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传记散文简友广场
《风雨人生》下卷:漫漫创业路 / 第二十六章

《风雨人生》下卷:漫漫创业路 / 第二十六章

作者: 大地山川 | 来源:发表于2023-01-20 18:30 被阅读0次

    第二十六章 云南旅游散记

    2019年正月刚刚过去,不知是谁的主意,亲属们给我过了一个从来不曾记起的阳历生日。恰巧,这一天的我,刚好届满退休年龄。因此,无论退休与否,却已经有了活思想,可以到处走走,放松一下身心了。

    第二天,我便与几位同事一起经北京飞昆明,开始了将近两周的大美云南之旅。

    3月10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昆明九乡溶洞游览。购买景区门票时,窗口里面的年轻售票员问我多大年纪了,我告诉她以后,这位售票员继续要求我出示一下身份证。我有些莫名其妙:“别人都不要,为什么偏偏要我的身份证?”结果,我领到一张与其他同事不一样的门票——半票。噢!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已经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年人的特殊待遇了。突然享受优待,我还真有些不适应。

    进入景区后,很快来到一处幽深的峡谷,踏上一条人工雕凿的栈道,脚下水流湍急,波浪翻滚;两侧尽是悬崖峭壁,怪石林立。经过几番迂回爬升,终于进入主洞。这地方好像一处开阔的大礼堂,里面幽深莫测;回头张望,又是光亮的敞口,仔细看,门口处分明是一头狮子在张牙舞爪;待到近前,狮子不见了,远处是两束飞流,哗哗作响的瀑布。这里又好似立交枢纽,有不同方位的洞口。按照导游的指点,我们选择一处深入其中,继续探幽。前面,出神入化,千姿百态的钟乳石鱼贯映入我们的眼帘。

    有遍地丛生,倒挂在头顶的竹笋;有三两结对,支撑着穹顶的擎天立柱;偶有深阁宫苑,俨然一群仙姑神女聚会;忽然间,视线开阔,那山坡上却是层层叠叠的水平梯田。待到近前细细欣赏,乃是形状大小不一,水平有序,好似人工筑就的一个个水池子组成的山地水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驻足俯身,仔细察看,琢磨它们的形成原理。岩石缝隙中的泉水含有被溶解的碳酸岩成分,水中含有的这些碳酸盐由溶洞顶部滴答渗出后,由于温度的变化,又再次沉淀析出,经年累月,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个不难理解。

    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坡面上,这些碳酸盐不是均匀地沉积、隆起,而是像人工浇筑的池壁一样构成了许多错落有致的水池子。这些池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利用我的专业知识,经过反复思考,我得出一个结论:泉水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钙(被雨水溶解的碳酸岩石成分),温度升高时,碳酸氢钙会部分分解形成碳酸钙,而碳酸钙几乎不溶于水,形成固体沉淀析出。又由于当年泉水流过的原始坡面凹凸不平,凹陷处水层较深,水温相对稳定;凸起处水层很薄,可以较快地吸收洞内高温空气中的热量,使薄水层温度升高,其中的碳酸氢钙便分解形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断沉淀析出,形成更高的凸起——池壁的雏形。与池内相比,流经池壁的水层更薄,池壁生长速度加快。经过亿万年的鬼斧神工,便形成了神奇的“山岭水田”。这也是高温使得我们家中的水壶迅速生成水垢的原因。

    下午,我们来到石林景区。经过一片碧绿的草坪,穿过嶙峋叠嶂的石林,来到一处高地,鸟瞰四周,大面积耸立的石头林子,更像是刀劈斧凿出来的一大片石笋。与溶洞里表面光滑圆润的钟乳石不同,石林中的每一块石笋上面,都带有分明的棱角。尽管她们都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异景观,但是,各自形成的原理却截然相反。石林由碳酸岩石被雨水冲刷、侵蚀、削磨而来;钟乳石则由水中溶解的碳酸盐沉淀、析出、凝结复得。

    石林

    据说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这些碳酸岩多来自远古时期海洋中的珊瑚礁,而珊瑚礁又是由死去的珊瑚骨骼,经年累月堆积而成。苍海沧田,周而复始,大自然的造化力量如此神奇。真是不看不知道,想想真奇妙!

    3月11日飞西双版纳,住景洪,约了一个当地的导游。这位导游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们,你们如果早来几天就赶上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了。我倒是不怎么在意,因为,我来此一游的主要目的是欣赏版纳的热带自然风光。

    下午自行游市内公园,晚上看民族表演。

    12日,导游开车带我们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览。雨林谷内,流水潺潺,薄雾蒙蒙;各种热带林木藤条缠绕,盘根缩节,参天蔽日;偶尔一缕阳光洒落,显得格外清新宜人。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里生活着一支少数民族——克木人。经了解,我国境内的克木族,只有几千人,说是少数民族,其实,他们还没有被列入五十六个民族的家谱之中。克木人体态娇小,崇尚黑色,女尊男卑。据说,成年男子夜间大多住在树上,只有女人同意,才能从树上下来与另一半恩爱。

    游过雨林谷,来到勐罕镇曼景村,年轻的傣族女村官临时接替导游,十分热情地引领我们游览傣族村寨,并到她家里做客。她家的房子全部是由木头材料制成的八角楼,一共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这是典型的傣族民居。我们欣赏完八角楼的外观以后,她指引我们来到二楼客厅,大家坐下以后,她开始津津有味地介绍傣族风情。

    她告诉我们,傣族人普遍信奉小乘佛教,以诚实修行为本,很少有人远赴他乡,追求功名利禄。在当地,像她那样在自治州里读了个师范,中专毕业,就是高学历了。所以,她被推荐当上了村长。从她那微笑而平和的言语中,让人感觉出她的生活很充实,洋溢着快乐与幸福。

    曼景村的女村官

    这时,有人问道:“您贵姓?”

    这位村官回答说:“傣族人只有两个姓。男的姓岩(ai),女的姓玉。”

    “那,你们这里的男人不追求功名,平时都做什么呢?”又有人继续问。

    “男的没用,我们这里都称男人是‘赔钱货’。”接着她继续解释说:“许多傣族村寨里都有庙。男孩子到了十多岁以后,大都到庙里去读经,学习做人的道理,就相当于上学了。到了十八岁以后,才回来谈婚论嫁。”她一面说着,一面起身给大家添了一些茶水,又继续侃侃而谈:“我们傣族人结婚,都是男到女家,男的还要带着许多嫁妆,女的是一家之长,田里的劳作也大都由女人承担,男人平时只是打打下手而已。所以,男人叫‘赔钱货’。”

    这时,在场的男人们都在笑,心里大概在想:“虽说‘赔钱货’,也是女尊男卑,但与克木人相比,脱胎成傣族男人,还是很幸福的。”

    从村官家里出来,她又带领我们到不远处一个很大的、四周敞开的棚子里,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许多用布帘子盖着的摊位。她告诉我们这是村民们卖傣族纪念品的地方,并指着一处说,那是他家的摊位。然后,走到摊位前掀开上面的布帘,里面是各种各样的银质制品。并告诉大家:“喜欢的可以买一件作为纪念品,绝不勉强。”

    我禁不住问她:“这么贵重的东西,都放在这里,怎么没有人看护?”

    她告诉我:“您放心,这地方没有小偷,傣族人最恨小偷小摸的人。”

    听了她的话,我有些惊讶,忽然,又有些恍然大悟:“他们从小普及、真心学佛的缘故吧。从度己修心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大乘佛教的高深莫测,小乘佛教似乎更有实用性。”

    我是最不喜欢在旅游途中购买纪念品的人。然而,这次受傣族文化的感染,我花了六百多元,买了一个银梳子。据说,经常用它梳头,可以提神养发醒脑。我很珍惜它,并一直在用。

    下午,我们来到基诺山寨。这里是基诺人的地盘。基诺人看上去身材结实而又健壮。相传他们是孔明南征时期,掉队的士兵留下来的后裔,然也无史料记载。目前,基诺族一共有两万多人口,1979年,被正式确认为我们国家的第56个民族。

    3月13日,早餐之后,我们收拾行囊,全部塞进导游车里,准备游完中缅边境之后,下午直接去机场,告别西双版纳,飞大理。

    还是那个导游兼司机,驱车几个小时,到了边境景点停车场,停好车,导游便急急忙忙地在前面带领大家走向景区。我是最后一个下车的,车上一堆行李,导游也没锁车,毛毛愣愣的,这还了得。我赶紧喊:“导游,导游,车还没锁呢!”

    导游回头说:“不用管,不用管,这里没有小偷,丢了我负责。”看到导游如此自信,我也放心去了,心想:“看来那位女村官说的是正确的。”

    勐海中缅边境小镇,一片片碧绿的香蕉叶片随风摇曳,从枝头顶上窜出来,低头弯腰的大串香蕉果实摇摇欲坠;村子里,古朴的边民们悠闲地经营照自家的风味小吃,各色水果,还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村旁,一棵百年榕树独木成林,巨大的树冠,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树枝上一堆一堆的,挂满了野蜂巢穴,悄悄地展示着这个村落的悠久与祥和。

    中缅边境小镇

    哪知道,这个古朴的地方,曾几何时,又是军事对垒的战场。在中国赴缅抗日远征军遗址里,又让人们的思绪回到了民不聊生,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离开抗日远征军遗址,我们登上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来到国境线,在220号中缅界碑前合影留念。然后来到一处开阔的高地,眺望异国他乡。视线里,一座庙宇金碧辉煌,那里的人们也信仰佛教。

    14日,走茶马古道,逛大理古城,观三塔倒影;遐思唐人宋客,车水马龙。

    15日,驱车环游洱海,远观小普陀,近赏蝴蝶泉;身边海鸥成群,翩翩起舞,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转而进入古渔村。出来时,忽见一座雕像,近前细看,一匹骏马旁,有一位身披战袍、威风凛凛的战将,一手执鞭,另一只手勒住战马,一只脚踏在崖石上,正在瞭望远方。底部注释:忽必烈,宋末,曾率师南下,平大理国,建立云南省。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又浮起了元朝时期,蒙古人铁蹄下的烽火狼烟。

    历史的痕迹

    16日,登苍山揽峡谷,古城、洱海尽收眼底。下午返回,时间充裕,接受的哥建议,来大理大学观赏樱花。此行果然不虚,满院子樱花盛开,红红火火,绚丽多彩,让我们的视觉饱餐了一顿。

    相对于西双版纳,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当于云南的内地,由于与汉族长期混居,这里白族的少数民族特征似乎不太鲜明,只有随处可见,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十分醒目。

    16日傍晚,租车去丽江市,开车的司机是一位回族小伙。因为车费付款方式,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争议。出发以后,又因为我制止他开车打电话,他看着车上几个东北人,有些不安,车开得很慢,速度只有五六十公里,搞得我们莫名其妙的。快要进入丽江市区时,他将车停在路边上,要求我们先将租车费用结算了。我们结算完费用,许久,后面过来一辆出租车停在旁边,他摇下车窗,与出租车里的司机说:“没事了,你先走吧。”然后,他才启车进入丽江市内。这时我们才明白,他的朋友一直驾车远远地跟在我们后面“保驾护航”。

    呜呼!东北这些年不仅经济滑坡,什么大王、二王的害人越狱,几条臭鱼弄得满锅腥啊。

    17日,住丽江新城区如家酒店。早餐后,包车去香格里拉域内的虎跳峡。这里坐落着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和海拔5386米的巴哈雪山,金沙江在两座雪山的夹缝中,如狼似虎咆哮而下。忽然,一块滚落在谷底的巨石阻挡去路,江水翻江倒海,漩涡漫卷,分为两股,呼啸而过,山谷轰鸣。由于此处水流湍急,江面只有几十米,江中又有一巨石,传说,曾有猛虎一跃而起,踏石越过激流,故名虎跳峡。

    从上虎跳谷底爬上岸来,已经气喘吁吁,我们上车行了十几里路,来到中虎跳。这里没有多少雕琢的痕迹,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小路伸向谷底,岸边有两间民房,一个老人看守,游客只有我们四个人。看见那陡峭的山路,幽深的峡谷,范总打了退堂鼓,只有我和齐总不虚此行,买了两张票,深入谷底探险。

    亦步亦趋,走走停停,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谷底,眼前礁石林立,惊涛骇浪,或越过横垣,或穿越狭缝,或绕过巨石,回旋呼啸而下。我们通过一个简易的吊桥,爬上一块巨大的礁石,那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中虎跳峡。我们环顾四周,拿起手机拍照,时间是2019年3月17日15时许。

    虎跳峡

    18日,从丽江包车去泸沽湖。中午,购买门票时,领到一本所谓的“女儿国护照。”翻开来看,其中主要介绍泸沽湖摩梭人的生活习俗。许多摩梭村落至今保留着母系社会风俗习惯,据说《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就来源于此。摩梭人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母系血统,祖母们掌管家中钱财用度等大小事务,舅舅们肩负生产劳动与外交。大部分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情投意合的男女实行“走婚”。

    他们居住的房屋全部由木材构成,但与傣族民居完全不同,摩梭民居的结构中没有一根立柱,全部由清一色的原木横着堆砌搭接而成。

    夜幕降临以后,摩梭男孩子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寻到女方家门,悄悄进入心仪的女孩子的闺阁,与心上人颠鸾倒凤,巫山云雨之后,天亮之前离开女方家里,回到自己家中。

    有了孩子全权由舅舅家里养育,父亲并不负责抚养自己的亲生子女。因为没有多少纠葛,男女离合相对自由。人们常说:“结婚是恋爱的坟墓。”摩梭人自己却戏称:“他们是终生恋爱的民族”。

    收起“护照”,进入景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泸沽湖,犹如一颗青山环抱的明珠,在蓝天的衬托下,波光粼粼,白云悠悠,天水一色,一碧万顷。

    美丽的泸沽湖

    中午,我们来到一家临湖的客栈办理了住宿。下午坐上猪槽船,荡漾泸沽湖,登临湖心岛,听着摩梭兄弟继续讲述泸沽湖美丽的传说;返回途中,飞翔的海鸥不时掠过身旁,抢食我们手中的食物。

    次日,沿湖环游,路过情人滩,驻足川省渔村,眺望渔舟半岛,穿越草地人家,让人流连忘返。

    19日晚住丽江古城客栈。次日,游览大研古镇。

    四方街,石板路,大水车缓缓转动,诉说着古城悠久历史;王府街,宫门口,大石桥,柳绿花红,溪水潺潺,流芳天下;小巷幽深,八方商旅云集,各色物品琳琅满目;古老木府,华丽精致,门前一副对联——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尽显当年土司气派一方。

    时间过午,大家游兴还浓,遂登上一处高阁,临窗寻得座位小息,要来啤酒饮料,浅酌慢饮,居高临下,欣赏古镇。古朴的小楼店铺层层叠叠,尽收眼底。

    丽江古城 猪槽船 大理大学 洱海 三塔倒影 摇摇欲坠的香蕉 石林脚下 与克木人在一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雨人生》下卷:漫漫创业路 / 第二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fvcdtx.html