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社:百家之流变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2-10 13:15 被阅读0次
    读书社:百家之流变2

    许多读者心存这样的疑问:诸子百家为何在后世只剩下了儒家和道家?就目前而言,尚有不少人并不认为诸子百家均已消逝,而是觉得其学说不过是化整为零的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这种观点自然不能说是谬误,而是对“百家”定义不同导致的见解分歧,故此讨论问题之前,先定义好名词概念及其内涵,才能避免鸡同鸭讲。

    读书社:百家之流变2

    接续上文《读书社:百家之流变1》

    恰恰这也是要害所在,官方代表皇帝官僚集团的利益,虽圣贤之书,体现的确实统治者的意志,伴随着统治阶级对思想舆论的钳制,老子、孔子二人双双被送上神坛,学人士子只管朝拜罢了,谁人敢非议神圣之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官吏书生也决然不会客观转述圣贤思想。比如先儒专门讲解禅让制度优越性的《唐虞之道》,若非从坟墓里挖掘出来,今人绝无可能知晓早期儒家公天下之心如此。

    至于道家学派在后世的存在,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在犬儒弄权的时代,天下读书人无不以儒家经典为必读课目,说凡有入仕为官之心者均是儒生也不为过。道家学派在行政系统坐冷板凳之后,转而像民间流传,黄老道家和方仙术士为黄老道,黄老道再吸纳儒家、墨家、医家等学术形成了早期道教的雏形。而再后世的近两千年里,道士充当了道家学派传承的主力军。

    不难发现,道家早已经不是先秦的道家,儒家也早已不是先秦的儒家。至于诸子百家为何最终合流儒道两家之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有信仰,儒家改革了西周时期的天命观,道家开创了“道体独尊”的客观信仰,他们都不在寄希望于飘渺虚无的牛鬼蛇神,而是认为事件存在不以个人意识为转移的某些东西。

    儒家说是命,道家说是道。再者两家均有极强的包容性,无论何种学问,均能取长补短。法家、兵家、纵横家(外交家)他们虽说也有形而上的思考,但总体是以做事为实务,停留在“术”的层面,而缺少对终极意义的思考。于是各家术之所长,便为儒道两家所取。

    事实上,大一统之后的各家学派均是杂家。不同的是终极信仰的问题,于是便各自站队,终归形成了儒道与外来佛教三教并力的局面。不难发现,佛教虽为出世之说,但同样具备儒道两家的特点,有信仰,能兼收并蓄其他学派的学问。至于各家学派退出历史争鸣的舞台,各有原因。比如战国时期风靡一时的农家许行,他认为剥削是可耻的,君主官僚体系要自己种地自力更生。如此主张,倘若我是秦皇,亦将焚其书,坑其学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社:百家之流变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rk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