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萃伍小染的能量站火星人有共鸣
反鸡汤:高晓松才有“诗和远方”,你可能只有“尸和远方”

反鸡汤:高晓松才有“诗和远方”,你可能只有“尸和远方”

作者: 温音宁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08:51 被阅读9068次

许巍是国内独树一帜的歌手,他只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唯一一次破例,是因为高晓松,是因为高晓松作词作曲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一提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许多人都会自然地说出“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像《罗马假日》里面的那句“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

这是条件反射,是膝跳反应,可怕的是你盲目当作走向远方的号角。

我已经无数次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感慨:工作、学业、生活的不幸,就是“苟且”,所以要奔向诗和远方。可远方真的幸福吗?普通人真的有资格走向远方?

01

你所向往的远方,是别人厌烦的当下

脱口秀演员李诞来自内蒙古,他说,一点也不喜欢大草原的生活,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说辞,其实是美化了大草原的不方便。

他举了个非常有画面感的例子。草原上的蚊子有拇指那么大,被蛰到不残废也会有得受的。尤其是大便的时候,得来回地摆动屁股,随着摆动的还有翔……这可是会飞的翔啊!画面太美我不敢想。但我忍不住假设:如果蚊子同时蛰脸、手和屁股,额……所以,练武术,扎马步,别去河南嵩山了,去大草原吧。

毫无疑问,远方的大草原不是完美的,让外人一直生活在那里,需要勇气。就像有句俏皮话说的: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

国庆期间出游人数增多,有人在朋友圈埋怨堵车和排队,看的不是风景是人头。看到一张头顶塑料袋防晒的照片,像极了一条内裤,我不厚道地发出了一阵猪笑。

我还看过一个让我虎躯一震的论调:普通人都是在节假日出游的,真正的有钱人想什么时候旅游就什么时候旅游(让正在码字的我情何以堪)。

02

在该承担责任的年纪出走,是一种犯罪

如果你是一个丈夫,你在不在乎你的妻子穷到去讨饭?

“我一点也不在乎。”说这个话的是《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他的一生简直可以说是“海边的别墅——浪到家了”。

伦敦证券行业的思特里克兰德年过40,突然某一天,想去学艺术,好学是好事,可你特么抛妻弃子,远走巴黎,再也没回过家,这就说不过去了。

在巴黎,即使穷困潦倒,还是乐此不疲,并且和恩人的老婆好上了。那个死去活来,如胶似漆,他们就是所谓的真爱吧。谁知道,这哥们有出走的瘾,世界那么大,他想去马赛。临走时,他说,情人啊,我要继续追梦去了。你去死吧,我不会在乎的。

接着,这思维清奇的哥们,干了一件把人雷得人里焦外嫩的事情——抛弃文明生活,来到了南太平洋群岛上生活原始的小岛,娶了一个土著姑娘,劈柴,喂马,但再也不周游世界了,因为老了,病了,死了。

试想一下,他的前任一觉醒来被莫名其妙地抛弃,简直就是一脸懵逼本人。思特里克兰德幸好是小说里的人物,放在现在还有多个老婆,你让中国两亿单身情何以堪。

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90后穷游中国,放下家中生病的亲人不顾,等他回到家时,斯人已逝,他懊悔不已。

盲目地向往远方,不应该叫不负责,应该叫犯罪吧。

03

没高晓松的命,就别得高晓松的病

看《晓说》,高晓松说,我小时候,有什么不懂的,想找哪位中国文化名流和各领域的专家,随时都可以找到,随时都能得到最权威、最合理、最直接的答案。

我感觉这胖子在吹牛,但我查了高晓松的资料后,不得不大写的服。

高晓松祖上几辈都是中国文化界或者科学界巨擘,家学渊源,注定会让“诗和远方”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他告诉别人,不买房,四海为家。不是他没有能力买房,是他想买,随时随地,anytime,anywhere(不好意思,把我仅有的两个英文词汇用了)。

他随心所欲,浪迹天涯,也是他母亲极力推崇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在哪里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不洒脱一点?

他母亲说,不需要高晓松为家庭负重。高晓松父母辈都是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怎么可能担心养老问题?这类人有股“气”,和葛优不因为8000万出场费参加真人秀节目的性质一样。

有次,高晓松带领剧组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政要、商界大咖无不亲临接待,规格就像国家之间的交往。

所以,普通人和高晓松的差距,不仅是金钱的差距,还有时间的差距。

高晓松说不在乎钱,是因为他有很多钱,他出场费媲美一线明星,还有坊间说法,他的“杂书馆”保存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史料和文集,价值连城啊,朋友。

普通人在此生赶上高晓松也是有可能的,和发明治愈绝症的药可能性差不多。比较现实的是,他们的孙子希望更大。

你想想,高晓松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最顶尖大学教授、或是院士、或是文化名流、或是知名大学创办者,你至少得先当上清北的教授吧。

04

强大自己,更容易抵达远方

其实,相比现在很多人把旅行当作跟风,把炫耀当作满足,我更同意高晓松说的: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对于脑瘫诗人余秀华来说,写诗是她的远方;对于盲人阿炳来说,《二泉映月》是他的远方;对于钱钟书来说,杨绛是他的远方;对于美食博主姜老刀来说,做饭是他的远方。

人生应当是充满诗意和趣味的,而远方则是内心的净土和向往,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种美食。

不是人人都是高晓松,更不必生搬硬套高晓松的生活方式。没高晓松的命,就别得高晓松的病了。

虽然我们暂时没有说走就走的资格,没有随时随地走向诗和远方的能力,但可以拥有向往诗和远方的心。

与此同时,更需要做的是:强大自己,你才会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和能力。

强大的人,更容易抵达诗和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鸡汤:高晓松才有“诗和远方”,你可能只有“尸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su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