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几年前了,友人问“我”有什么“本事”,即是朋友问,也就直言不讳了:“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其实,这既不是“狂妄”,也不是“夸张”,更不是“骄傲自大”,这只是生活的真实、真实的生活。谁人不是这样呢?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即如当下的“疫情”再发,不都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作为?还能因为“疫情”而“不活着了”?生活,必须进行下去!——有困难,克服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困难,不犹如“山”?问题,不仿佛“河”?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还能怎么办?
所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是一种对于“本事”的“哲学上的表征”,而不是“常识上的表达”,更不是“科学上的表述”。哲学总是以“语言”在“表述”或“表达”什么,但“哲学语言”是“表征”——重在语言的“内核”-意义,而不在语言的“外壳”。——只见“语言”而对待“哲学”,永远是“哲学的门外汉”。
自3月6日至今,我“泡在”《哲学修养十五讲》中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收获不作细说,只讲一个感觉:所向披靡(现代汉语词典注解是:凡是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都随风倒伏。比喻力量强大,所到之处什么也阻挡不了)。其哲学表征则是:在哲学的海洋自由航行了,所到之处都是乐趣——乐在哲学的语言之美、思维之美、理念之美、境界之美,正可谓“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了。
贵在一个“泡”字!——由“泡”还能有什么不能“溶解”的呢?“溶解”了,不“所向披靡”还会是什么?
“所向披靡”标志着读哲学之方法的完全成功。“泡”就是“悟道”之法的一种哲学的文学表达。
方法的成功,不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所在么?不是能力的真正获得与提升所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