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电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感动于别人的故事。你也许为故事哭或者笑,到最后都不敢承认激烈的情绪因谁而起;你也许从此爱上扮演故事里某个人物的演员,凭空在他们之间划上完美的等号。
看一场电影的意义,很多时候存在于故事之外。比如,看一场电影时的天气、时间、地点、环境,可能的话,还有陪在身边的人、你们之间的对话(温暖的或者不太愉快的)。它们最后变成无可复制的体验与心情。
一场电影带给你的意义,是那一段与电影有关的时光刻在你的记忆里,时常被打捞,翻拣。
《后来的我们》
“五一”前后,《后来的我们》成功地在手机上霸屏。打开任何一个公众号,都能看到它的影评——其实很多都已经不算是影评了,贴切一点说,无非是借一部电影回忆拥有某个人的过去,感叹失去某个人的后来。
喜欢刘若英的《后来》,歌曲有太多留白,足够你一次次唱那些听过的、见过的、经历过的故事。不太喜欢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电影被一个别人的故事占得太满,要命的是,虽然自己的泪点很低很低,而这个故事仍然不能触碰内心脆弱的防线。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爱情败给了什么?我们在哪里开始走散?
时间啊!不然,还能是什么?时间让你看清:他给的,不是你想要的;你要的,不是他能给的。
所以,到了一定年龄,与其纠结在追忆过去、叹息后来的矫情里,不如实践另一种人生态度——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后来的你,也许经历了很多失去,即使没有“我们”,但拥有了更加丰盈的自己。
《幕后玩家》
同样是探讨爱情与金钱之关系的命题,与《后来的我们》相比,更喜欢《幕后玩家》的诚实。
《幕后玩家》在讲完故事之后,尘埃落定,回归生活,情感世界不再拖泥带水。
热烈地爱过——因为爱,所以走进你的世界,去认识你了解你并懂得你。
也曾迷失过——努力为你创造为你付出,却忘了爱你的初心,忘了爱情最开始的样子。
幸运的是,彼此愿意在成长中领悟——
“为什么这么多年你做的云吞味道一直没变?”
“也许是因为我没变吧。”
原来,幸福的滋味并不神秘,配方如此简单。
人生注定面对形形色色选择题,每一次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失去。关于爱情的复杂命题,诚实一点,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对方要的是什么,只要努力,可以找到最舒适的归宿。
如果爱情是一棵开花的树,根植的土壤必然是诚实的生活,脚踏实地的、心无旁骛的生活。
夜场的电影落幕,从别人的故事里走出来,像从一个冗长的梦里清醒。穿行了几条街巷,寻找只在夜市出摊的美食,它们是这座小城的民间特色之一,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市井生活。
走在路灯下,刚出锅的美食捧在手上,热气腾腾。白天的菜市场在夜里变身大排档,忽然就想到读过的一篇长文,作者只为阐述一个事实和道理:菜市场是治愈内心伤痛的地方。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沸腾着热语高声,鲜活而酣畅,是生活最朴实的底色,是活着最原生的满足。
那一刻,果然就感到无比的满足了。它与电影里别人的故事有关,与电影外真实的生活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