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烟火故园情怀天柱山科普
万涧非遗花尖(笺)纸‖龙潭万涧系列(5)

万涧非遗花尖(笺)纸‖龙潭万涧系列(5)

作者: 泗四坊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07:14 被阅读0次
    万涧毛竹园

    悠久的花尖纸溯源

    民国九年《潜山县志》食货志物产类载:以竹麻制者曰花尖,曰乾古;以楮、梿等皮制者曰皮纸;以稻草制者曰槽提纸;以江南桑皮制者曰谱纸;以弃书废纸制者曰回龙纸。就中以花尖为最精,不亚赣产云。

    《余井区志》名优产品载:三百多年前,龙潭人民就开始利用封杪毛竹生产干古、大板纸,专供祭祀之用。到清代道光年间,陈焰明开办叶家老厂、干河老厂改变提料,生产提庄花尖。每刀80张,优则供书写,劣则供祭祀之用。民国时期龙潭造纸业兴盛,尤以万涧居多,总计280多家,年产量达6万多担。杨恒昌、杨太昌、同德昌、德昌祥等十多户,年产各在2000担以上。除供应本县和安庆地区还销往六安、阜阳、涡阳、寿州、颖上等广大地区。

    建国后的1953年,开始生产 36张的大表纸。1958年大练钢铁,原料受限此行业跌入低潮,厂家几乎绝迹。三中全会后,1981 年开始复苏。又有 40 多家从事大表纸生产,年产量只在2万担左右。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城镇化推进,花尖纸这一传统手工制作一度荒弃,已成当地非遗项目。

    双河口正在恢复的四个水碓

    花尖纸制作

    花尖纸的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需建有麻塘、纸棚、纸槽、纸榨、竹帘、焙笼等造纸装置,经过砍、浸、搓、碓(磨)、捞、焙(晒)榨等工序。

    根据曾经的花尖纸制作艺人介绍,非遗项目花尖纸制作工序如下:

    一、砍竹麻腌竹麻

    每年的立夏后,竹笋长出了枝桠,当地农户就将嫩竹子砍下,剖成宽约3一5㎝的竹条(当地称竹麻),一层层地叠在事先挖好的麻塘里。麻塘为长方形,长约50米,宽约30米,深约3米,分层撒上石灰,石灰可起到除竹皮和漂白作用。再放适量的水到麻塘浸泡发酵。浸泡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浸泡三个月后,放干麻塘里的石灰水,将竹麻一捆捆地捞起来,晒干。

    花尖纸制作艺人杨积胜(中间)于杨家花屋纸槽遗址讲制作工序

    二、水碓碾碎或石磨碾碎

    在近水的地方建有水碓,利用沟渠里的水推动轱轳转动,巨大的碓头高高昂起,不分昼夜地碾碎碓臼里的竹麻,把竹麻碾成粉末。没有水碓的地方就用大石磨碾碎竹麻,把黄牛的眼睛用布蒙住,利用牛力拉磨碾粉。再把纤维状的粉末过筛后,倒进浆池,和杨桃枝条捣碎浸泡过后的汁水搅拌均匀,这就成了造纸的纸浆。

    三、捞纸

    捞纸是个技术活,不经过专业的培训是掌握不了这门技术的。在一个一米见方大的池子里,捞纸的师傅,弓着腰,双手托起竹帘在纸槽里左一下,右一下,轻轻地兜起纸浆,小心翼翼地放在纸板上。

    四、焙纸

    焙纸也叫晒纸。在一间不大、低矮的茅草房里,用黄泥巴筑起一座空心焙笼,像一堵墙壁,光滑平整。清晨,焙纸的师傅,用几捆干杂槎塞进焙笼里,在焙笼门口点燃杂槎,等焙笼里烧旺以后,再把焙笼口堵住,吃过早饭,焙笼烧热了,焙纸师开始焙纸。用特制的刷子将纸板上的纸一张张地贴到焙笼上,焙纸师的动作非常麻利、娴熟。贴好焙笼正面,又去贴反面,焙干一面,就揭去一面,再又换上一面。

    五、压榨

    将焙干了纸搬到木制的压榨机上,压榨抹平,压榨机就是一个四条腿的木架子,底下放一块木板,把焙干了纸放在上面,纸面上再盖一块木板,一根长圆木固定在前头。后头吊一块大石头,压的吱嘎吱嘎的响。

    六、分捆包装

    纸张压平以后,再分捆包装。80 张为一刀,32 刀为一捆。然后,可分刀或分捆出售。

    花尖纸的用途

    花尖纸的销量从古至今一直很大,大都用于老人去世、葬坟、上坟、叫黑等之类的迷信场合,所以,也叫冥钱。另外,乡下农民大多喜欢抽黄烟,用这种纸裁成很小的纸块卷成圆筒,搓成条子点燃黄烟筒里的黄烟,所以又叫煤子纸。除此之外,孩子上学念书练写毛笔字时,用花尖纸裁开装订成大字本,比现在文具店里买的大字簿好多了,因为花尖纸吸水性强,吸墨不渍,易干,不易褪色,不易虫蛀,表面毛糙,运笔需用力,练出来的字苍劲有力。

    非遗花尖纸制作在万涧村既有一批制作艺人,还有一些遗存。杨家老屋下首大树脚下、杨家花屋广场竹棚内各有半爿当年碾竹麻的大石磨。双河口三棵树风景区(杨家楼屋)正在恢复四架水碓场景。2023年新的一年里,游客来到双河口,又会听到此起彼伏的“啌咚””啌咚”“啌咚”的水碓声。

    杨家大屋的古石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涧非遗花尖(笺)纸‖龙潭万涧系列(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pm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