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完成了《摆脱精神内耗》一书。
西方宗教文化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就是有罪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被内疚感包围,总是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亏欠他人。但心理学家指出,内疚既有催人奋进的积极面,也有消耗能量的消极面,关键要看我们是否遵循良知,是否能正确面对内疚泛滥的感觉。
一、内疚感是枚双刃剑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会因为内疚感而给予我们奖赏。所以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拿自己的糗事和缺点开玩笑,甚至还发明了很多内疚表情包。据说它们能激发大脑的奖励中枢,缓解压力,甚至让人上瘾。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这样做呢?因为内疚感能激励人们做正确的、道德的事情。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弗朗西斯·弗林认为,内疚和利他行为之间关系密切。那些容易感到内疚的人会变得更无私,更愿意进行慈善捐助,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此外,内疚会让我们更有责任心。现代心理学明确了五种常见的人格特质,分别是开放、责任心、外向性、神经质、友善。而在成功人士中,责任心这种特质最为常见。
有责任心的人倾向于有计划、有组织,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遵守规范和规则,并能自我控制,延迟满足,进而取得成功。同时,也是责任心能让一个人坚持规范,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因为不这样做,强大的内疚感会让他们压力重重、坐立不安。
可以说,内疚感成为驱动我们“努力向上”的直接动力,让我们有机会成为商业领袖、明星,或在高等教育中脱颖而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人也是最为脆弱的,一旦力有不逮,他们就会归罪于自己,陷入深深的内疚中。
但问题是,大家都是凡人,无法做到方方面面都很完美。当事情没做好时,有些人虽然觉得遗憾,但很快就能放过自己。但内疚感强的人会一直后悔,他们觉得如果自己能更细心一些、更周到一点,或再多点自控力,也许事情就能成功。他们很难打开这个心结。
此外,当社会规范与我们内心坚持的价值观相冲突,或者社会规范之间互相打架时,责任心强的那些人也会承受巨大的内疚感。比如有位媒体公司的销售总监,她知道所在单位即将被另一家企业吞并,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要求她向客户隐瞒消息,继续销售广告位。
这位销售总监感到左右为难。按照公司的策略行事吧,她觉得对不起客户的信任;反之她的销售业绩就会严重下滑,对不起公司。最后,她选择遵循自己的价值观,以辞职收场。此时责任心不再是答案,良知才是,只有良知才会让我们的责任心真正强大起来。
二、女性更要警惕精神内耗
我们在前面提到,内疚感和责任心具有直接的相关性,成功人士的内疚感会更强。此外内疚感和性别也有一定相关性,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内疚、自责,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我们就以育儿来举例。在一个家庭里,妈妈往往带娃最上心,也最容易焦虑。现在网上经常有“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的说法,讽刺带娃“不靠谱”的爸爸。前者指的是爸爸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后者指的是大部分时间不闻不问,偶尔会突然冒出来喊两嗓子。
同样都是自己的娃,为什么爸爸可以心安理得的不闻不问,妈妈却紧张自责呢?这是因为,首先女性更容易以他人为关注对象,更容易受到外界规范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的各种评判比较麻木,“它强任它强,清风拂大冈。”
其次,女性的情绪更为复杂,会经历更高的情绪高潮和更低的情绪低谷。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她们的情绪反应更加强烈。而且女性在“读取”他人情绪时更为敏感,所以更具同情心,。相比之下,男性的同情心大约要从50岁左右才会出现,并慢慢增强。
还有,女性的解释风格可能更偏于自责。“解释风格”是一个信息学术语,描述人们如何解释生活中“好事”和“坏事”的成因。当坏事发生时,男性往往会归咎于外界因素,而女性则归咎于自己没有做好。相对来说,后者更为悲观,对未来更为担心、恐惧、内疚。
最后,社会的发展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女性既要在职场上打拼,养家糊口;也要承担着照顾孩子和家庭的传统重任,这样的冲突很容易引发她们的内疚感。研究表明,当人们不得不加班时,女性比男性的内疚感要高30%,尤其是那些刚有宝宝的年轻妈妈。
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过度内疚已经成为重度抑郁的症状之一。女性患上抑郁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且女性抑郁症患者平均第一次发病的年龄正在急剧下降。所以瓦洛莉写作本书提醒女性读者,提高警惕,不要陷入虚假的内疚中。要知道,心理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讲到这里,《摆脱精神内耗》这本书的精读就结束了。瓦洛莉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诸多来访者的故事,告诉我们该如何使用剥离流程,剥离内疚、自责和负罪感等负面情绪,并摆脱那些内疚操控者,找回真正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