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十四
【原文】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大意解读】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看它却看不见形象,这个感知的结果叫做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听它却听不着声音,这个感知的结果叫做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触摸它却触摸不到实物,这个感知的结果叫做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故 混 而 为 一 。
这三个感知的结果都不可得,都不可思议,所以,干脆把它们看作是一回事吧。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它的上面不明亮,下面也不昏暗。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
无明无暗的状况让人无法言说,只好回到“无物”这个说法吧——没有东西的样子。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东西的样子,也称做惚恍。
迎 之 不 见 其 首,随 之 不 见 其 后。
迎面看不见它的头,跟在后面也看不见它的尾。
执 古 之 道,以 御 今 之 有 。
把握了本来就有的道,目的是用来驾驭管理眼前的诸有。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能够知道源头,这也是“道”的开始、纪元。
【读后略议】
这一章告诉我们,如果非要说道是什么模样,那么,它的模样就是无明无暗、无形无相、无头无尾,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让人不可思议,就这个模样。
道家的“恍惚”如同佛家所谓的空、法身。人们认识它,成为它,目的在于认识万有,把握万有,运用万有,圆融圆满。
这个说法也像禅宗中的所谓标月手指,说的再像,却不是月亮本身,要“见”月亮,还须心悟。
品味《道德经》之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