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烟火故园情怀天柱山科普
典型古皖村落万涧村环境格局‖龙潭万涧系列(3)

典型古皖村落万涧村环境格局‖龙潭万涧系列(3)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14:57 被阅读0次

环境格局

万涧村从元末时期开始,就有各姓来这里聚族而居。到了清代,各姓人口剧增,需要解决居家问题。他们开始沿着万涧河和里河向盆地周围的山脚布置,利用缓坡、台地合理设计屋形和规模,力争保持着与自然环境和谐。所以,村落里的大部分民居和祠堂,在选址上都比较讲究前有流水,后有山林的山区特色。屋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格局肌理非常明显。

村落格局

万涧村因为地处山区,境内有两条河流穿境而过,村民因地制宜,选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向,建设住所。房屋讲究左青龙、右白虎,而且青龙必须高于白虎。不强调集居而建,分散于沿河两岸,依山而建。门口多修水塘,故名曰“有名堂”。

附古皖地区1949年以后民建特色单户房子结构说明

1949年以后,人口骤增,出现分户建筑,其名称有黑六间、黑八间、黑十间等。黑即指没有天井,中间为堂屋,堂屋向两侧有弄,前后房间门开在弄里。房间有窗户通风,屋面有亮瓦(玻璃)起采光作用。这样的土砖房子节省材料,也可逐年在两侧增加。1984年以后,墙壁或改为小红砖。九十年代初,简单的红砖两层楼兴起。

添加一列2间形成黑六间

正八间,一个天井,四水归堂,又称“小四水”。棋盘十二间,三个连界的天井,又称“大四水”,四水归堂,通风透光良好。棋盘二十四间,天井众多,兄弟多的住所。一户一灶台,一户一厕所。

皖西山区一度出现“推车五”“推车七”结构房屋。“推车五”即正八间的结构,减少前面三间。“推车七”即在“推车五”结构的一侧增加二间。

八十年代红砖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和本人添加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典型古皖村落万涧村环境格局‖龙潭万涧系列(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yd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