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要赚钱,业务就要落地,要接地气。怎么赚钱养活公司,老板想得是最多的,产品经理拿钱做事,两者心态不一样。赚钱这事上,产品经理再怎么使劲,总有种隔着靴子挠痒的感觉,再怎么上心都到不了点上。
说到底,两个点。一个是所处的位置,没坐在那个位上,怎么能有赚钱心切的体会呢。另外一个是「权利责」的不对称性,产品经理没实权,有问题时要跑到前面背锅,有利益时好像没自己的事。
但是要赚钱,就得使劲,手伸到靴子挠一把,也比在外面猛抓强。产品经理,能做这点上的,少。
1
前段时间,跟朋友吃饭,他跟讲了一个跟关于产品经理有关的故事。而这个产品经理,是能把手伸到靴子里挠痒的人。
朋友在一做支付的公司上班,公司名字是「盒子支付」。
2015 年那会儿,移动支付行情也是刚刚起来,没有现在这么热。
有一天,一小哥来他们公司面试产品经理。结果,没面上。
不知道什么情况,这小哥后面没做产品经理了,反倒做了「盒子支付」的代理商。换作一般人,肯定是继续找工作,而且还是产品经理岗位。
我跟朋友瞎猜,估计是这小哥找了好久工作,一直找不到,只好做了其它工作。没办法,只能回老家做事了。
哥们代理的是天津区域的支付业务。到现在已经做了 2 年,哥们的公司业务已经做得很大,当地的大商场,超市都铺设进去了,接入了盒子支付。
现在,哥们的公司已是盒子支付的大客户了。朋友说,就算哥们躺着不做事,凭着支付佣金一年就能净赚几千万。
哥们还挺年轻的,二十多岁。现在来了盒子支付,公司都得好好招待。要知道,他们公司一直都亏损没盈利,也就是最近才收支平衡。
2
我对朋友说,这小哥以前肯定不是做产品的。像我们做产品的,哪会说面试不上,跑去做代理业务了,肯定是继续找工作呀。就算自己创业,那也得做互联网产品啊,怎么跑去做给别人代理业务的事情呢。
想想,能去这样做的人,不一定会安心去做产品经理。而产品经理也缺少这样的行动:当你做某一产品时,你会尽力,但并没有相信它会成功,甚至是怀疑它的。因为,产品的发起人往往是你的老板,可你对产品有不同的想法。
西方谚语说,「Eat your own dog food」。自己做产品,当然要亲自使用。 从那个小哥角度来看,光是「Eat your own dog food」是不够的,你还得先买几包狗粮,然后「Sell your dog food」,去做到:
- 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念。先有信心而后有成绩,不是看见成绩而后去相信。
- 身体力行去实践,为你的判断押注。现在发行基金,不都是说基金经理自购 500 万,持有至少三年。
以上,是一种思维角度,能帮你向下深入业务,感知产品的脉搏。并不是说,你做什么产品,就一定要做相关业务。比如你是小米手机的产品经理,并不一定要开一家手机店卖小米手机。但不妨考虑,如果我要开一家手机店小米手机,我会盈利吗?你会从中发现哪些机会呢?
3
很多机会,就在身边,都可以做类似的训练。经常看到身边有人拧大腿:四年前,微信才开始火的时候,我就知道腾讯肯定会大涨。如果那时我现在买了腾讯股票,现在都已经翻了几倍了。当下次有类似的想法时,不妨买入一些,参与进去。跳到河里,感受水流的波动,然后想办法活下来:
'发现机会-想到-做到-验证结果'。
套用小米的营销策略,这算是产品经理的「参与感」吧。参与业务越深,离市场越近,对市场的理解就越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