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聊到过咖啡由古代埃塞俄比亚传入也门,并成为穆斯林夜间祈祷提神剂的故事。
穆斯林夜间祈(蹦)祷(迪)提神饮料穆斯林们对咖啡的感情是狂热的,他们相信,因为和穆斯林之间存在特殊联系,上帝派加百列向先知默罕默德传授了咖啡的特性和冲泡方法(尽管因为缺少文字记载,实际上没有人确切知道咖啡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被发现的😏)。
按你胃……穆斯林认为咖啡是来自真主安拉的礼物,喝咖啡也被视为一种虔诚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而且,修道士们发现喝过的教众都很喜欢咖啡,于是宣布任何拜访清真寺的人都可以获得一杯咖啡作为奖励。
医生们也热衷于给病人喝咖啡。早在公元9世纪,波斯名医拉齐 (al-Razi) 就认为咖啡能够治疗头痛、提神醒脑。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被用来治疗各种大病小病:月经不调和痛经、咳嗽、肾结石、痛风,甚至还有麻疹和天花……
咖啡疗法普及到什么程度呢?一名君士坦丁堡的医生曾在札记里写道:“当土耳其人生病时,他会斋戒、喝咖啡,如果这些不起作用,他会立下遗嘱,但不会考虑其他的救治办法。”
emm…至少不会单纯因为喝咖啡死掉(大概)很快,咖啡就走出了宗教和医学,走向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从修道士和病人,到去清真寺祷告的人们,再到学者、夜间工作者和旅行者……最终,所有人都开始喝咖啡,并希望全天24小时都能嘬上一口那浓郁强烈的黑色液体。
咖啡摊、咖啡店和豪华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在阿拉伯地区冒了出来。据土耳其历史学家铎森(1740-1807)统计,1566至1574年间,仅伊斯坦布尔就有600多家大大小小的咖啡馆。这个时期伊斯坦布尔大约有68万人口(注释1),粗略估算一下的话,密度大约是每906人/间咖啡馆。
我们来横向比较一下:2016年末上海有5567家咖啡馆(注释2),当时上海的常住人口大约是2419.70万(注释3),也就是说,密度大约为每4347人/间咖啡馆。不那么严谨地说…16世纪中期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密度几乎是今天上海的5倍,足见中东人对咖啡的沉迷。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成本低、流动性强的咖啡摊。摊主会在腰间绑一个方形盒子,放上咖啡壶、酒精灯和杯子。他们走进熙熙攘攘的人潮里吆喝叫卖,有客人就现场泡煮咖啡。咖啡摊的生意以外带和外送为主,没有座位,也没有服务,喝的就是一个新鲜滚烫。
伊斯坦布尔街头的咖啡小贩规模稍大一点的咖啡店则设有长条凳,可堂食可外带。每逢说书人来高谈阔论,店里往往人满为患,店主便会在户外加设座位。
人们在开罗的咖啡馆外喝咖啡、抽烟(注释4)但最让欧洲人惊叹的要属豪华咖啡馆。
据法国旅游作家兼语言学家尚·德·谢维诺描述,豪华咖啡馆多坐落于大城市要冲或者郊区景点,极尽奢华之能事。运营者致力于营造宫廷花园的景致和氛围,让客人沉浸于花草扶疏和柔和音乐中。
比如那些大马士革的豪华咖啡馆,堪称咖啡宫殿——客人们被小桥、流水、喷泉、树荫、奇花异草环绕,如临仙境。
大马士革的伊甸园咖啡馆(注释5) 确实…有点中式 or 东南亚宫殿的感觉啊!铎森也在《奥斯曼帝国史画册》里描述过这些咖啡宫殿:“这里的豪华咖啡馆可谓内外兼修。馆内有沙发、躺椅、软垫和羽扇。”
一家位于君士坦丁堡的豪华咖啡馆“室内呆烦了,亦可走出户外观景台透气,石造瞭望台的地面铺有坐席,吹着微风,尽情欣赏来往车马过客……咖啡馆高挂大灯笼,供夜间照明,每逢夏夜,凉风徐来,客人挤满咖啡馆。”
海景咖啡馆?几百年前就有啦~(注释6)豪华咖啡馆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服务。说书、音乐伴奏、舞蹈、魔术、杂耍、木偶戏和诗词吟咏都是常见活动,各种棋类和卡片游戏也非常流行。
桌游吧?都是几百年前人们玩剩下的……比如下面这幅16世纪中叶的彩绘就展现了土耳其咖啡馆里的热闹场景——
装潢华丽的咖啡馆座无虚席,人们或捧着小碗喝咖啡,或朗读、下棋、观棋、交谈。不仅有乐团提供BGM,还有美少年为你奉上刚从罐子里舀出来的咖啡。想要多一点私密性?没问题,进门左手边就是贵宾包厢(画面上部)。
如此惬意,怪不得门口还有不少人排队等待入场。也许是怕客户们等急了吧,店主派出了美少年服务员,安抚大家的情绪(画面左上角)。
有的时候,一起喝咖啡的甚至多达上百人。“他们跷着二郎腿,很多时候两三百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有可能还有起起落落的通俗音乐”,英国旅行作家亨利·布朗特写道。
那个…我就想确认一下…不需要脱鞋吧?“除了无数的咖啡屋店铺外,所有家庭的炉灶上整天都煮着咖啡”,布朗特跟朋友描述道。实际上,用咖啡招待客人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不论家境贫穷富贵。就像在我们老家,有人来做客主人便本能地想要泡上一壶好茶,不然总有点招待不周的嫌疑。
对有钱人来说,在家喝咖啡也不会有丝毫将就。富裕的家庭不仅设有装饰华丽的咖啡会客厅,甚至会雇佣咖啡服务生,专门负责咖啡的准备和供应。
精致女孩就是在家喝咖啡也要有仪式感(注释7)如果这户人家不是一般地有钱,还会额外雇佣男侍者。做什么呢?专门负责递咖啡。
emm…是我低估了有钱人的消费能力…主人一点头示意,他便从咖啡服务生那里接过咖啡,灵巧地传递给客人们,不触碰杯子边缘,也不溅出一滴咖啡。
一名年轻的咖啡侍者杯子一般只装五分满,防止咖啡溢出,也方便客人们用大拇指和另两根手指轻轻捏住杯耳嘬饮。
let me tell you what's 优雅整个中东都沉浸在咖啡的乐趣中。每人每天至少喝两回咖啡,一天20杯也无须大惊小怪。人们在家喝,去咖啡馆喝,上街喝,甚至四处游走做生意时,也会三四人轮流喝一杯咖啡。
然鹅,已经习惯了喝咖啡享乐的人们大概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阳光灿烂,自己正喝着咖啡唱着歌,突然就被执法人员暴打一顿,装入麻袋扔进海里喂鱼了……
喝咖啡碍着谁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飞来横祸?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我们下次聊~
参考书目和文章:
《咖啡圣经》
《世界咖啡学》
TURKEY: On Coffeehouses in Constantinople•Istanbul
https://www.earthstoriez.com/turkey-coffee-houses-history/
注释1:WikipediaIstanbu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tanbul#Cityscape
注释2:中国咖啡馆生存状况数据报告
https://www.gafei.com/xingye/2017041999023.html
注释3: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1494/nw12335/u21aw1210720.html
注释4:https://wellcomecollection.org/works/hgxfm3z2
注释5:http://okocana.blogspot.com/2018/08/cafe-eden-jardin-deden-izmir.html
注释6:https://atdaa.com/turkish-coffee-and-ottoman-coffeehouses
注释7:http://www.wikigallery.org/wiki/painting_321685/(after)-Jean-Baptiste-Vanmour/A-Turkish-lady-seated-on-a-cushion,-being-served-by-a-maid-servant
散漫型咖啡爱好者的自我修养:
1381年的冬天,那个改变咖啡命运的男人,被大明军队掳到了北平
扛饿,瞬间加buff,打家劫舍必备圣品 | 你猜猜猜猜猜不到的早期咖啡用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