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暑假开学的前一天,因为是工作日,我特意从单位请了两小假,提早回家,帮孩子收拾行李,准备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晚餐。
晚餐由儿子点名,说想吃牛肉胡萝卜馅饺子。我愉快地回答:“没问题!”一方面,我觉得做饺子不算太难(只要爱人最后能上手包饺子,其他准备工作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吃饺子,有“顺脚”的寓意,希望孩子第二天返校路途顺利。
去超市采购食材后,便动手忙乎起来。和面、剁馅、拌馅,我熟练而小心地操作着,生怕不慎丢了手艺,不能满足孩子的口味。
当妈的就是这么奇怪,凡是为孩子做的事,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傍晚六点,当我兴冲冲地把一切准备妥当,等爱人回家包饺子时,爱人却打来电话,说工作需要加班,最早也得八点以后。
“啊?今天不加班不行吗?明天干多晚都没关系。”想着儿子第二天早上六点的车,我真心希望爱人能早点回家,全家人轻轻松松共进晚餐。
“实在不好意思,工作紧急,真的早回不了,你和儿子先吃饭吧!”爱人进一步解释。
“还等着你包饺子呢,关键时刻掉链子!”我埋怨着挂了电话。
听到我接电话,儿子从房间出来,满脸失望地问道:“妈,爸爸今天又要加班?”
“可不是吗,还指望他回来包饺子呢,不过,没关系,妈妈也能包,就是慢一些。”我压抑着心中的不满。
“爸爸这是什么工作?总是加班加班,他的领导真过分!”儿子把这一切都归结为领导的过分安排。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我了解爱人的工作性质,作为关联国计民生的生产单位,一旦有紧急情况,必须马上处理,不能影响生产。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爱人每天早出晚归,应该是吧),不论领导是否安排,都会想办法积极处理。
这份情怀,好像很高尚,但也很无奈。工作幸苦是有目共睹的,工资收入却是让人羞涩无语的。
我常常和爱人调侃,“工人阶级不好当啊!”年轻时以为端上了铁饭碗,固守一隅,满足于稳定安逸。谁料想社会发展进步,企业生产不景气。对于没有其他技能的老职工,只能继续守着奋斗了大半生的企业,感受着“厂衰我耻我贫”的艰难。
有时和孩子闲聊,问他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孩子首先就否定了我和他爸的职业。并信誓旦旦地声明:“我可不想和你们同事的孩子一样,选择进厂当工人,没地位,没尊严。我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我要作一名学者!”
先不说儿子对工人的理解对不对,他能有自己明确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是让家长最感欣慰的。
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很高兴儿子对学习的认知比较明确,也不用家长苦口婆心地一些道理。他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而无需家长督促。
想到这些,我就很满足了。急忙对儿子解释:“好多情况,领导也为难,明知道让员工无偿加班是不对的,但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加班干。当然,如果你将来有足够的能力,就能选择你喜欢的、相对自由的工作。”
“妈妈,我会努力的,我一定要努力!”儿子举起拳头,为自己加油。
“好孩子,妈妈相信你!”没想到爱人的加班事件,更加坚定了孩子好好读书的决心。
看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单纯的说教,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感知感悟,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妈妈,我来和你一起包饺子吧。”也许儿子看出我包饺子的速度确实够慢,主动要求着。
“不用了,孩子,咱俩各忙各的。你把要带走的东西整理好,装到箱子里。我慢慢包饺子,等你爸回来一起吃饭。”我不忍心孩子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做家务,只希望他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好吧!”儿子把放在墙角的行李箱拉出来,开始整理东西。看他那愉快忙碌的样子,似乎有点小兴奋、小激动。
我在一旁提醒着,要把一卡通、钥匙等重要的东西先放好。看着儿子满心欢喜地收拾行囊,似乎也减去了我心头淡淡的忧伤。从几天来的言谈话语中,我知道儿子已经在向往开学的日子了。
等到爱人回家,真正吃晚餐的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多了。爱人和儿子一起大赞饺子好吃,算是对我辛苦忙碌的肯定。而我更希望这顿“顺饺”,能让儿子一切顺顺利利!返校路途顺利,新学期学习生活样样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