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正在掐死谁的命门?
文:疯子哥
乡村教育,历来都是教育中的弱者,近几年尤其如此!
穷乡僻壤,路途遥远,有点“能耐”的老师,都不会到这里上班。在这里教书的,都想尽办法想调走。如此循环往复地进化下来,乡村与城区的师资差距就逐渐凸现出来。
学生、家长也是这样。重视教育的家长,或者成绩好点的学生,为了享有城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拼得一个更好的前程,都千方百计托熟人、找关系去城里上学。这就导致乡村学校的生源与城里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随着私立学校的兴起,随着公办学校“培优班”、“宏志班”的开办,更是对乡村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疯狂的“掐尖”,留下的学生能够坚持完成“义务教育”,就已经不错了。
想和城里学校比成绩,凭什么?
国家提出“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对乡村学校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师资方面,无论是招教,还是招聘“特岗教师”,都是倾向于偏远农村。似乎让人看到了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
但是,另类“掐尖”,正在掐断乡村教育的命脉!
由于大量生源涌入城市,城里教师严重不足,“招教”指标又以农村为主,有的地方就出台了相应政策:让城里学校在乡村学校“掐老师的尖”!
每年暑假期间,都要组织乡下教师进城的另类“招教”考试。
有年龄限制:只要年轻力壮的,不要老年教师;
有教龄限制:只要有工作经验的,不要刚上班的新手;
有政治思想要求:只要觉悟高、听话干活的,不要无品无德、调皮捣蛋的;
有业务能力要求:只要近几年教学成绩排名全县靠前的,不要碌碌无为、教学效果不突出的。
……
这是不是要把乡村学校的“好老师”都弄走的节奏?
每年国家都要招聘大量的特岗教师,地方也会通过招教吸纳大批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到农村薄弱学校服务任教,给已经羸弱的乡村教育补充了新鲜血液,这本是一种利好。
可是,这些少男少女在乡村学校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凭着在下面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在基层学校培养锻炼出来的业务能力,通过进城“招教”,堂而皇之地进了城。乡村学校里,只留下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好,教学手段落后的中老年教师,以及刚入职不久,经验不足,正处于摸索、学习、积累时期的新手老师。
这样势必形成,城里都是精兵强将,乡村都是老弱病残的师资状况。
这时候来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痴人说梦吗?
生源流失了,怪乡村老师自己不争气,保不住苗儿。教师的流失,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个责任又该谁来承担?
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均衡。其中,教育资源是外在的物质基础,而师资力量是内在的灵魂与命脉!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楼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8895264/ed3d1674d31c5db0.png)
要想真正做好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留着乡村教师不想走,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而不是年年选拔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进城。
这种对乡村教师剪羊毛似的“掐尖”,会彻底掐断乡村教育的命脉!这种新型的教育失衡,是对所有农村孩子的不公平!
又是一年“掐尖”季,乡村孩子睁大眼睛,呼唤着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