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元素
1. 小说的标题
2. 小说的开头
3. 小说的结尾
4. 小说的情节
5. 小说的人物
6. 小说的结构
7. 小说的题材
8. 小说的叙述
9. 小说的主题
10. 小说的语言
6. 小说的结构
小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物,短篇小说的人物不宜过多,突出两三个主要人物即可,主要是与矛盾冲突相关的主要人物(圆形人物,较为丰满)。其他为了情节需要而出现的人物都是工具人(扁平人物),不那么重要,要么不出现,要么顺带提一下。雕刻某个人,只需要把它的整体形象刻画出来就行,至于他穿什么衣服,周围有哪些人物的衬托,这些不属于短篇小说需要塑造的。它就像匕首一样,短而钝,直接突出某个重点。所以短篇小说的人物要少。
怎样塑造人物,怎样把人物写得立体鲜活?
对人物要进行分析,对人物要非常熟悉,就像自己生出来的一样。起初,可以列个人物小传,比如人物的长相、年龄、身高、着装、口头禅、哪里人、都有哪些经历等,所写人物的这些特点,在写完的时候要能够清晰的表述出来。
6. 小说的结构
· 结构类型
① 线性结构
单线( 时间先后顺序 事件的因果关系 )
复线( 主复线 三线 多线 交叉式的复线 平行式复述 )
② 网状结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构成小说的情节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意识流小说中 ,它突破了一定限度的时间线,所以是辐射出去的,主要凸现人物的思想、意识、联想、想象、梦境、直觉等等。
③ 画面结构
每个章节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的,通过景物、场景为主体画面的单元组合,这种方式比较新颖,不在乎人物形象,更在乎这种场景。看起来像是新的,但实际是在炫耀技巧,有点像电影剧本,给人一种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现主题。但场景无关联,比如第一章战争的场景,第二章是某城市的场景,第三章某下水道的场景,但这些场景并无关联,只是以同一个主题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而已。
④ 象征结构
整个小说围绕某种形而上的抽象概念或者意识、思想观念而展开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讲,一个人变成了甲虫,但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它就是一种象征。
⑤ 摇摆式结构
在叙述上采用左右摇摆不断推进的方式,让文章看起来非常活泼,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如《变色龙》围绕这只狗是谁的展开,而一会说是哪位将军的,就对它好,一会又说是某个酒鬼的,就赶紧把它赶走,某夫人的等等,这就是一种摇摆式的方法。
⑥ 对话式
没有什么叙述,全是对话。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都是对话体。
⑦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心理设立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隐藏在游戏里面的一切迷局,都是他抛出来的。延迟式让真相一步步往后延迟到结局,让读者的期待往后推。这种形式适合悬疑类小说。
⑧ 突转式
突转式表现在小说的结尾,类似于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形式,给人以突袭感。
突转式与突袭感的区别:
突袭感给人以心里面的震颤;而突转式是在情节上的翻转。
⑨ 故事套娃式
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里有微故事。如《一千零一夜》 一集一集的延续到下一个故事里面。
7. 小说的题材
梳理题材 关注题材
题材也就是小说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因为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写成小说。
作家基本上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题材。如沈从文写的湘西、莫言写的高密,贾平凹写的陕北。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题材领域,要挖掘自己身边有特色的题材,找到自己的题材范围,要深挖下去,可以写故乡、写城市等,所以要关注题材。
8. 小说的叙述(讲述)
① 叙述的视角
要关注作家是怎样写的,也就是怎样叙述的,写作的叙述视角是什么,简单地说是第几人称,复杂些说即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固定视角、旁观者视角等。
② 叙述的节奏
要思考叙述的节奏,即哪里要快,哪里要慢。短篇小说要娓娓道来的慢节奏,叙述故事时要舒缓、要简洁,这样节奏就慢了下来。这里的慢节奏不是简单的慢,和前面讲的提速并不冲突。需要繁复的时候不用繁复,重点突出某一个细节就行。
9. 小说的主题(意蕴)
从大的角度分析:爱、恨、复仇、成长、尊严、人性、品格、苦难等。
大主题下的小主题:死亡的苦难、生活的困苦、未来的希望、苦难下的坚强等。
阅读小说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分析主题,思考主题,把它记下来,长期积累,不断摸索,丰富自己的主题库,从题材中提炼,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凸现小人物的人性。
10. 小说的语言
小说的语言是书面语,具有一定的典范性。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如莫言的爆炸式语言,采用各种感官的写法,句子较为繁复。汪曾祺的句子就较为文雅、简洁。
学习喜欢的作家语言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