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在房间一隅的那些书籍,有的早已是页角磨损,书面残喘。随意拾起一本,是薄薄的一册《屈原列传》。
第一次认识屈原的时候,我只晓得他是个历史人物,也晓得他是被后人贴上“不与同流污”“廉洁”诸如此类标签的历史人物。人们总习惯给伟人贴标签,同样的标签我在陶渊明等众多古人的身上也见过。
学生时期,好些时候,我们稀里糊涂地学了一篇课文,把幻灯片上的那些个标签照搬到自己书上,心思细腻一点的女孩还会特意注在书上的人物画像旁边,看着画里或是惆怅或是豪迈的古人,仿佛就在对他们说“诺,这是我们眼中的你,怎么样,您还满意吗?”
我向来不喜欢上来就给他贴标签,也不爱看后人对他的投江指指点点;我想屈原投江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将来会有那么一群学生,围绕着自己该跳还是不该跳争得面红耳斥。
所以当我听闻有同学在预习这篇课文痛哭的时候,我最初和他人一样诧异,注意力都放在那名女同学身上。好怪,有什么好哭的?但无意中,我瞥到书上的那一句“颜色憔悴”,紧接着又是“形容枯槁”,我好像有点懂那名女同学了。
高中的回忆如潮涌现,回到手里的这本册子,里头少得可怜的写意人像,再看时,心底却莫名涌出些同理的情感。江风萧瑟,他徘徊在江岸,披头散发,衣衫褴褛;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仿佛他才是那个不堪小人。头发乱?袍子脏?无妨,自己趟过的浑水还不够多吗?在一片混沌中夹缝生存,殊不知浑水早已快过发冠。他挣扎着呼吸,却在沼泽中越陷越深,没有人愿意拉他一把,因为更多的人选择亦步亦趋。但他偏不。
滚滚的江水啊,你是否愿意帮他冲刷去那些肆意妄为之人在他身上留下的斑驳污垢呢?
旁人不信,但屈原信。
我多想穿越到他的身边去抱一抱他,尽管在他的眼中,我还是个未经世事,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如果我能够站在他的身后,哪怕只有一个像我这样人,他兴许会犹豫的吧。可是没有人这么做,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触碰他的心灵。
渔夫出场的时候,我是有些欣喜的,总算是有人劝劝他理解他的吧,会让他带着执念活下去的吧。可渔夫到头来只是说:“何不随其流扬其波”,他还是不懂屈原,他的话只会让屈原自投汨罗江的决心更加坚定。
当你是孤行者的时候,走投无路便是路。
屈原,我好像有点懂你了。但我终究不是你,我没有满腔热血,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与执念,我不曾在朝廷中摸爬滚打多年,更不懂古时的人情事故,我从小就被灌疏“珍爱生命”“善于求助”的思想,这与你所处环境和所述观念截然不同,我好像又不懂你了…
所幸,我们永永远远地记住了你,我们痛斥批评着你所恨的朝廷,更多的人选择理解你,屈原,你不再是一个人。
“即使是野火焚烧,即使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纵使江水寒冷刺骨,纵使江岸别无他人,但潮起潮涌间,江波粼粼中,你的志向与信念依然熠熠。
众多的星星聚集在月亮身边,其实它们相距十万八千里;尽管我们在时空上与你相距十万八千里,但你依就是我们的信仰。
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委屈至极而又倔犟的屈原,哪怕是一个看文章都似懂非懂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