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怀旧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是的,我们这里过年要磕头,我也曾觉得很丢人

是的,我们这里过年要磕头,我也曾觉得很丢人

作者: 如此青梨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1:12 被阅读644次

“妈,要是我以后找的对象,他们那里没有过年磕头的习俗怎么办?”

“那就不磕。”她顿了一下又说,“哪有过年不给爸妈磕头的?!”

“很多,我身边好多人家里都没有这个习俗......”

图片来源于微博上截图 坐标:山东 临沂 最南角的郯城 过年有磕头习俗

01 面对磕头习俗你会是什么态度?

过年在家里复习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期间推出了一周的春节特刊,其中一篇《春节习俗变动的背后》中提到“磕头见节”习俗的变迁,以及微博上人们在讨论这一习俗时的不同反应。

作为一个过年磕头的长期执行者,我也忍不住翻开微博看看全国各地是如何看待这一“陋习”的。有无所谓的、有支持的、有嘲笑的、有赶紧撇开关系的,有黑山东人的,可谓众生百态。对于那些赶紧撇开关系的,武志红老师的一句点评很有意思,他说:“这种回复,是觉得有这个陋习会带给自己羞耻感,所以赶紧澄清,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我所在的集体,是没有这个让人脸红的陋习的。”

看完这些回复我自己会心一笑,刚才说我是这个习俗的长期执行者,这些心理变化,我都曾经历过。

02  磕头往事

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饭前第一件事就是要给爸妈磕头拜年,今年的春节,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在家,磕头场面就冷清了些。

过年给长辈磕头这件事情从我记事起就存在。那时候爷爷奶奶还在,过年都在乡下老家过,所有的亲戚差不多都在一个村子里。大年初一的早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组团挨家挨户地去长辈家拜年。小时候跟着大人到了亲戚家,大人们磕头小孩子也就跟着,遇到和大人同辈的,就让孩子们独自磕头拜年。那时候的小孩子还没有现在孩子这么有个人主见和想法,并不觉得磕头是件让人尴尬的事,跪下磕个头,然后大人们要么给糖要么给个五块十块的,感觉就是热热闹闹,图个喜庆。

后来长大后上了学,看到新世界了,学了点新知识了,再回来看这“陋习”,怎么都觉得哪里不舒服,感觉磕个头就是要了命似的,倍觉难受。和同学们聊起来,也会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家还有这“陋习”。

其实有一两年,爸妈说不用磕头了,不要这个老古董了。不过忘记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习俗还是继续延续下来。大概是因为,“有些事情,总也需要些仪式感。”

小时候的春节,有满堂嬉笑唠嗑的亲戚家人、有此起彼伏的鞭炮、有贴春联的白面浆糊、有抹一下便沾红了双手的红春联、有小孩子总想争相跳起来撕掉的门钱子、有熬着各种年夜饭的炊烟、有堂前摆满了饺子汤圆水果零食酒水菜品和点着的檀香的祭祀台子、有成群结队磕头拜年的人群......后来,离开了乡下,这些仪式感一点点减少,比如奶奶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人摆祭祀的台子,再不会望着缕缕微烟发呆。虽然吃喝玩乐有了越来越多的花样,却总也少了那些能让人念及故人的仪式感。

给长辈磕头这个“陋习”,虽然陈旧,却仪式感十足,大概就因为它独有的涵义,便在夹缝中留了下来。

03  集体意识到个人选择

在武志红老师看来,磕头见节是一种集体意识,磕头背后的羞耻感和愤怒等,已经成了无意识的内容,不被我碰触和觉知了。这个习俗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认认一家子,一是给男性晚辈树立等级感(对长辈的尊重,对个人的贬低)。

而如今这个习俗的衰败也意味着,原本因为村子生存环境恶劣而凝聚在一起的家族这个层级的集体的瓦解,当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发达,法律相对趋于完善,个人可以依赖于更大的集体,而不必依赖于家族这个集体了,这就导致了个人自由空间,或者说个人能量空间的扩大,个人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交际,于是很多传统的习俗开始变化。

不论是集体意识还是个人空间,从跟随到尴尬再到接受,磕头这个习俗其实也见证着我的成长。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一群人在离别席上,回顾着往昔种种,彼此相互望着却说不出任何话来,千言万语尽在酒里,而后一饮而尽,这一饮好像千言万语都吐了出来。忘记哪一年开始,磕头对于我来说便有了类似这般感受。

我自从离家去上学到毕业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有一年回家过年,那时看着奶奶虚弱无力的身子,看着爸妈日渐老去的背影,感觉所有的祝福的话语都变得苍白。越是成熟之后,想起从前年少无知时说出去的那些伤害他们的话语与行径,越发觉得长辈们的不容易。所以这一跪,是感恩父母一年又一年的不离不弃,是祈福他们平平安安的虔诚,是乞求原谅这一年因自己的不懂事带给他们的担忧,是愧疚于在他们逐渐老去日子里的长久缺席……

我不知道这个习俗还会持续多久,但知道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也没有什么羞愧的,不过是一种无声的表达。

仪式有很多种,恰巧是这一种而已。

你那里怎么给长辈拜年呢?有没有难忘难舍的过年习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

  • 是的,我们这里过年要磕头,我也曾觉得很丢人

    “妈,要是我以后找的对象,他们那里没有过年磕头的习俗怎么办?” “那就不磕。”她顿了一下又说,“哪有过年不给爸妈磕...

  • 写文章,谁还没备点高质量图片网站

    年初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是的,我们这里过年要磕头,我也曾觉得很丢人》,因为被加入首页,阅读的人也多。有一天突然收到...

  • 也谈过年磕头礼

    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其中除夕前后的祭祖仪式尤为隆重。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较多,祭祖时很多地方...

  • 因为我犯错了,婆婆公公一起打我

    我的事在村里人尽皆知。 我觉得很丢人,婆婆公公打了我,因为我犯错了,大家应该也能猜到是什么事。 是的,我出轨了。 ...

  • 回家过年(四)

    平凡·原创 02磕头 我们这里的习俗:给“主”(祖宗牌位)磕头,给长辈们磕头。 我和姐姐先去“主“”所在的小院。正...

  • 大年初一,七要七不要

    【七要】 一,要瞌头。 过年的主要活动是磕头。 早上起来,满堂儿孙,包括媳妇,都要给长辈磕头作揖。一齐跪下,同时完...

  • 说说过年磕头

    我是山东人,不过已经在江苏安家,童年少年时在山东的记忆犹新,山东的规矩迷信很多,家里来客人小孩妇女不能上桌子一起陪...

  • 过年,拜节,磕头

    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和妻子一起出门拜年。 此时是凌晨6点23分,天色昏暗,道路结冰,行走其上需要小心翼翼。 伴随着...

  • 磕头拜年

    现在已经看不到过年给长辈磕头拜年的现象。 我小时候,过年给爷爷磕头拜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孙子辈七八个人来到爷爷...

  • 请原谅我高估了人心

    下午我妈和别人吵架了。是的,破口大骂那种。我觉得很丢人。有这种想法真是太可恶了。 刚吃过饭不久,我上厕所。听到外面...

网友评论

  • 岳林林:我们这里还有,我也愿意延续下去,和我有同感的人也很多
    如此青梨:@岳林林 是呢,感觉身边好多人也觉得 有必要延续下去,特别是在越来越没有年味的今天
  • nariance:原来写了一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盗用别人的图片作品了啊。受教了
    如此青梨:@会谈人生的大狗 呵呵
    nariance:@青_梨 哎呀,真是盗图狗现在都这么理直气壮了
    如此青梨:@会谈人生的大狗 图片是百度上找的,如果有盗用您的图片,忘告知。没必要这么酸
  • 安晨樱:上个情人节因为前任再次逼我结婚后过年回家磕头,我拒绝后分手了。磕头确实是个仪式,没什么特别的。可能现代社会网络太发达,而且很多人太闲才会一直讨论这个事情。
    如此青梨:@安晨樱 嗯,网络发达了,各自发言自由了,什么都可以拿来讨论了:smile:
  • 末日之花:很棒,感同身受。
    如此青梨:谢谢~~看来有相似的经历。:blush:
  • 书虫一名:现在依然磕头
    如此青梨:@书虫一名 :grin:习俗还是存在,心态可以转变
  • 不吃灰:见过大佬,只是来打个酱油
    如此青梨:@不吃灰 :smile::smile:
  • 追梦的南瓜:我们村以前也是要磕头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外面回来的磕头越来越少了,然后变成鞠躬,最后干脆鞠躬也没了,说句吉祥话,家里孩子拿个压岁钱就走了。年过的也越来越没仪式感,越来越没意思了~
    如此青梨:@追梦的南瓜 :smile:这就要靠每个家庭的坚持了。就像磕头,有纯磕头,有一叩三磕,有些人接受不了磕头,叩首应该可以吧
    追梦的南瓜:@青_梨 不久的将来还有礼仪之邦一说么?我们不再尊崇的文化,越来越多的被别的国家借鉴而去~
    如此青梨:@追梦的南瓜 是呀,就是这种集体意识逐渐消散,个人选择越来越多。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过年仪式,我觉得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每个家庭可以自己选定一些新形式。
  • 153e9fd824cf:碰上个嗜赌又好吃懒作的爹还磕头吗?老实本份的为子女操劳的这磕头应该,这只是仪式,以后是敬孝。
    如此青梨:@温水中的鱼_b5c9 :blush:这不过是个仪式,如果自己不情不愿跪了自己也不舒坦;另一方面而言,除非有些父母实在太过分,抛家弃子,无恶不作,这样实在难以接受。而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正视父母不完美的一面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 夏木好爸爸:个人认为,想磕头就磕头,不想就算了,全家高兴就行,用不着提纲上线的。
    如此青梨:@夏雨晨 很多地方有这个习俗,如果不磕的话可能会引来一些争议,也就是说到的集体意识。不过好在现在大家都越来越能接受更换形式

本文标题:是的,我们这里过年要磕头,我也曾觉得很丢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b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