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历朝历代文化名人与长江三峡的情感纠葛,探其缘由,官身多系一个字:贬;品其仕途滋味,大抵也只两个字:苦涩。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倒霉时,曾一度贬谪江州(今九江)司马,又于元和十三年(818)调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后又外放任杭州刺史。忠州之地域虽在三峡之上,如今却也是重庆之辖区,属长江上游之“大三峡”范围。
由长江三峡东口之西陵峡乘舟赴任,一路凶险无比,人生际遇宛若峡深水急,前路堪忧,诗人感慨颇多。
初入峡有感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西陵峡自古以滩多水急而闻名,上水船非拉纤不可前行,且速度缓慢。好在此次携家眷与弟弟行简同行,生死与共,船抵巴东,诗人又即兴写了一首诗:
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刺史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期间,到底为忠州百姓办了哪些好事、实事,无从考证。只听说他“宽刊均税,鼓励农桑,身先躬行”。他心目中的忠州乃“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在忠州期间写下了一百多首诗、词。兹录两首送别诗,可品味诗人多么看重亲情与友情: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大诗人曾任忠州刺史,乃当代和后世忠州之荣耀。宋代忠州人民崇敬白居易,把他同刘晏、陆贽、季吉甫并称为四贤,并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明朝崇祯年间,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倡议建祠祭祀,州人莫不乐从,遂令:“诛茅辟,日督匠作从事,秋尽成堂三楹及醉吟阁两掖楼”。马知州在倡建白公祠时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则与巴山蜀水共长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59529/f7faf222942e0aa8.png)
白公祠位于忠州镇城西,是与洛阳香山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现存的忠州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山而建,气势恢弘,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登梯毕乃白公祠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三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门联是:“遗泽被山川万姓常思贤刺史,宏篇映日月千秋仰大诗人”。左右一对雄狮,为山门平添了几分威严。
入门楼右拐为“白园”,门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天为字乐天”,巧妙地嵌入了白公的名和号,据说此联是白公逝世时唐宣宗所作挽诗中的两句。
园内建洗墨池,立白公塑像,东西两侧用花墙隔开,地势东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为船楼建筑,其中白居易生平展览室陈列着白居易的谱系、生活纪年……醉吟阁为四柱三层楼 ,游人到此可凭栏远眺。这是一座结构复杂的亭阁,16根圆柱承托1个主楼和4个门楼,游人可从四方进出,登高望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