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追剧非《包青天》莫属,不仅是因为剧中的展昭是帅气的何家劲饰演,更多是为剧中环环紧扣烧脑的案子。也是在那时种下了福尔摩斯的种子,分分钟钟进入侦探模式,如水冰月一样瞬间成为正义的化身。
再后来又出来《少年包青天》,一出来还是三部。有“中年版”作品做前车,“少年版”有过无不及。“少年”出来之初时,看得纯属一个热闹:牢牢被谜一样的命案牵动着,到真相大白天下,那叫一个舒坦。
经典的东西总会引人无数次观赏,前几天又重温了那些谜案,感觉以前看得那些可能都是假的。犹如误会多年的老朋友,重新见面彼此坦诚后清除之前看法。
不论哪个版本,都离不开铁三角——包拯、公孙策、展昭。这个三人侦探团队里,取自己之长补队友之短,再一次证明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当初包拯和公孙策还是同校同学时,公孙策是抵触包拯的,很是反感他。大有当初“即生瑜何生亮”的味道。真不能怪公孙策小度量,论颜值他比包拯白多了,论家世他还是个官二代,论智慧他们不相上下。
既如此,后来心高气昂的公孙策又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做个师爷,帮得还是曾经被自己视为竞争对手的人?公孙策不是傻,只是合作了那么多次后,他清楚自己败在哪里!相反正是他聪明,发现自己薄弱处后及时修正走下路的方向。
聪明人不是IQ值可以证明的。即使位居别人身后,也愿倾余生所有补全自己所短——这才是智慧之举。
每个谜案都是乱遭遭线团,每多出一个证据都会让线团更加乱。这个时候找到线头才是最关键,抽丝剥茧最重要的就是不被外界干扰。公孙策虽有着包拯一样的超能智慧,只是他把自己的智慧锁在无数的条条框框里,那些常理死规则束缚着他的思考。
或许是包拯一心求真相,明知真相残忍也要查明,因为真相是唯一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人才会以“铁面无私”尊称他。不按套路疯涨了他的异类思维。
公孙策虽也求真相,但心里是有抵触的,他有些怕真相的残忍。所以才会用常理推测,正常出牌。
智慧就是一颗见风就长的种子,被锁在规则条框里的智慧就受到了限制。智慧更似一条鱼,包拯的鱼是遨游在无边的大海里。而公孙策的那条鱼只是生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总会碰到缸壁。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怀才不遇,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又或是看到了对不愿承认,不愿在意,更不用提倾所有补改修正。能做包拯固然是好,但佛说凡事不可强求。看脸的世界,没有颜值留在幕后确是个好选择。
真正的成功不是打败别人营造自己的大好名声,反之能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缺,看淡一切荣誉消除欲望,更值得后人仰慕钦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