一个我和客观世界,然后我去认识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既不存在我,也不存在客观世界,一切都在未分化之中。

在婴幼儿的前两年,是脱离自我中心状态的过程,(渐渐区分主体与客体的过程,即感知运动时期),主客体如何分离?自我意识如何产生?这都源于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在婴儿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借动作因而扩展,通过同化与顺应,完成人主体与客体相互适应的过程。

如果能理解这些,便可理解直观性、思维课,不论孩子以后的学习多抽象(一直到语言符号),这种经验的核心和起点仍然是动作。如果遇到困难是因为抽象,就要恢复直观性,以建构经验。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学习就是给予大脑一些有益的刺激,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和智力的发育。故,直观性、思维课等等,都是刺激大脑的有效途径。

狼孩是如何形成的?

是孩子生活环境太单调,缺乏与环境交流造成的。其实狼孩遍布我们周围,只是程度不同。许多小孩愚笨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的结果,思维课在这里看起来的积极作用,讲故事,获取大自然,交流观察都是有益的刺激,大多数落后的孩子并非先天智商有问题,而是经验不足,是缺乏思维课的结果。长大后,是缺乏阅读的结果。

1.什么是思维课?

苏氏认为,所谓思维课,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受周围事物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的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出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思维课的目标很明确,第一、让词语复活起来,使词语鲜活,与活生生的形象建立联系。第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好奇心,引发情绪上的认知兴奋。也即让大自然的画面印入意识里面去,在此基础上确定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比较各种事物的质和特征。

2.为什么要进行思维课?

这是由儿童的思维特征决定的。实践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孩子们要能够看到、听到、触摸的到,思维才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孩子思维需要直观性,源头就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具鲜明又生动,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等,儿童能够敏锐地感知,长久地记忆,甚至会产生哲学问题。所以,大自然是思维的源泉,思维课需要在大自然中进行,儿童提供身处其中,能更好地感知、思考,识记和推理,从而使大脑神经元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鲜明或者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大自然只是提供思维的源泉,因为其中存在着成千上万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刺激学生进行思维。思维本身就是对关系的不断抽离,这种抽离原本是活生生的。所以,所谓的思维课,一出生就要不断进行,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有助于思维形成。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读苏氏:思维课(一)

    (接上回) 说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理解了原理,才能追溯到问题...

  • 读苏氏:思维课(二)

    (1)前期准备:要有明确的目的,并研究一些资料,提前亲身去考察体验,并选择相应的自然环境,周围有包含相关因素。 (...

  • 面对“思维课”的反思

    在读苏氏教育之前,我对“思维课”的理解停留在望文生义的层面,肤浅地认为思维课和数学为代表的理科关系密切,我...

  • 读苏氏:劳动(一)

    苏氏使用劳动这个概念,大致有四类含义: 1.广义的劳动,指包括了学习和实践在内容的一切创造性活动。 2.指实验,是...

  • 读苏氏:直观性(一)

    关于直观性,苏氏在第30条中说的非常具体而清晰,咱们再回顾总结一下即可。 第30条: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

  • 【读书笔记】骚与赋

    读《苏氏赋学指南》卷二 苏氏认同赋之种类与流变为五: 骚赋——楚辞 汉赋——大赋 骈赋——魏晋南北朝 律赋——唐宋...

  • 读苏氏:关键知识

    上次,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和自尊心。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自尊心源于成就感。虽然成就感的来源有很多,但对...

  • 读苏氏:劳动(二)

    假如在学校里给你的班级一小块空地(或者你争取到了一小块地,无论是曾经的垃圾场,或某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你能用它来...

  • 读苏氏:要保密

    苏氏最后一条建议——保密…… 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一切建议,仅供教师知道,不必让学生知道。学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

  • 读苏氏:智力背景

    两套教学大纲是苏氏独创的概念。但苏氏的主要贡献却不是第一套大纲,而恰恰是第二套教学大纲。 二、第二套教学大纲。 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氏:思维课(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xg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