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一 导读:激发阅读期待
预读:先欣赏封面与封底
(1)书名:从书名与封面设计想到什么?想要从书上获得什么?如果是我,怎么写这本书?(建立自我主动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
(2)书的类别:是文学类或是非文学类的书籍?文学类书籍注重感动与熏陶,非文学类书籍注重行动与印证。
(3)作者:①是中文书写还是翻译著作?(牵涉到文化背景的考虑,作者所提供的见解是否是人性普遍的问题,还是文化情境的差异?文字的流畅性是否因翻译而有影响?)②作者背景如何?(是否是专业领域的著作?作者擅长的文类与写作经验、风格如何?)
(4)书的封底:了解书的内容概要与风格一建立读本书的概念。
步骤二浏览:了解书本体例
(1)先浏览目录:了解本书的结构方式,是因果式大纲(从原按准到结果的内文安排)?还是并列式大纲(每个章节独立共存,没有前因后果的关联)?
(2)序可先看也可阅读全书后再看:先看的好处是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缺点是破坏了阅读探索的乐趣,也可以在全文读完再看,以作为统整之用。
步骤三 阅读:与文本、作者直接对话
(1)画记或摘要(书中重点、精彩句子或生句、生词)
(2)眉批(有疑问或心得、灵感时立即写下,以作阅读后整理之用)
(3)撰写读书笔记(读后的理解与感悟)
步骤四 交流:提炼、深化阅读感悟
(1)掌握要义(记忆层):掌握材料的整体结构(培养客观理解的能力)
①自我思考,能否说出自己阅读了什么?
②将标题、目录化为问题,想想作者是如何展现每部分内容的,对作品内容进行梳理。
③串联书籍的目录、标题,寻找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掌握全文大意。
(2)优点赏析(理解层):阅读材料的优点在哪?我喜爱、认同的部分及原因是什么?(培养感受与赏析能力)
(3)理清疑惑(理解层):有哪些疑问需要理清及有哪些不认同的观念?(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4)知识应用(思考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相关的经验与
应用的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处世智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延伸思考(思考层):阅读材料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通过统整与思考后,有什么启示与感想?(提升价值观与培养圆融成熟的人生观)
上述方法,可以深入了解阅读材料,并从观念理清到智慧建立的历程建构思维方向,增进阅读能力,有助于读书会的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